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那就是我》赏析

2014-04-29 00:44左言宝
北方音乐 2014年8期

左言宝

【摘要】歌曲《那就是我》自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首唱朱逢博,随后还有一些大腕如廖昌永、戴玉强、祖海、关贵敏等都曾演绎过。今天,这首歌也几乎是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常备的练习、考试演唱曲目,分析此歌又多了一些特别的意义。文章以这首歌曲为对象,深入分析歌曲的内涵,以便能更好地把握歌曲风格。

【关键词】歌曲赏析;《那就是我》;歌曲风格

一、诉说性的内容呈现

歌曲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歌词属于“新声诗”,这时作为文学体裁的这一创作也正进行着“大变革”。一改以往抒情作品旨在歌唱新时代、歌颂民族的豪情,赞美新生活,歌唱工农兵面貌,开始关注情感领域中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师生情等,也还有对自然风光、青春时光、军旅生涯、社会正义的赞美和歌颂,但更主要的是“个体本位”的意识觉醒,人们更多地把歌词创作转向对个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特别是被压抑的个人情感的宣泄。但谷建芬所欣赏的个体不是“小我”即那种“男欢女爱”式的情感,她倡导艺术家歌颂对父母、家乡、民族、国家等“大我”题材。艺术家始终要为人民歌唱。《那就是我》的歌词,仅看题名就不俗,词作者是著名词人晓光,他借“小河”、“炊烟”、“渔火”、“青山”、“微笑的浪花”、“驶来的风帆”、“飘来的山歌”等景物勾画出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乡村图景,以此寄托游子悠长的情思。它与以往的思乡题材大多表达哀怨情绪有点不同,这首词犹如在深情地诉说,从故乡小河想到水磨、从炊烟想到牛车、从沙滩说到海螺等等,犹如一幅别具一格的清丽秀婉的水墨画、一组古朴宁静的生活画卷,让人觉得好不享受。作曲家谷建芬之所以对此“一见钟情”,这与其生活经历肯定有一定关系。谷建芬1937年生于日本,7岁时因民族矛盾随父母回到祖国大连地区,都是靠海边的地方。童年生活应该会给她留下点什么,特别是这首词提到的海螺、沙滩等景物也许时不时会激发她对童年的体验。连巴金老人都说:“最近听到一首歌,我听见人唱了两次《那就是我》。歌声像湖上的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随着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当然,这是笔者的猜测了,要是放在以前这样猜测可能是不允许的。但人毕竟是人,歌词说是描景,其实在写人,写真实的人的情感,情感有时是很难、很复杂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谷建芬因家庭成分被下放农村,这次她是真正背井离乡了,而且是被逼的。在农村的生活,歌词中的景象描写,她太熟悉了。20年后的80年代,谷建芬回到北京,面对这样的意象,她心中的复杂情感可能无法说清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气氛还比较严肃的形势下。此外,“竹笛”、“山歌”、“水磨吱吱”等一些更具有听觉的景象对于对声音很敏感的谷建芬来说更容易引起她创作的联想。尽管以上分析是笔者的揣测,但根据谷建芬说,在她个人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每一首成功之作都浓缩了特殊的历史记忆和真情。相信歌曲的成功跟谷建芬复杂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叙事性的形式表达

歌曲创作的特殊性就是要受到歌词的限制。这首歌的歌词就像个人内心的独白。为了与歌词相协调,作曲家谷建芬运用了类似叙事性的旋律写作特征。具体表达如下:

第一,歌曲采用了单三部曲式进行布局。歌曲没有采用一般的程式化写作套路即分节歌进行布局,采用单三部曲式更有利于表达内涵宽广、心志细腻的情感诉说。特别是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三段的再现使情感有了回归,使主题内涵表达更深刻、更浓烈。

第二,歌曲第一段开始的前奏共5小节,它犹如引子一般,接着在弱拍上进入歌唱旋律A段,随着歌词“我思恋”的呈现,旋律犹如一声深情的长叹落在属音上,随着这个长音的持续和蜿蜒发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以言表的眷念之情,只能用这复杂的回旋式的旋律来模拟表达。尤其其结尾类似于西方歌剧中的“补句”和中国戏曲中的“拖腔”加花手法,显得非常缠绵。随着旋律的展开,由于情感表达的不可抑制,旋律也显得更不规整,多变节拍是典型特征。接下来的音乐随着“妈妈”一声深情的诉说,进一步扣动了听者的心弦。旋律第一次向上冲击,但仍在中声区流动,未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留有余地。再接着连续三个“那就是我”的表白,一系列的旋律的下行模进预示着这一段的结束。从“我”到“妈妈”点明曲意。第二段歌词随着炊烟、渔火、小河、明月等物象的展开,这几个词语的出现都是代表家乡的典型符号,也是反映游子思乡的常用意象素材。尽管这种叙事没有故事情节但却胜是情节。由这一个一个意象组合成完整的家乡概念,一幅家乡的美景勾画出来了。第二段开始旋律即来个八度大跳,与前一段五度起唱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着情感的不可抑制的进一步喷发。随着类似旋律的重复和上扬,感情发展到巅峰,旋律音区也到达全曲的高潮。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音做盘旋发展。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坚定与执着。到了第30小节,随着歌词连续三个“那就是我”,旋律又一次用了模进手法,不过,这次是向上模进,音区越来越高,其力度越来越大,预示着感情的浓度也越来越高,乃至恨不能发出撕心裂肺式的呼喊,此时旋律音也确实达到了全曲的顶点。但与其他歌词略有不同的是,其他歌曲一般会在高音上站立片刻以显示张力。而这首歌曲在撞击高音后来了个委婉向下蜿蜒,为进入再现段做准备。再现段与第一段基本完全一样,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歌词的改变,还有在旋律处理上最后把“那就是我”的落音提高8度的主音上,犹如回到了现实,原来故乡仍在远方,我的这份深情愿能通过我的歌声飘向远方。

一首歌曲的美除了歌曲的形式因素、内涵因素外,与听众的情感需求也不无关系。笔者的体验是,没有类似生活阅历的人,年纪轻的孩子可能也觉得好听,但一定能体验其中的感情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