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霞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一切学习都应该由学生做主,不管是学习进度学习方法都以学生的意愿进行。保持这种心态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漠不关心,不清楚学生对知识是否学会,是否掌握,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这就使得教学在复习课上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真正要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需要教师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放手,对他们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并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学习内容。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语文课堂是一个真正能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高效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备课
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意味着学生从事教材内容学习的主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安排学生学习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学习。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还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作为“小老师”来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当中能获得知识和能力都是好的学习方式。要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表现,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能力精心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能解决的知识,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进行理解。对于所学内容的难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通过探究和讨论获得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到课堂设计中。教师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不同,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也不同,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不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和激发学生对课文进行自己的理解。例如,在进行《背影》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对课文中的“我”理解的深度不同,考虑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对文章的解读,说出他们对课文的看法,使他们通过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关爱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教师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时,不能把自己的理解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促进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
二、提问是课堂实现高效性的基础
在高效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都在积极地思考所学知识,这样才能使课堂学习的时间做到真正运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精力发挥到极致。在进行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教学艺术的提高,使自己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适应发展。在进行教学时,要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教师可以对学生对进行提问,来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思考。这就能引导一部分水平一般的学生能逐渐掌握发现疑问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考虑这个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朝哪个方向进行思考讨论。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让他们进行主动提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比教师提出问题更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质疑和答疑过程中不断获得提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依据教材要求的目标和教学设计的问题,能使学生沿着学习目标不断前进。这种提问从本质上说还属于被动学习,学生被动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才是真正激发学生主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对文章的总结和理解能力获得不断提高。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都和课文融合到一起,才能运用思考来发现问题。通过提问,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不断的提问和不断的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比较顺利地体会到文中的感情。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要使学生学会提问,通过思考使提出的问题具有发展思维的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和锻炼学生提问的能力,可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具有思考价值。这也是生成性课堂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民主平等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证
要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高效化,就需要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对学生进行随意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对于存在分歧的问题要和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的关心和知识涵养表示认同,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产生叛逆心理,不和教师对着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要求自己没有进行提问时学生不能随意举手进行提问,这就让学生对教师讲授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地提出来,等继续听教师接下来讲的内容,对之前存在的疑问就会忽视,失去了解决这些疑问的时机,使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大。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平等了,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时才不会产生压力,不会因为教师的严厉不敢提出对知识存在疑问的问题,从而错失了掌握知识的机会,对学生以后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打击,使他们对语文课不再产生期待的心情。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处于共同的学习位置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是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理解。这样,学生给教师的信息反馈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设计更实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改变观念的同时,要把握好自己在新课改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思考的充分时间和自由,又要对他们的学习方向和方法进行指导,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把握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关系中,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对学生越来越理解,学生对教师也更加喜爱。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能达到教师要求的目标,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语文课堂。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