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否与社会活动参与量有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18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活动参与并无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社会活动参与量不会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倦怠 社会活动参与量
一、引言
(一)大学生学习情况现状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孙晓莉[1]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人数占其研究总人数的37.5%,且与学习的科类、年级、性别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陈燕[2]在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当前大学生中已出现相当比率的学习倦怠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是个体内在因素(个人及人际交往因素)与外在因素(学校、社会、家庭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之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现状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为其今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玲[3]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主体发展,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刘同国[4]回顾了30年内的我国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参与量的研究,发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和生活有重要影响。李彦、孙永清[5]认为在校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了正态影响。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原因
虽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对大学生帮助众多,我们也鼓励大学生尽量参与,但是这将导致学生“学校学的太少,还不如去校外学得多”的思想。是否这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呢?
二、方法
(一)被试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取18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收回问卷169份,回收率为93.89%。其中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94.67%。
(二)测查工具
1.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采用连榕等[6]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共20道测试题。其中,因子Ⅰ(情绪低落)包含8个题目;因子Ⅱ(行为不当)包含6个题目;因子Ⅲ(成就感低)包含6个题目。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65,因子得分分别为0.812(p<0.001)、0.704(p<0.001)、0.731(p<0.001),表明该量表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82—0.762之间(P<0.01),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P<0.01) 是较好的拟合模型。
2.社会活动参与量。根据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把大学生参与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等级1(少)、等级2(较少)、等级3(较多)、等级4(多)。其中,等级1表示学生一学期几乎从不参加社会活动;等级2表示学生平均每月参加1—4次;等级3表示学生平均每月参加5—20次;等级4表示平均每月参加20次以上。
(三)施测程序
选用网上填写量表和纸质填写的方式。网上填写:将问卷发放到“问卷星”,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收集问卷;纸质填写: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填写问卷。
(四)统计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描述统计
表1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因子1(情绪低落)平均分为22.54,在因子2(行为不当)平均分为18.69,在因子3(成就感低)平均分为16.33。标准差分别为5.377、4.102、3.505。因为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倦怠越高,所以,可以看到因子1的分最高,倦怠最高。
表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描述性统计
■
(二)大学生社会活动参与量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
表2、表3(见附表)表明,大学生社会活动参与量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总分上:t=-0.108,p>0.01;因子1:t=-0.085,p>0.01;因子2:t=-0.143,p>0.01;因子3:t=-0.014,p>0.01。表2(见附表)、图1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在社会活动参与量等级2上得分较其他等级高,在等级3和4上得分较低。
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