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中国公安工作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解析

2014-04-29 09:43黄彬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完善机制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平安中国公安工作应该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处理好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与日常基础防范管理的关系,对有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十分重要。重点整治要想做好,必须以完善机制为基础;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但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专项打击;整体防范;重点整治;完善机制;服务民生

孟建柱在建设平安中国讲话中要求:建设平安中国,既要着眼长远,在制度、机制、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又要立足当前,在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上见实效。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地攻坚克难,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要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工作,把專项打击与整体防范结合起来,积极预防、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动态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把重点整治与完善机制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消除治安隐患和治安盲点;把保障安全与服务民生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安全第一与服务至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公共安全管理服务效能。针对这段讲话中提出的建设平安中国公安工作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笔者进行了全面解析:

一、专项打击与整体防范结合

建设平安中国要处理好的第一个关系:“要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工作,把专项打击与整体防范结合起来”,处理好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与日常基础防范管理的关系,对有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十分重要。

(一)有些基层民警认为,一些专项打击整治耗费了基层民警大量的精力,导致基层民警抽不出时间搞基础防范。在警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强调专项打击整治活动确实会影响到日常基础防范工作的开展,但是也不能就此否定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的必要性。

1.我们的警力经费、装备等警务资源的有限,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需要把分散的资源集中使用,产生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投入产出比率。

2.我国目前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峰期,对严重刑事犯罪开展严厉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对促进治安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具有正效应。近几年公安机关的行动在打黑除恶、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电信诈骗、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整治酒驾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如何处理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和日常基础防范的关系,孟建柱书记讲话中提出“把专项打击整治与日常基础防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专项行动牵引和促进基础工作,以基础工作服务和支撑专项行动”。这些阐述体现了辨证法的精髓,这个阐述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指针。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不能排斥专项打击行动,专项打击行动要以日常基础防范工作为基础。公安机关应该充分利用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的成果,充分发挥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的牵引和促进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专项打击行动中出现的一些“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现象。日常基础防范管理是基层基础工作的地基,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虽然专项打击整治时间短,见效快,成果明显,而基础防范费时费力见效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不重视日常基础防范管理,单位工作成效一定不可持续。日常基础防范管理薄弱,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也难有起色。如果只靠专项打击,那可能犯罪的苗头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如果日常防范得力,管理有效,犯罪的苗头发现得早,处理得快,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专项行动。所以,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需要观念的更新,需要辨证的思维。

二、重点整治与完善机制相结合

建设平安中国的第二个要处理好的关系是:要将重点整治与完善机制相结合。“重点整治”就是由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参加,对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公安机关应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加强源头预防,超前防范矛盾纠纷,主动协调推动,推进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了保证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活动的有效开展,公安机关应坚持把重点整治作为加强和改善社会治安环境、推动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强化奖惩措施,靠实领导责任,组织精干力量,强势整体推进。“重点整治”的成效如何,贵在抓落实,整治与服务是各级综治部门始终坚持的一贯原则,针对新时期重点整治对象涉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多的特点,公安机关应该抓住影响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的稳定和治安方面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发动群众参与重点整治,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

完善机制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进一步加强维稳机制建设,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情报信息收集。在收集情报的同时密切关注互联网的动向,防止敌对分子互联网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混淆民众视听,发布一些动摇民心的新闻,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是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当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转制,劳资关系工资社保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等方面,新时期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变方式;密切干群关系,提高执政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体制机制;改善民生;健全正义、权威的司法制度。

三是加强国保邪教工作力度。深化情报信息基础性作用,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发现邪教分子,集中一切警力将邪教组织瓦解。公安机关可以用设立反邪教专业知识库;建立反邪教斗争的信息板块;设立专家解疑的交互式论坛;鼓励群众和民间团体建立博客;针对网络安全进行研究等现代化手段进一步加强反邪教警示教育和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创建无邪教社区和无邪教活动。

四是强化信访工作。各单位应该强化信访工作机制,集中化解信访积案。各基层应切实加强信访机制建设,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从基层实际出发,积极转变信访工作观念,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进一步强化严打机制建设,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进攻态势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必须继续坚持严打方针,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将严打斗争与日常侦查破案和管理防范结合起来,使严打斗争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提高侦破打击效能。公安机关必须要强调“严打”决策的科学性,应建立对社会治安形势的科学评价机制;经常性打击与集中统一行动相结合;科学预警,超前应对“苗头性”犯罪;通过“严打”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严打”的组织与实施中,应坚持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执法机关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合力。严格执法,保证办案质量;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严打”目标的实现;加强宣传报道;将队伍建设与“严打”有机结合。

(三)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和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力度

社会治安防控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公共服务,工作中必须树立"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科学设定治安防控的目标和任务。应当通过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推行治安防控参与奖励机制、构建治安防控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等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四)着力完善效益性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一是坚持政治建警。积极开展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确保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二是切实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建立健全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工作机制,落实民警公休假、年体检制度,建立健全民警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加强职业荣誉感教育,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为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

重点整治和完善机制二者的关系是:重点整治要想做好,必须以完善机制为基础。只有有了完善的机制,民警的职业认同感才会增强,才能保证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活动的有效开展。全国公安机关应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针对当前严重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结合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等重点整治活动,深入推进工作机制改革,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始终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治安管理和执法工作,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让公安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三、保障安全与服务民生结合

建设平安中国的第三个要处理好的关系是:把保障安全与服务民生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安全第一与服务至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公共安全管理服务效能。

民生问题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但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警察关注民生和保障民生的职责所在。为贯彻落实孟书记关于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有关要求,公安机关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民警的作用,把基层党警队建设与服务民生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民警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警队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社区基层警队建设服务民生机制,不仅有利于解决群众困难,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利于基层警队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团结带领基层群众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这一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和干部为主体,以服务民生工作站为依托,以整合利用资源为手段,以服务民生工作为重点。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立新型警务模式

创立“流动警务、信息警务、民生警务”三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警务模式,以流动服务车、流动车管所、流动警务室为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让民警走出机关队所,深入农村、街道、社区。核心还是服务民生。将民情、民意作为警务工作的评价标准,提高城乡居民见警率,建立起更贴近基层和群众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这样的警务创新,可以力争实现“防控打击更彻底、服务基层更直接、警民关系更和谐”。

(二)明确服务功能

把基层警队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功能定位为: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察民情,就是组织基层民警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和要求,并通过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群众问事栏、发放服务民生提示卡等办法,畅通民情通道。解民忧,就是根据调查掌握的民生问题,研究确定服务民生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基层警察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传民声,就是及时反映群众对民生的意见和诉求,凡本级能够解决的,落实专人立即办理;本级不能解决的,报上级公安机关协调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

(三)整合各类资源

一是整合驻社区警务资源。街道社区派出所引导驻社区单位警区办公室积极参与服务民生工作,从人、财、物、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借助驻社区警务场地和设施,建立学习教育、警务化活动等4个服务基地,拓展服务民生功能。协调各个社区的警务办公室,成立服务民生协会,促进了服务民生工作经常化。二是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设立社区警务化办公室接待日,组织区域内“两代表一委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反映和帮助解决民生问题。开展了民生代表“一线行”活动,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依托各个社区警务资源共同做好服务民生工作。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开展利用电话和网络提供犯罪分子信息等方式,支持和参与服务民生工作。

(四)健全制度机制

按照市委提出的“民生工作机制化”要求,坚持把基层党警队服务民生纳入警察建设工作责任制,作为各级基层公安局长,派出所长专项述职和警察队伍建设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健全落实了经常化、系统化的长效机制。市和县(市、区)公安机关应该建立以公安局长为组长的服务民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決问题,督促抓好落实。建立市、乡、村基层民警组织服务民生快速反应机制,形成自上而下、三级联动服务民生快速反应管理工作构架。在公安领导干部中实行推进项目建设和服务民生工作“双绩联考”制度,把领导干部履行服务民生职责情况作为考评、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基层警察队伍应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制、两次办结制、服务代理制、情况报告制、信息沟通制、服务承诺制,基层警队伍服务民生工作站每天对服务民生工作进行详实登记,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召开例会,每季度第一个工作日进行通报,年底组织一次基层民警优秀评比,选出优秀的民警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各级公安机关应为努力实现“管理有新招,改革有亮点,服务民生有突破,队伍建设有成效,安全稳定有保障”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警察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出了一支群众信赖、政府放心的新时代警察队伍。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对策;陈垚;学习月刊;2012年第7期下半月

[2]关于建立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的思考;王建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06期

[3]新时期严打的决策组织与实施;戴蓬;中国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3期

[4]用警察保佑民生的职责,实践行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孟祥禄;2008年02期;农村、农业、农民(A版)

[5]以保障服务民生为本,在新起点上推动公安工作进入新境界;孟富强;2007年12月4日第10版;济南日报

作者简介:黄彬,江西警察学院人文管理系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完善机制
关于绿色金融融资完善机制的研究
检察权外部监督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行政法治下的信赖保护原则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探索
加强口腔技能竞赛, 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专项治理,切实提升供电所营业管理水平
石油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机制研究
现代企业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