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捷匈3国的经济转轨之路(1989—1993年)

2014-04-29 21:59金钊
大观 2014年8期
关键词:经济

金钊

摘要:波捷(斯)匈3国在近30个前苏东阵营的转型国家(其中苏联一分为15国,南斯拉夫一分为6国,捷克斯洛伐克分为2国,另有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作者注)中是政治、经济转轨彻底而且比较成功的国家,它们的转轨之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波捷匈经济转型之路在1989年苏东剧变后随即开始,一般认为加入欧盟标志着从计划经济向西方模式的市场经济转轨宣告结束,而转型的最初几年这些国家作出了不同的尝试也经历了从动荡、衰退到恢复增长的坎坷之路。

关键词:波捷匈;经济;转轨之路

一、转轨之前的经济危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曾经在东欧暗流涌动的危机开始逐渐浮出水面,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弊端凸现出来。经济危机在波捷匈3国有以下特征:

(一)经济体制失效、增长乏力。指令型的计划经济虽然在二战后即3国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初期取得了一定发展,比如在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保障就业、加快向现代工业国转型乃至维护社会公正等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以强制增长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在80年代进入了死胡同。东欧各国经济增长在70年代中期达到极限,此后开始大幅下滑,1973-1987年的年经济增长率从3.9%下滑到1.9%,以1988年官方公布的GDP增长为例,波兰是4.1%,匈牙利是-0.1%,捷克斯洛伐克是2.2%。[1]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欧洲其他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

(二)供应紧张、通货膨胀明显上升。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国家对微观经济既难控制也难调节,生产和需求之间脱节,再加上过分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这些直接导致日用品供应紧张。短缺经济刚开始还可以用凭票供应勉强维持,至80年代3国不得不尝试有限的价格改革,即结合市场需求实行价格浮动和议价。价格改革使得物价上涨,当局不得已通过涨工资平抑,这直接导致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波兰的通胀率1988年达到61.3%,通胀率最低的匈牙利当年也达到15.5%。

(三)外贸失衡、债务高企。3国的外贸均集中在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80年代后3国对苏联的贸易逆差逐渐扩大,更为严重的是经互会国家在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产品无法进入西方市场。为了缓解经济困境东欧国家向西方国家和它们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举借外债,债务标准都很快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由于经济发展不见起色,借来的钱很快消失在无底洞中,之后更不得不靠借新债来偿还旧债。

二、转轨后的状况

苏东剧变后波捷匈3国依照西方模式确立了政治、经济体制,经济上为了实现从以公有制为主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主的市场经济转轨,3国都要过几道同样的关口:一是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全方位经济掌控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服务者;二是放开物价,让市场供需关系来调接价格;三是建立独立的银行体系,建立资本和劳务市场;四是取消外贸、外汇限制,开放进出口市场;五是鼓励私营经济,制定私有化规则、启动私有化程序。

三、走出困境的解决之道

波捷匈3国面临经济转轨中不同的问题和侧重点所采取的解决之道必然有分别,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的是较为激进的休克疗法,而匈牙利则采用较为保守的渐进改革模式。苏东剧变后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东欧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具体采取何种转轨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各国根据自己与西方联系的密切程度、对苏联模式的排斥程度以及本国具体的经济形势做出的现实选择。[2]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采用的是“一步到位”的激进的休克疗法。经济改革主要原则如下:一、实行财政改革力争预算平衡,减少政府支出、严格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长;二、实行市场机制、解除价格管制、实行价格自由化;三、改变所有制、国营企业私有化;四、实行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

波兰的具体实施办法还包括,提高基准利率,让货币贬值并保持本国货币同美元的稳定汇价。为了改变所有制结构,推动实行广泛的私有化,取消对土地、住宅和建筑物买卖的限制。对外全面开放市场,大幅降低关税,进口商品的涌入缓解了长期处于短缺的市场供应。捷克斯洛伐克在私有化进程中特别强调公开化和平等,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让全民参与。1992年政府把大中国有企业估价分股,每个公民都得到了用于购买公有企业股份的投资券。

匈牙利在转轨初期采取的是跟波、捷两国不同的渐进方式。匈的经济情况在东欧国家中较好,先前的经济改革已经使得匈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化,更重要的是匈没有像波兰那样严重的通货膨胀。价格改革方面,在确定市场为主导的同时,对牛奶、面包及饲料、燃料等商品仍实行国家控制和补贴,并逐渐削减补贴规模。与波、捷不同,匈在转轨后仍采取较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对部分外贸产品也实行许可证制度。在国企私有化的过程中,针对债务多的问题采取只出售不分配的原则,同时对国家资本在经济中的占比设限。

经历了经济转轨初期的经济萎缩后,匈牙利和捷克继波兰之后于1993年恢复了经济增长。值得一提的还有,波捷匈3国经济转轨是在民主体制建立后开始的,虽然讨价还价内耗大,但因为博弈充分和公开化保证了社会公平,贫富差距没有被拉大,波兰从1988年至1999年基尼系数只提高了0.02,捷克提高了0.07,匈牙利提高了0.025。走出经济困境波捷匈3国现在可谓殊途同归,从转轨至今保持着高于其他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1989年前波捷匈3国人均GDP仅相当于当时欧盟15国人均水平的48.2%,20年后这一水平已经超过了60%。[3]在前苏东集团国家中率先进入或接近发达国家门槛,波兰更成为在2008年以来席卷欧美和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唯一个一直保持经济增长的欧盟国家。

【注释】

[1]孔寒冰.东欧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36

[2]孔寒冰.东欧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98

[3]A.Burakowski, A. Gubrznowicy, P.Ukielski, 1989-Jesien narodow, wydawnistwo TRIO, 2009, st14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