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服装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4-04-29 20:35彭小艳
大观 2014年8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新时期教学改革

彭小艳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服装工业发展迅速,服装设计教育也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服装设计人才的素质,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培养满足服装设计工业需求的创新性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一、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一) 专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服装设计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结构设计、制图、制板、成衣,这是服装工业生产中由设计转化为产品的基本程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装饰性和时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学过程中专业协同设施及技术支持严重不足。大多高校开设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仅仅有基本缝制服装的设备,而缺乏绣花、印花等提高服装审美和实用价值的服装基础工艺实验室,局限了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现代服装市场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与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有很大的关系。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然而,国内高校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是知识的灌溉式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而针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这与市场需求的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不相一致。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性教学课程匮乏。目前我国服装设计类课程的设置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是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践的能动性。部分学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条化。直接阻碍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服装设计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

(二)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从服装产品的特点来看,如果设计类相关学科没有进行整合式教学,理论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比较孤立、片面,无法适应市场要求,导致“毕业即失业”或就业“适应期”太长的现象严重。

(三) 课程考核评定标准不尽合理。我国服装设计类课程考核评定标准比较单一,基本都是实行的单独科目独立考核形式,以代课老师独自担任审核评定工作,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配置结构往往又缺乏“双师型”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致使考核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服装设计是个整体的、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应以市场需求的全方位的实用性人才为依据,打破课程界限。

三、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面对迅速发展的服装产业,服装设计教育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变目前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的局面。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改革要以实践教学法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动力,以促进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广。

(一)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性教学法是完善传统教学法的突破口,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作是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多接触社会、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实例化,对企业在线产品进行筛选,引入有实用价值、学生感兴趣和根据企业实际在线生产产品而精心设计的“典型实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命题设计,以该“实例”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为动力,以综合实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将学校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融合,工艺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所学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协调理论知识与实操知识内容的衔接与穿插,相互合理衔接,确保实践教学的科学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满足市场对教学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要求。

(三)专业协同设施的配制

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校需要为其创造实践平台,积极建立校企协同式的综合考核机制。服装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扩充课堂以外的知识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为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服务,满足服装各种制作工艺的基本要求,营造实践环境,促进教育理论、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源于美术教育,根深蒂固的思维方法和观念在二十年的设计教育发展中总是无意地影响着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和课程评价。只有服装设计类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打破课程界限,采用全开放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手段,将市场需求及时介入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命题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的力度,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加入典型的实践性综合性题目,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水平,同时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及学生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术能力。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制造业迅速崛起,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冲击着所有制造业领域,纺织服装业尤为显著。这就要求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新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一兵.“三位一体”艺工结合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模式探析[J].艺术研究.2014(05)

[2]程开业.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2)

[3]邓玉萍.“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1)

[4]高月梅.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09)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新时期教学改革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