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亚辉
摘 要: 请求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自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就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乔家大院》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中的请求言语比较丰富,虽然一些学者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但大都从文学的角度对其主题思想、商业道德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进行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为数不多。基于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语,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小说中人物语言及交际意图的理解,为该小说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请求语 语用学 《乔家大院》
一、引言
《乔家大院》是一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商业奇才”乔致庸的创业传奇,其中的人物对话较丰富。为了拯救庞大的家族事业及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主人公乔致庸寻求他人的帮助势在必行,所以请求言语占较高的比重,每一句请求言语都是作者精雕细琢的结果。虽然一些学者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如田宝梅(2008)从商业道德角度对德莱赛的《金融家》和朱秀海的《乔家大院》作了对比分析;陈会丽(2008)对该小说进行了文学评论,但这些研究大都从文学的角度对其主题思想、商业道德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进行解析,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的为数不多。因此,从此观点出发,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分析《乔家大院》中人物使用不同策略的请求言语行为。
二、请求策略与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维护观
Blum·Kulka(1989)提出,开展请求言语行为就是让受话人付出时间、精力或物质资源,甚至会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因此,为了实现请求,发话人要使用不同的请求策略以达到交际目的。他按请求的直接程度总结出了“三大类九小类”请求策略,这些请求策略在直接程度上呈递减趋势:(1)直接策略:语气导出型、施为动词型、慎用类施为动词型、义务陈述型、需求陈述;(2)常规间接策略:建议表达型、询问准备型;(3)非常规间接策略:强暗示、弱暗示,以上请求策略的具体运用在该小说中都可以找到充足的例证。本文试图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维护观为理论基础,运用“估算因素—请求策略—补救策略的模式分析《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言语行为,观察和了解说话人在不同的语境中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请求策略和补救策略的。
Brown和Levinson(1978)认为,请求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对于听话人来说,说话人请求听话人做某事,威胁到听话人的消极面子(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对于说话人来说,如果听话人拒绝了说话人的请求,同样也威胁了说话人的面子,因此Brown和Levinson(1978)称礼貌是补救策略,提出了五种补救策略(何兆熊,2000):(1)不使用补救策略,即直接向听话人表明意图。如:把门打开。(2)积极的礼貌策略:以接近为基础,表明自己和听话人之间有共同的之处,以满足听话人积极面子的需求。如:亲,把门打开吧!(3)消极礼貌策略:以回避为基础,说话人以承认并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如:麻烦您一下,能不能把门打开?(4)非公开地实行面子威胁行为:说话人使用比较模糊的语言,既可以避免对听话人潜在的面子损伤,又可以赢得说话有策略的赞誉。如:房间里怎么这么热啊!(5)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不用语言表达,用行动暗示自己的意图。Brown和Levinson指出,请求策略的选择依赖于某行为对面子威胁的大小,认为对面子威胁程度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Wx=D(S,H)+P(S,H)+Rx。Wx表示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D(S,H)(social distance)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距离,P(S,H)(relative power)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Rx(ranking of imposition)表示言语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级别。
三、《乔家大院》中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据统计,《乔家大院》中有385个有效的请求言语。经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每种请求策略在该小说中都能找到例证,其中使用直接策略的请求语比例最大,其次是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非规约性的间接请求策略比例最小。请求策略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
我们将运用Brown和Levinson的“估算因素—请求策略—补救策略”模式对《乔家大院》中以下不同策略的请求言语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的语境中是怎样选择合适的请求策略和补救策略的,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该小说中人物的交际意图。
(一)直接请求言语
《乔家大院》中,使用请求的直接策略最普遍,句(1)中致庸实施了请求言语行为,我们先用Brown和Levinson面子威胁行为的估算因素分析请求行为威胁面子程度的大小,如表2,3所示。
(1)致庸痛苦万分,大声道:“嫂子,我求你别说这件事了!”(P.91)
(2)……“茂才兄,你讲的句句都对。那我该怎么办,快教我!”(P.83)
表2
表3
从表2可以看出,该请求威胁程度小,就请求策略而言,句(1)使用了施为动词型请求策略。使用此请求策略时,致庸使用了起始行为语“嫂子”,这一称呼语表明了他们的叔嫂关系,社会距离小,并没有使用补救策略。句(2)使用了语气导出型的直接请求策略,还使用了积极的补救策略。从表3可以看出,两人的社会地位相差较大,相对权势较大,面子威胁程度较大,但在实施请求行为之前,致庸运用了起始行为语“茂才兄”,称茂才为兄长,还有“你讲的句句都对”这样的话语,满足了茂才的积极面子的需求,即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致庸使用了套近乎的方式,拉近了两人的社会距离,从而成功地实施了请求。从以上讨论得知,对听话人面子威胁小,采用请求的直接策略是适当的,补救策略并非是必需的,当面子威胁程度大时,需要应用补救策略。
(二)常规间接请求言语
为了礼貌,说话人并不能总实施直接请求,使用常规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在多数情况下更合适。
(3)刘黑七一拱手,笑道:“戴老先生,谢了,不过这会我还是不能把乔家的太太和少爷放了,你的镖着实厉害,再说这会乔家后门一定被你的人堵上了,你得让你的人给我开条道,容我离开这座宅院,我再将他们放了,如何?”(P.90)
表4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句(3)中请求行为的Wx较大,如表4所示。句(3)使用的是建议表达型的请求策略,同时“如何”也体现了消极礼貌补救策略。一方面,使用疑问语气既可以使人听起来语气缓和,不给人强加感,又可以给人留有同意或拒绝的余地,表明刘黑七不打算干预戴老自我决策的权利,意欲满足戴二闾的消极面子,即让他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另一方面,刘黑七一句“你的镖着实厉害”满足了戴老的积极面子,从而成功地实施了请求。
本例句既运用了建议表达型的请求策略,又使用了积极的礼貌及消极的礼貌补救策略。从中我们发现,对听话人面子威胁程度较大,宜采用请求的间接策略,补救策略也是必需的。
(三)非常规间接请求言语
非常规间接请求言语比常规间接请求言语更加间接、含蓄和隐含,包括强暗示和弱暗示两种,其理解需要说话双方拥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达到交际目的。蔡改红(2005)指出,当听话人的权利大于说话人时,说话人往往对自己的请求行为缺乏自信,经常选用非常规间接请求策略。根据面子威胁程度的估算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句(4)中的面子威胁程度较大,如下表5所示。
(4)胡管家心中发慌,……突然开口道:“是呀,太太和翠儿,说是主仆,其实情同姐妹,要是哪一天翠儿不能唱歌了,太太心里一定难过。”(P.416)
表5
此例句中,根据语境,胡管家运用了请求语,请求江雪瑛不要给翠儿下毒让她变成哑巴。江雪瑛的权力明显比胡管家大得多,因此胡管家并没有直接实施请求,而是通过“太太和翠儿,说是主仆,其实情同姐妹,要是哪一天翠儿不能唱歌了,太太心里一定难过”这样的话语暗示他的请求。胡管家运用这样模糊的语言暗示请求的内容,对于自己,可以避免对主子雪瑛存在潜在的面子损伤;对于雪瑛,既可以躲避潜在的面子威胁,又可以表现出同情心和善良之心。
通过分析得知,句(4)运用的是弱暗示的请求策略,同时还运用了非公开威胁面子行为的补救策略来补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威脅的程度。与句(3)相比,此句子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更大,所以需要更间接的非常规间接策略,补救策略也是必需的。
四、结语
运用Brown和Levinson的“估算因素—请求策略—补救策略的模式,对《乔家大院》中不同策略的请求言语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小说的语言,使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意图,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力;为小说文本的分析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请求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听话面子的,说话人应根据不同的语境,面子威胁程度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请求策略和补救策略以达到交际目的;当面子威胁程度较小时,说话人多采用直接请求言语,反之,运用间接请求言语。
参考文献:
[1]Brown.P.,& 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In E.N.Goody(Ed.),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pp.).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56-310.
[2]Blum·Kulka,S.Playing It Safe:The Role of Conventionality in Indirectness.In Blum Kulka,S.,House,J.,and Kasper,G.(Eds.),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Norwood/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9:37-70.
[3]陈会丽.试论朱秀海小说《乔家大院》.时代文学,2008,(12):7-9.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孙亚.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朱秀海.乔家大院.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