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蕾 王松
【摘要】本文针对这次转型背景下我校数学课程改革,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以及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其目的是呈现数学教学的现状,引起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岗位任职教育的提出,各院校数学学时就在不断压缩,使得数学课程不得不进行改革,甚至某些院校出现数学可有可无的声音,数学的价值如何得到应有的体现?现行的数学教育改革所采取的做法有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思路?数学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下面从这三个角度谈谈我对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
一、如何体现职业教育中数学课程的价值
教育的意义不仅是给予学生基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更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和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是教育的最重要作用及其体现.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学习数学究竟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日本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臧说过“即使大多数学习者将来未必会用到任何超出中学水平的数学知识,但数学方法,特别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他们都有着十分广泛的指导意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里宁也曾用这样的话描述数学,“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体操能够使人的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而数学能够使人的思维正确敏捷.可见,数学在职业教育中也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只是考虑到课程定位,数学这门课不能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育,它的作用要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现行的数学课程应当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提高数学能力和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是职业基础和支柱.因此,一方面,这次改革呼吁“实用教育”,侧重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偏重实践教育而非单一授课教育,具体体现在:
(一)“在内容结构上,实现模块化与专业(群)的融合”
“以服务为宗旨,以专业为导向”,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次改革更加注重数学在专业和岗位上的应用价值,无论是课堂案例选择还是阶段性项目训练,都是以专业和生活为背景,加强专业指向性.体现数学不仅仅是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后续课程以及未来从事岗位打下必要的数学文化基础.
(二)“在内容设计上,实现数学理论与数学建模的融合”
数学教学应当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让学生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把数学与客观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纽带首先是数学建模.所以,这次改革强调以建模的形式为学生构架一座从数学理论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应用数学这门学科在职业教学中的价值.同时,将多媒体应用到建模中,加强理论概念的理解,使其形象化、问询化和计算化,体现数学价值的最大化.
(三)“在育人策略上,实现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的融合”
张奠宙先生说过:“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地摆在那儿的.准确地定义、逻辑地演绎、严密地推理,字字印在纸上.这是学生比较难懂的.要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一是靠对数学的深入理解,二是要借助人文精神的融合.没有深邃的数学文化,教学内容就成了干巴巴的教条,学生学而无趣.”因此,课堂以经典题、趣味题或者数学故事作为开篇引入,同时在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融入名人背景、知识来源等相关介绍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这次改革强调“人本主义”,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一)“在教学模式上,弃老师中心教学而从学生中心教学”
马克思在确立现实客观性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客体再强大,其作用也只能通过主体的活动去发挥.学习本质是学生的一种认知活动,或者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程度越高,其认知水平也就越高,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靠自己的学习和主观努力要比老师给予效果更好.
(二)“在教学手段上,借助多媒体避免单一板书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课件既含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又含有多彩造型等刺激情感的信息.多媒体教学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形、声、色等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感染,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克服终结性评价”
课程成绩评定采用课程结束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课程结束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这种评价方法的改革,客观上评价了基础薄弱的学生,肯定学生“学”的过程,势必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
三、改革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从训练学生心智和思维能力来看,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自身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就目前来看,我们有所收获,学生不再畏惧数学,能够主动学习,这证明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为此,我们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实质性教育.
其次,从老师自身水平和教学能力来看,面对厌倦理论学习的学生,老师往往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老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责任心.
四、结束语
转型背景下的数学改革需要重新对数学课的性质进行定位,应当以专业为导向,为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并根据专业和岗位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开发以生活应用和专业技能发展为出发点的新教材,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