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栓 柴全喜
枣树烂果病在每年都有大量发生,有的年份甚至造成90%以上的损失。因此,减少烂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症状
枣烂果病包括轮纹烂果病、枣红粉病、枣软腐病、曲霉病、青霉病、木霉病等多种。轮纹烂果病主要发生在脆熟期,其余病种主要出现在采收期、加工贮存期造成枣果霉烂,损失相当大。轮纹烂果病:果实染病,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褐色小斑,后迅速扩展成黄红色大斑,果肉变褐变软,散出酒味,发病重的全果腐烂,有的枣果上产生同心轮纹,因此叫轮纹病。该病造成严重落果,损失很大。枣红粉病:果实染病后果肉软化变褐,枣果上长出粉红色霉层,即病原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聚集物。枣软腐病、曲霉病:果实染病后果肉变褐软化,散出霉酸味,并长出白色丝状物,随后生出针头状的黑色小球,即该病原菌的菌丝体、孢子囊梗和孢子囊。枣曲霉病与软腐病症状类似,但病原菌不同。枣青霉病:青霉菌侵入枣果后,引起病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湿度高时果面长出灰绿色霉层,是病原真菌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边缘白色,是菌丝层。枣木霉病:病果症状与青霉病类似,只是果面上长出深绿色霉状物,鉴定时需用显微镜镜检病原菌。
枣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烂果现象十分严重。果实染病,初生小褐点,后逐渐扩展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病斑,病斑下果肉变褐略凹陷,腐烂。一般贮藏10天即显症,湿度大时病果上长出浅灰色菌丝,病部中央产生浅黄色或带红色的孢子团或黑色小粒点。产生大量菌丝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红色孢子团的是炭疽菌,产生黑色小粒点是由茎点霉引起的,此外还有链格孢等,但主要是炭疽菌引起的烂果病,茎点霉引起的烂果病病程较慢。
2 病原
由多种病原菌引起。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枣烂果病病菌较多,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借气流传播,只要出现各自需要的发病条件,就会发生相应的烂果病。
毛叶枣烂果病的病原炭疽菌、镰孢菌、茎点霉、链格孢均可在田间生长时就侵入枣果,尤其是果实有伤口的很易受侵染。病菌可在落叶或枝干表面及田间落果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果实;病原菌侵入后多成为潜伏状态,直到果实采收后,遇到贮藏时适宜的温度、湿度或通风差条件下显症,且病害发展迅速。上述病原多广泛存在于大气中、土壤中或枣树上,当枣果有伤口时,病原菌从伤口侵入,枣果在贮运过程中遇有温度偏高、湿度偏大或持续时间长,很易发病。
4 防治方法
4.1 枣轮纹烂果病
(1)从加强枣园管理入手,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抗病力。
(2)在幼果期和枣果膨大期喷洒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
(3)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果,集中深埋,以减少再侵染的发生。
4.2 枣果软腐病、曲霉病、红粉病、青霉病、木霉烂果病
(1)果实采收时防止受伤,减少伤口可大大减少上述病害发生。
(2)贮运时置于干燥通风处或用低温贮藏。
(3)枣果采收后及时晾晒散湿或火炕烘干,以减少烂果。
4.3 毛叶枣烂果病
(1)从生长期喷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保护;(2)千方百计减少伤口,包括防治刺吸性、钻蛀性、锉吸性害虫造成伤口,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3)采用药剂浸泡,采收后用25%咪鲜胺乳油800倍液或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 000~1 500倍液浸果1分钟,捞出晾干后包装。也可用50%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浸果1.5分钟,晾干后装箱运输。(4)进行低温(4℃)贮藏,并注意通风散湿,严格防止枣果表面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