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斌
【摘要】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的支持力,更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呼吸起决定性的因素。那么要想获得好的声音,必须要有好的、合理的呼吸方法予以支持,否则将无法歌唱。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正如人们常说的:“歌唱艺术就是呼吸艺术”,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从事歌唱艺术的人都很重视呼吸,说明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歌唱呼吸;演唱技巧;呼吸方法
呼吸是人体的一种自动的,有节律的运动。人们的呼吸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在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上也是一致的。在歌唱艺术的实践活动中,由于每个人呼吸器官的大小不同,用于呼吸运动的肌肉控制力也存在差异,对歌唱中的呼吸运用时的体会和经验也因人而异,因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歌唱呼吸习惯。歌唱中的呼吸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也是歌唱的支持力。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人人都会呼吸,若没有呼吸人就不能生存了。但是歌唱呼吸与生活的呼吸是不同的,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l生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的呼吸。
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什么?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还需继续工作,不能放松,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内部产生一种压力,吸进气时便使肺的下部扩张,这种扩张使身体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这是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歌唱时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呼与吸形成的对抗伴随着一个乐句的演唱始终保持着,只有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然后接着吸气,直至一首歌曲唱完。当然,呼与吸的对抗可以有各种情形,如感情不同,声音高低不同,力度不同……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用起来非常灵活。平时说话对呼与吸的对抗要求不高,演唱时的要求则考究得多。演唱者的自我感觉应当是在演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由于吸气后、用气前有一短暂停顿,造成吸气和用气两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控制对抗力,可以减少气流的消耗,有利于控制气息。所谓深呼吸的“深”,就是在腰一带要造成一股有呼吸肌肉形成的对抗力所引起的“气压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呼吸支点”。“深”是针对用气力量集中在上胸部的“浅”而言的,故而不能“深”得过分,只要将气压保持在腰腹一带就可以了,实际上只是一种对抗力和反作用力,真正的气压在肺下部,气是不会跑到腰腹中去的。
在音量问题上,气息的密度与声音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主要力量是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的对抗,歌唱声音的产生是这样,声音有没有支持力也是这样。一个好的声音就看气息支持的力量够不够。“闻花”是使气息吸得深,
“打呵欠”是使腔体打开吸气的道路通畅。那么气息吸多深,吸到什么地方,正确的吸入部位在哪,我国的声乐教育家沈湘、金铁霖教授对此有很多提法。一是身体放松,很舒服地坐在椅子角上,两腿分开,两胳膊肘放在膝盖上,这时吸气,会感到吸的深度和力量是在腰围、后背,后腰等部位,并都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深呼吸的部位。站着吸气不易感觉到,坐着容易感觉到。可以借助于坐着吸气得到的感觉,站起来找到同样的感觉吸到同样的深度,同样的部位。吸到这个深度绝不意味着僵,要深而不僵,吸在什么部位就从什么部位产生支持力来唱.另一个方法就是弯腰90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要站稳,这时吸入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很明显的后背、后腰膨胀,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还有“闻花”式的呼吸,没有声音、吸得深、动作小、易掌握。但在实唱过程中:有时演唱节奏鲜明或较快速度的歌曲时,使用“闻花”式呼吸,动作慢了一些,来不及闻。运用“闻花”式呼吸,注意不要把嘴闭得太紧,可以半张嘴与鼻同时闻进来,这样就可以吸得快,吸得深,增加气息的弹性和灵活性。民族传统的唱法常说丹田气,也是指歌唱动力的深呼吸。世界上各种唱法都是以深呼吸为动力,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但具体的深浅,具体的部位不完全一样。这些年通过向民族民间歌唱艺术学习,发现所要的呼吸都是深而通畅的,就京剧来说,气息都是一样的,但谈到唱法上具体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各种唱法在呼吸支持这个问题上,有时提法、名称不同,但都要呼吸支持,所以好的唱法的动力都来源于深呼吸。任何好的唱法,自然的、科学的、艺术的、有训练的唱法等等,都要有呼吸的支持,都要在动力上有上下贯通的功夫,歌唱训练都是这个规律。
最后我想谈的一点就是,从思想上要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气息的运用方面,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有些民族唱法的歌手认为演唱民歌时声音要明亮,所以在气息的运用上就应浅一点,喉咙挤卡,声音横、白,才是民歌演唱中所要求的声音明亮,这是错误的。无论是什么唱法,在歌唱呼吸的问题上,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和西洋传统唱法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傳统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依靠胸肋和横膈膜的共同运动来完成呼吸过程。深深吸一口气,我们会感到上腹腔在扩张,由于横膈膜的中心部位在下降,造成两肋的扩张,使胸腔也在相应地扩大。这样一来,吸气时下降的膈肌和下肋骨的两侧为支点,而保持的力量在横膈膜上,有了明确的气息支点,腹肌就会放松,让气息因腹肌的收缩而呼出,气息有了支点,歌声就落在有控制的气息上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歌唱的支持力。这种呼吸方法近代中外声乐界也是公认的,并且是被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
民族唱法的气息也是这样运用的,而且我国的戏曲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很重视气息的运用,并总结出很多方法,大多是根据演唱内容的需要,与表演的情绪融为一体。民族唱法也同戏曲一样,掌握了科学、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演唱技巧之后,再从演唱的风格、语言(方言)、吐字(咬字)、润腔、音色(声音明亮、集中)、表演、感情、修养等方面尽力地去体现民族特色。这就是它们的共性(即科学的方法)和个性(即民族特色)。把科学的演唱方法和丰富的民族特色相结合,使之自然渗透,去粗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