乌兰
【摘要】质量工程是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大工程。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所依赖的国家及地方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视角,提出了质量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并着重提出了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质量工程目标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08-01 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建设,以转变观念、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建设。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及锡盟所确定的8项重点工作的历史机遇,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办学、开放办学之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服务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的原则,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与专业调整、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突出创新,彰显特色,形成多层次办学体系。
三、建设内容
1.专业建设
立足于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做好与锡林郭勒盟、自治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对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通过新专业增设、专业群整合、老专业改造等,确保专业建设同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保持一致,在能源、煤化工、畜产品加工等五大领域,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
按照“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原则,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服务能力。
实施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形成品牌效应,凸显专业群优势,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办学适应性。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工学并举、德能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创新办学思路,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行业企业良性互动,确保专业建设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有效衔接;通过校企共建,凝练专业特色,形成专业亮点;依托行业企业,实现岗位对接和“课证融通”;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全程、全员、全方位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的能力,实现校企人才培养共育共管;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
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实施“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工程”。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确定“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任务”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创设适宜教学的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实施“项目化教学”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工程”,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以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技能;提高校企高技能人才互动水平,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酬金、考核及评价等管理工作。
4.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编写一批适合学生使用、体现岗位需求、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加强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设一批优秀的电子教案、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习题库、技能测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等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按照“多元投入、校企共建”的思路,实施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校内外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程。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注重形成体系,相近专业要在实验、实训资源上实现共享;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一些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为地方行业、企业承担技术革新与技能培训的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建设,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夯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构建生产、技术研发与服务、人才培养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加强实践基地内涵建设,构建并落实校企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模式;开发实验实训项目,提高实验开出率和设备利用率;建立符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集教学、实训、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优秀师资资源,主动开发适应锡林郭勒盟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需要的培训项目,将学院建设成为集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区域性培训基地。
四、保障措施
1.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与知行统一,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储备丰富、能力素质强、身心两健的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执行力、管理能力。
2.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通过重心下移、奖励机制改革等,提高管理效能;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质量监控及评价水平;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建设,构建学院、学生、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