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华
摘要:学校体育产业化是当前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也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率,丰富群众性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同时还能获得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服务。当然,学校体育产业化,需要合理的措施和一整套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关键词:体育产业一体化;构建;和谐校园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产业实行的是具有福利型的事业性质,他的表现是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和投资。社会上和学校的场馆都是靠国家投资建设。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经过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目标的制定,体育作为满足社会广大成员追求身心健康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的产品,与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加速体育的经营活动成为规模化的产业。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过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总之,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
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
(一)发展模式较封闭,形不成规模效益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与社会接轨不够,体育产业链脱节,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
(二)缺乏完整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操作运行环境产业结构要素配备存在不科学性不合理性。体育产业运行必然有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文化思想基础。院校体育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上无经验可循,势必给体育产业的操作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缺乏经营市场开拓性人才,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积极进行产业开发,把能够纳入市场的经营成分推向市场,进行综合性开发,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最大潜力,避免大量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性浪费。同时,体育场馆缺乏专门的体育管理人才,体育设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制约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研究
(一)高校体育产业有稳定的消费群体体育消费对象的多少直接影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高校体育消费对象是人数众多的师生员工,构成一个庞大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高校师生业余时间多,有很多师生愿意在活动中度过余暇时间,再加上“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兴起,广大师生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众多,在体育锻炼中,师生对体育器械,体育服装的需求量较大,若组织得好,在经济上有很好的收益,同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锻炼者需要专业体育人才的指导,这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同时,若向社会开放,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社区体育消费市场,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环境。
(二)高校具有人才优势。高校体育的师资力量,在整个学校体育占有巨大优势,学历层次高,运动技术水平较为全面。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知识,都有体育专业上的一技之长,能用其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只要人材使用得当,管理合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是可以发挥他们的才能为社会服务并取得经济效益的。他们集教学,训练,科研为一身。具有较强处理信息能力,不仅可以利用信息及时进行市场开发,而且还能创办信息咨询市场,为体育市场提供较为完善的有偿信息服务。若在体育部、室的领导下,发挥人才优势,高校体育产业将会出现良好势头。
(三)高校活动场所设施比较完备。前几年,教育部为全面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兴建了许多活动场馆,近几年,国家教委对全国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其中体育场馆设施为一个硬件指标,通过评估。促使现有体育设施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许多学校的场、馆、池以及其它体育设备在满足教学的同时,都已对社会开放,这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北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通过对社会开放,每年取得了近千万元的收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观念的转变为学校体育产业化提供条件。观念的转变包括市场观念的建立和健身意识的形成两个方面。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体育正在为社会提供健身、育人、观赏、娱乐的综合性服务,学校体育也不應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也应由单一、封闭管理状态逐步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由于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实施,人们的健身意识有所加强,对健身的需求有所提高,而学校体育能够为全民健身计划提供有效的保证。
四、结语
(一)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发展院校体育产业,市场经济的建立已迫使体育面向市场。作为体育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其适应市场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本身的产业化,因此,现阶段我们要树立体育产业化意识,增强体育产业化观念,加快院校体育产业改革步伐,完善知识体系,加速人才培养。必须把院校体育转化为院校体育产业,树立体育产业化意识,完善知识体系,加速培养人才,为建立和谐校园努力奋斗。
(二)创建体育俱乐部。以会员制的形式参加体育俱乐部,向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提出挑战,体育俱乐部创建要求以教学为中心,抓改革、促发展、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与开发市场,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优化课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实现和谐校园的保证。
(三)体育场地的开发与利用应转变观念。引入市场经济采用融资和股份制形式拓宽经费来源,利用社会资金就能缓解经费不足,更新教学场地、器材等设施,给师生创建一个丰富多彩体育文化消费市场。所建场所的收益一部分返还融资者,一部分用于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达到以体养体、自我壮大的良好局面。
(四)积极发展和扩大与大型厂矿企业、社会团体、省市体委联合办学、办队、办体育学校、业余体校以及各种培训班,培训社会体育人才与竞技体育人才,还可实行体育人才“租”、“借”与“出卖”,在满足市场与社会需要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创办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经费十分有限。采用校企联合方式可以解决训练资金不足的困境,提高运动水平,扩大知名度。而高校则利用其人才优势向企业输送体育人才,指导企业体育文化活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中.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构想[J].安微体育科枝,1991(03)
[2]李敦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体育文吏,1999(05)
[3]张启明,刘洪建,张航.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全民健身政策执行评估体系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