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式变奏对于勃拉姆斯《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的作用

2014-04-29 00:44马丁
北方音乐 2014年8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音乐家

马丁

【摘要】勃拉姆斯常常被看做是保守的、传统的作曲家,被称为德国古典作曲家中的最后一人。但从他的创作技巧的核心——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来说,他应该被视为一位大胆的创新者。文章以《f小调第三钢琴奏呜曲》为例,分析勃拉姆斯展开式变奏这一创作手法在奏鸣曲这一古老题材中的创新运用,从而探究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勃拉姆斯;展开式变奏;《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音乐家

一,展开式变奏的形成与发展

在近代许多人心中,勃拉姆斯一直被认为是保守者,贝多芬的继承人,当时的音乐评论家菲利普·施皮塔在1892年出版文章时称他为叛逆者,瓦格纳称他为喜欢化妆风格的化妆师。在当时,鲜少有人对于勃拉姆斯的创新有所发现和肯定。直到勋伯格的出现,他首先总结提出勃拉姆斯音乐创作中“展开式变奏”这一核心技法,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打破了人们对于勃拉姆斯的陈旧观念,开始重新审视勃拉姆斯。

在1933年勃拉姆斯诞辰100周年期间,勋伯格在电台演讲中首次大胆提出“勃拉姆斯是一位伟大的改革者,他并不是一个保守派,而是在音乐语言方面有着巨大革新的创造者”。并在1950年将内容加以编订出版,收入在《风格与创意》一书中。勋伯格将勃拉姆斯革新性的作曲技法称为“展开式变奏”,并对这一技法十分赞同,在一篇题为《巴赫1950年》(编入《风格与创意》一书中)的文章中,他总结道:“创作主调旋律风格的音乐作品,即作品中有一个主要主题,配以和声,同时也以和声为基础,这样的作品通过被我称为‘展开式变奏来产生它的素材,这意味着一个基本单元的特征通过变化产生所有的主题表述。这种表述一方面有利于流畅、对比、变化、逻辑和完整,另一方面有利于性格、情绪、表情几个中必不可少的区别,从而才能清晰地表达作品的思想。”

勋伯格认为,勃拉姆斯作品中对于变奏的革新,即将变奏和展开一起并用,是一种大胆而又成功的革新。他认为勃拉姆斯的变奏,是依附于发展的变奏,以往的变奏大多是将主题材料以各种方式的改变进行重复,但单调的重复会让曲目产生厌烦。勃拉姆斯的作品则是在“展开中进行着变奏,变奏中蕴含着展开”,两者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勋伯格称这种创作技法为“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是对一个“音程”的展开,可以通过音程和弦的转位、节奏的变化等来取代简单的重复,使全曲具有统一性、逻辑性,又有发展性、情绪性。

在勋伯格的著作《作曲基本原理》一书中,勋伯格首先提到了动机对于主调音乐的重要性:

“即使是简单短句的写作,也包含动机的创造与运用,虽然也许是不自觉的。如果是自觉运用的话,动机应该具有统一性、相互关联性、连贯性、逻辑性、可以理解性与流动性。一首作品中的几乎每一个音型都与基本动机有某种关系,所以人们往往把基本动机看做乐思的‘胚芽。因为它至少包含了后面的每一个音型的一些要素,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最小公倍数。”

从上文可以看出,勋伯格认为基本动机是音型的创作基础,并且音乐的特征、发展等等都要依靠基本音型,这就是展开式发展的基本含义,这种技法可以使全曲具有逻辑性、统一性。

在展开式变奏的具体运用时,勋伯格在书中指出,首先,“音程和节奏”是“动机的特征型”,动机是乐曲发展的基础,需要在乐曲的开始就交代出来,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后,运用变奏的手法,如倒影、移位、模进等,保留主题中的主要特征进行重复,再不断地发展变化次要特征,使主题不断深化突出。要想避免作品中动机不断出现带来的单调感,就“只能靠变奏来克服”。变奏时不能单纯的重复,如他举例到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威尔第的《吟游诗人》等作品音乐中只是使用了简单变化的重复,所以创作水平不高,而勃拉姆斯的创作避免了空洞、乏味、冗长的重复,这与他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变奏时需要对一个动机进行一定程度的展开,而不是所有的特征都予以发展变化,否则就会与原先的动机完全形成对比,会产生一种“所得的结果将会是格格不入、支离破碎而不合逻辑的”。所以说,“变奏要求把某些次要特征型加以变化而保留几个比较重要的特征”,以确保在音乐不断“发展”、“成长”时,还会有一种“似曾相识”感。

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在勋伯格之后,在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的理解上又进了一步,在他的文章《What is“Developing Variation”》中,他将勋伯格眼中的展开式变奏,即用一个音程作为发展的雏形,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发展变化,以产生不同的音乐形态,使音乐逻辑、丰富地发展,达尔豪斯扩展到更抽象的层面,要结合实际的音乐作品,从旋律、和声、节奏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在《What is“Developing Variation”》中,他阐述道:“在对一个作品的‘基本单位下定义时,要考虑如何恰到好处地确定定义的抽象程度……是从音程结构出发,还是从旋律轮廓或具体的节奏音型出发,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选择哪种最恰当,而不是以某种总的原则为基础。”

在解释展开式变奏与一般变奏的区别时,卡尔·达尔豪斯论述道:“第二个动机来自第一个动机,第三个动机来自第二个动机,这一过程并不意味着第三个动机和第二个动机仍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从而相互联系。但是,当我们观察整个展开过程时,并不总可以提出某种统一的素材,因为它不同于一粒种子成长的发展过程。”

因此,展开式变奏是一个动机不断发展的过程,动机发展着新动机,它们之间存在共性,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发展,有所区别,在一棵主干树上不断生枝、发芽,每个枝芽依附于主干而又各具特色,使整个作品流动又自然。

二、《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展开式变奏的分析

勃拉姆斯选择奏鸣曲作为其音乐创作道路的开始,在他三首钢琴奏鸣曲中,《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非常具有代表l生的。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53年夏,被认为是勃拉姆斯自画像,充满着-勃拉姆斯复杂多变的情感。这首奏鸣曲分五个乐章,完美地融入了勃拉姆斯古典音乐偶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激情、力量与戏剧性,也包含了浪漫时期如舒伯特、舒曼音乐创作中充满幻想、抒情的浪漫主义气质。更重要的是,展开式变奏这一核心技法已在此曲中萌芽。可以说,《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已经显现出勃拉姆斯今后钢琴音乐创作的趋势,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最开始将一组大和弦作为主题最先交代出来,这组和弦具有复调的性质,蕴含着三个动机,bA-G-F-bD(动机a)、bA-G-F-G(动机b)和F-G-bA-bB(动机c),这三个小动机作为主要的材料,在之后的音乐中随处可见。第七小节动机b出现在最高声部,低声部则出现一个新的动机型d持续的三连音和四分音符,经过5小节的陈述后,高声部由一组持续音取代,动机b移至第二声部。四小节后,出现新的动机e,一组带八度跳音的十六分音符连用,使音乐更具激情。紧随其后的是a、b、c动机的倒影,即动机a首先出现在低声部,紧接着动机c出现在了高声部,经过一系列的模进、变形之后,呈示部的主部在激昂的情绪中落幕,转至连接部。在传统的奏鸣曲中,音乐的进行往往具有这样一种固定的模式,首先呈示部是主题的呈示,之后进行模进,然后是主题的分裂,分裂后再进行着模进。但勃拉姆斯并没有遵循这个不断模进的套路,而是对主题中的动机再次进行完整的陈述,这样就使得勃拉姆斯音乐的主题得到更好的强调。由此,一个由强烈丰满的和弦不断推动、伴随着持续三连音和四分音符节奏的呈示部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统观呈示部我们不难发现,呈示部的句子划分也和往常规整的呈示部不同,由6句+5句+4句+7句这样不对称的乐句关系组成,它被勋伯格称为文学语言中的“韵律”,说明勃拉姆斯音乐的发展是根据动机的不断发展式变奏陈述下进行的,是与音乐的语言表达相关的。

连接部由16小节组成,在23小节,左手的伴奏部分就是来源于动机a,右手旋律和弦是采用动机b,并不断采用模进的方法突出主题。在这一部分中,勃拉姆斯将动机b节奏拉长,与之前激烈的主部相区别,音乐进入到相对平稳舒缓的进行,左手低声部的动机a声部变薄,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也结合着连接部整个平稳的情绪。39小节进入副部主题,在之前连接部的铺垫下,音乐进入更加舒缓、优美的情绪中去。这是一个多声部的主题动机,但与呈示部最开始交代的主题动机相同,它的每个声部依然是来自最初的动机。高声部前三小节来自节奏拉长之后的动机a,中间声部为二度的模进下行,与之前不同的是左手低声部的分解和弦的舒缓衬托,使得音乐平稳又抒情。之后高声部的旋律线条由bG音阶式上行到高一个八度的bG,可以视为两个动机c的连用。音乐也从抒情转到激隋,结束部继续着对动机a、b、c的变化发展,平稳地进入到展开部。在第72小节开始的展开部,由一段暴风骤雨般的八度跳音组成,是呈示部动机e的扩大。如果统观整个《f小调第三奏鸣曲》就会发现,勃拉姆斯对于动机的展开式变奏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乐章之中,经常会贯穿于整首曲目之中。这首奏鸣曲首先创作出的是二、四乐章,联系二、四乐章不难发现,动机e为二乐章的一个动机型,也出现在第五乐章之中。第90小节开始进入主部的变形,这个部分也是来自早先写完的第二乐章的第二主题。这段旋律主题是由左手来演奏,音乐更为内省、深沉,由于处在不同音区,旋律的进行也不同,致使这两个抒情旋律相互区别,叙述着不一样的情感。而高声部的旋律线条由第39小节的副部主题组成,节奏发生了变化,强弱规律被打破,产生摇曳的感觉,在这里可以充分体现着勃拉姆斯通过节奏、音型、音区等手段努力挖掘主题的内在潜力,并对其进行着展开式变奏。在随后131小节的再现部,最初的主题动机继续变化着出现,与呈示部不同的是右手为连续的三连音,即呈示部的动机d,左手低声部为动机a、b省略最后一音的不间断连用,织体更加复杂,和声效果更加丰满,不断上行的音乐产生无穷的激昂感,音响力度由pp推至ff,在这里,又一次印证了短小的主题在勃拉姆斯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下,可以进发出无穷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三、展开式变奏对于奏鸣曲的作用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依然受着古典时期形式风格的影响,可是也试图在和声、调性、曲式、旋律等方面寻求着突破与自我,追求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和自我情感的表达。这就使古典与浪漫渐渐出现冲突与矛盾,奏鸣曲这一典型的古典曲式,因为其严谨的逻辑性开始逐渐走向衰败,被其他如狂想曲、即兴曲、夜曲等等更加自由的曲式所取代。勃拉姆斯,这位在当时非常年轻的作曲家,却极具勇气地用奏鸣曲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之旅,这种勇气与魄力是值得称赞的。而且这个勇气之举,勃拉姆斯的这三首钢琴奏鸣曲,也使他成功地扬名欧洲,成为令人称赞的作曲家。他的成功与他展开式变奏这一创作技法的时代性不无关系,能够让奏鸣曲这一古典的形式进发时代的精神,在想象力的激浪周围筑下牢固的堤坝。我们可以通过对第一乐章奏鸣的分析,看出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对于传统奏鸣曲式的巨大作用。

(一)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采用奏鸣曲式,f小调为主调,4/4拍。此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组成。曲式结构见图1:

(二)奏鸣曲式与展开式变奏

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发展和统一的原则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大型曲式,代表着一种表现音乐内容的新的思维方式,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呈示部,是不同性质的对比主题的呈示,这些对比主题构成“主部”和“副部”。主部通过一个主题来初步展示主要的乐思,副部则通过几个主题,至少一个新的主题来继续展现乐思的其他方面。第二部分是对呈示部的对比主题进一步的发展或更剧烈的矛盾冲突,称为“展开部”,是奏鸣曲中乐思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最能体现乐曲深刻内涵的部分。第三部分为乐思发展达到新的阶段,在展开部剧烈发展后,将各主题再现的统一,成为有着鲜明结束意义的段落,称为“再现部”。主题的对比和矛盾是奏鸣曲式音乐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特点之一,另外主题的贯穿发展也是奏鸣曲式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勃拉姆斯的《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之所以在古典的形式下能够不落窠臼的成功,与展开式变奏对于奏鸣曲中主题贯穿、对比、矛盾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息息相关。展开式变奏将一个统一的动机变化发展出新的形象,运用于奏鸣曲式中的各个部分,在统一中体现对比的同时,也辅助各个部分完成着各自的音乐形象和结构的作用。

第一乐章奏鸣曲,最开始将一组大和弦作为主题最先交代出来,采用复调性质,蕴含更多的矛盾和动力。最初的主题以大量八度和弦的连续使用,体现主部主题激昂宏伟的音乐形象。之后并没有急着交代其他主题,而是三个动机不断变化发展,加入辅助的次要材料,各自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小片段,用不断的重复动机进行推动主部中的感情达到高潮。如在7小节处,添加三连音和四分音符的低声部与高声部动机b连用,之后采用动机的不断向上模进将情绪推向高潮。在之后的连接部中,复调性质的主题被分开使用,左手的伴奏部分就是来源于动机a,右手旋律和弦这是采用动机b,并不断采用模进的方法突出主题,在这一部分中,勃拉姆斯将动机b节奏拉长,与之前激烈的主部相对比,音乐进入到相对平稳舒缓的进行,左手低声部的动机a声部变薄,在突出主题的贯穿的同时,也表达着连接部整个平稳的情绪。在此处,连接部的动机材料来源于主部材料,勃拉姆斯将其进行变化发展以适用于连接部,即体现了连接部对于主部主题的对比和密切联系,也为之后舒缓优美的副部主题做了酝酿,体现了连接部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不难看出,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可以使奏鸣曲中的主题动机很好地体现统一中存在着对比,在经过变化后形成不同的音乐形象贯穿于乐曲之中,体现着不同的情绪。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存在着对比关系,这种内在统一因素是奏鸣曲式音乐发展和结构逻辑的依据。副部主题的动机来自于主部主题的变形,具有复调性质。不同的是在连接部的缓冲下,节奏拉长,低声部加入分解和弦这一新的带有流动性的变奏型,使副部成为带有歌唱性质的抒情片段,与激情澎湃的主部形成对比。

展开部是奏鸣曲式中基本乐思进行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充分地表现之前出现的主题动机,这些主题动机在呈示部中还处于雏形阶段,而在展开部中则可以根据内容和所塑造的形象要求,予以广阔的发挥。用于展开部的材料与呈示部已经多次重复的音乐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主部材料作为音乐发展基础是最常见的,展开部将这些主题继续变化发展,以强调这些核心的动机。《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展开部进一步强调了与主部的矛盾,在呈示部安静地结束后,突然开始的展开部截取了主部中的一小段带八度的十六分音符跳音作为基本素材,以与呈示部猛然改变的速度和力度对应,呈现出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省略了消弱对比的连接段落,用更加鲜明的对比突出音乐的戏剧性。第75小节开始为对呈示部主题的再次陈述,79小节是对呈示部7小节的变形,动机b移至低声部,上声部有复调性质,变形后的主题隐藏于三连音中。位于低声部的主题动机显得更加深沉,为之后出现新主题的主部变形做好了情绪上的过渡。主部变形是展开部最重要的部分,音乐形象的发展,矛盾的冲突、交织都在这一部分体现。《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展开部的主部变形承接之前的乐思,上声部连绵不绝的音程连接体现音乐的流动感,旋律在低声部进行着歌唱。这是一个全新的主题,增强了展开部的音乐层次感,深刻地展示乐思发展的变化性,突出了对比的因素,使得音乐具有更强的戏剧性,揭示了更多侧面的音乐形象。这个来源于第二乐章的主题,勃拉姆斯将它运用到其他乐章之中,将奏鸣曲式中内在的逻辑联系上升到了奏鸣曲套曲这样更高的层面上,显现出展开式变奏运用于各个乐章之中时所体现出的更加深刻的内在联系,挖掘了动机的潜力。这个引用进来的新主题根据展开部的内容需要,呈现出一种特定的艺术效果,使音乐情绪变得宁静抒情,与呈示部和之后的再现部呈现出鲜明的对比。119小节是对主部的再一次展开,123小节开始,动机a变形为将最后一个音降低八度的形式,出现在低声部中,高声部为带有空拍的切分节奏和弦向上模进,这个变形后的主题动机在节奏和织体上为再现部做了准备。展开部的这三次情绪上的变化,使得音乐紧张度的加强和减弱十分清楚地进行着陈述,展开部的音乐展开不断强调着呈示部中所包含的的各种矛盾,充满戏剧性的音乐发展得条理清晰又层次分明。

再现部结束了之前主部展开结尾处试探性的推动,低声部省略最后一音的动机a跨越性的模进,高声部使用三连音这一素材加强情绪上的紧迫感。随着高低声部音乐素材密度的增加,强弱力度也由pP发展至ff,推动音乐进入高潮。勃拉姆斯采用这两种之前陈述过的主题动机经过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的发展,既体现着与呈示部的深刻联系,也体现着情绪上的对比,更加具有激情的推动力,以适应即将出现的辉煌灿烂的尾声。尾声采用的是主部主题的一个段落作为素材,但与其他奏鸣曲不同的是,这个尾声结束于F大调上,更具特色和创意,预示着《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所表达的对于幸福光明的未来的无限期望和信心。

四、结语

勋伯格将展开式变奏这一技法视作是勃拉姆斯创作的核心,而且在勃拉姆斯的成熟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一技法的运用,可见勃拉姆斯对于这一技法的偏爱。这种技法所带来的似曾相识而又随时充满新鲜感的音乐美感使得勃拉姆斯在浪漫派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在严谨的形式下发展出无限的乐思,在坚持纯音乐创作这条道路上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展开式变奏将主题动机贯穿于奏鸣曲始终,有时还连接着乐章与乐章,根据奏鸣曲不同的情绪、表情,做着必要的改变,产生出新的语言以适应新的音乐语气和段落,使得主题不断发展向前进行,在强调内在深刻联系性、逻辑性的同时也加强着对比的戏剧性,总能在新材料中体会到与原本主题材料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音乐既不单调乏味,又不脱离中心思想,这些特性让奏鸣曲这一古典的形式不再成为局限发展的因素,而进发出浪漫的色彩和鲜活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音乐家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姚铜(音乐家)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著名音乐家——舒泽池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培养终身学习的“全能音乐家”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