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汤显祖的戏剧创作

2014-04-29 16:09郑妮
北方音乐 2014年8期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弗洛伊德

郑妮

【摘要】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他发表的《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提出了创作与梦境的相似性。他认为艺术创作其实就是艺术家的白日梦,是现实中受挫欲望的转化和表达,文艺创作是被压抑的本能的升华。而我国明代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在几百年前曾创作了四部以梦为框架的戏剧作品。文章以“梦”为切入点,试着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剧作《牡丹亭》为例来探究、解读汤显祖的这部戏剧创作。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汤显祖;戏剧创作;《牡丹亭》;梦

1908年,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中阐述艺术创作其实就是艺术家的白日梦,当种种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时候,目标可以被替代性地转移,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和早年的愿望可以在另一种创造中获得想象性的满足。梦境和戏剧艺术作品就存在这样的关系。“升华”是与“压抑”相对应的无意识活动的机制,它意味着无意识的本能能量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等高级形式向一个更远大、更有社会价值的目标转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本能愿望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替代性的满足。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享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誉。汤显祖一生创造了四部戏剧:《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因这四部剧都有梦的存在,与梦有关,故被合称《玉茗堂四梦》。

一、梦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作者的理想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艺术家受强大本能的需要,渴望获得权力、财富、荣誉、名誉和爱情,但他无法在现实中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又无法放弃自己的本能需求时,他选择幻想,在幻想生活中,他可以充分发挥他的野心和性欲。“艺术家本来就是背离现实的人,因为他不能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于是他就在幻想的生活中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勃勃的愿望。但是,他找到了从幻想世界返回现实的途径,借助原来特殊的天赋,他把自己幻想塑造成一种崭新的现实。而人们又承认这些幻想是合理的,具有反映实际生活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弗洛伊德认为可以把艺术家看成是某种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艺术家之所以未发生精神崩溃正是因为他们通过“白日梦”,即艺术创作活动释放了“利比多”的破坏性冲动能量,“弗洛伊德把性视为艺术的动因,在他的观念中,无意识层次中的性的内驱力占据着人的内心世界最广阔的空间,而且是支配着艺术的一种最隐蔽的上帝。”“艺术即做梦”,文艺是受压抑的“利比多”的升华,是在幻想中求得满足。

《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那时的明王朝,统治阶级已经非常腐朽,政治和经济情况越来越糟糕,封建制度的束缚让人窒的。人们必须严格遵从禁闭的思想道德,压制人自身的欲望。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并没有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已开始在中国的古代封建制度中萌芽,人本主义新思想已生根于一批文人的观念之中。然而,由于封建制度仍根深蒂固,黑暗的政治压迫和对思想的严厉限制,文人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文字和艺术创作来表达理想。汤显祖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他一直选择将“梦”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二、汤显祖的人生理想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情”,即真挚的爱情,是汤显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高举的一面旗帜。然而,“情”在当时社会却被所谓的“理”,即那一时期的封建社会道德伦理极度无情地压抑着。封建道德伦理强调的是人内心的情感欲望要和思想道德约束相统一以及思想道德约束要克服并战胜内心的情感欲望,即要遵守神圣的道德伦理而不是人类自身的欲望需求。而在汤显祖看来,真挚的内心情感不应当被封建的世俗规范、父权下的封建婚姻制度所束缚和压抑,而是应当有自由追求的权力,因此就有了《牡丹亭》中杜丽娘为她对柳梦梅的爱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封建礼教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汤显祖的一生经历了不幸的婚姻生活。他的第一个妻子死于他通过省级科举考试,也就是他高中进士那一年。而且,据说他的第二个妻子是一个妓女,汤显祖死于梅毒。虽然这些可能是谣言,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经历了婚姻中的坎坎坷坷。因此,他很自然地会渴望享受爱情并幻想可以得到一段幸福的婚姻。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实质就是幻想,而幻想实际也就是白天发生的梦。夜晚梦中的内容乃是人被压抑的愿望的曲折表达,故夜晚的梦和幻想(白日梦)同样都是愿望的实现。由此可见,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不惜一切代价,苦苦挣扎,奋力争取的爱情正是作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没能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中这句台词不仅描写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坚定和执著,同时也反映了创作者汤显祖本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幻想。

(二)对成功事业的渴望

汤显祖21岁之前拥有安稳的生活。然而,由于生性耿直,他不愿意屈从于传统的旧制度,并激怒了一个想要把他纳入手下,为其效力的高官,因此,尽管他努力工作,贡献与成绩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但直到1598年他退出官场,都不曾任职于高位。汤显祖决心奉献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打击。此外,他的科举考试之路也并不顺畅。因着被他得罪的高官设法拦阻,汤显祖在他34岁那一年才最终得以通过国家的科举考试,这与他通过省科举考试相差了足足10年。他经历了大起大落,亲眼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罪恶以及其中各式各样肮脏的伎俩和把戏。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汤显祖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牡丹亭》中,柳梦梅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从千里之外的岭南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最终通过考试,并一举高中状元。从这里我们看到,在剧中人物柳梦梅的身上,明显投射着创作家汤显祖自身的想象与愿望。弗洛伊德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艺术家就像一个患有神经病的人一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了他自己用想象力创造出的世界中。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再度把握现实。他的创作,即艺术作品,正像梦一样,是无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汤显祖是把他自己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实现的、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倾入到他的作品之中。

本文尝试运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解释人为什么会进行文艺创作,创作的深层心理根源是什么的精神分析理论方法,对应于艺术作品《牡丹亭》的创作,更加深入地解读了汤显祖这部作品的创作。

猜你喜欢
汤显祖牡丹亭弗洛伊德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