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霁雯
【摘要】文章从葫芦丝的历史演变过程讲起,简单介绍了它在结构上的特殊构造以及发音的原理。在进入近现代后,葫芦丝艺术在民族青年的研究与发扬下,走向大众舞台,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在现代西方音乐知识的影响下,葫芦丝的演奏与西方乐器以及乐感有着不同的地方,而律学原理也影响着葫芦丝的演奏。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葫芦丝乐曲给听众带来了何种感受。
【关键词】葫芦丝演奏;葫芦笙;音孔;音域;音阶;乐律学
一、葫芦丝历史介绍
国人耳熟能详的葫芦丝,其历史比较悠久,在先秦时代就有葫芦丝的身影,它从葫芦笙改造而成。在构造上,葫芦丝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的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相同。
二、葫芦丝在演奏中如何体现艺术感
(一)葫芦丝音色浅析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这七个发音孔每一个都有一个音,加上筒音(一个),一共可以演奏出八个音。所以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先指法,一般传统葫芦丝理论上可以演奏出五个左右的调,不过受到音域和音阶排列限制,传统的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常用的调只有两个,就是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并且本调(筒音作5)为常用。葫芦丝与大家熟知的竹笛在音域上不能达到三个八度以上,常常在九度,最多不超过十一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朴质、柔美,表现力极强,受群众的喜爱。无论在民间音乐中,还是专业的舞台上,都常常能听到其演奏的动听的音乐。
(二)浅析葫芦丝艺术体现
1.葫芦丝文化藝术如何受大众关注
傣族青年龚全国,1949年出生于梁河县芒东镇那勐村,他从小时候就受到葫芦丝的艺术影响,于1970年中专毕业后,参加县文化工作队。从1977年开始,龚全国开始研究葫芦丝,搜集傣族民间音乐素材,在广泛吸收后,与著名作曲家杨子玺共同创作了葫芦丝独奏曲《竹林深处》,立即推上了舞台,随即引起轰动,从此以后,葫芦丝音乐响誉国内外。而被称为“葫芦丝王子”的后起之秀哏德全,在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多年研究之后,在葫芦丝的音域和音阶排列上,做出了扩展和改良,并且进一步完善了葫芦丝的制作,总结了葫芦丝的吹奏技巧,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稳定的经验,使得葫芦丝的演奏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葫芦丝艺术再次风生水起。
2.葫芦在演奏中表现出的浓郁民族文化艺术
因为独特的音色和民族文化特色,葫芦丝成为民族音乐乐器中独特的一种乐器,从而响誉全世界。葫芦丝的音色表达出来的“美”和“柔”,时而多情,时而悠远,时而婉转,时而明快,给人以小溪、凤尾竹、绵延不断的江水的错觉感,仿佛使人看到一幅幅纯美的傣族生活的画面。因为其音色细腻纤柔,表达出被群众称为“水一样的民族”的傣族人民的性格,到处透着傣族文化内涵。
3.东西方音乐创作的差异在葫芦丝演奏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和西方在音乐创作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表现为创作形式和美学追求两个方面。在创作形式上,中国的音乐作品注重标题音乐的创作,西方音乐作品主要是纯音乐的形式。我国的民族器乐作品的标题性特征能够使人们可以通过作品标题直观地感觉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在视听中领悟到作曲家的心之所想,因此这种标题性有助于听众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在葫芦丝的标题性作品中我们还能直接地领会到作品的地域风格,这对我们在演奏时对风格的把握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学追求上,中国音乐作品重写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种写意性的美学追求体现出了民族音乐中的自然之美、空灵之美,在音乐的功能上也体现出了娱己的特点。写意,本是中国画的一个画派,作为一种美学规范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他的艺术形式上,
“意”有两对美学范畴,形与神和意与象,形与神指的是形式与神韵,意与象是意味与形象,亦即在写意性的音乐作品中必须将两对美学范畴体现出来,这种写意性的美学规范不仅在葫芦丝作品中有广泛体现,其他的民族乐器作品也很普遍,这也是民族器乐作品的共性特点。
4.律学在葫芦丝演奏艺术中的作用
律学是乐律学的简称,它集合了数学、物理声学等多种学科门类,律制就是采用何种律学原理来进行乐器的制作,我国的音乐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律学发展为核心的历史,千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过各不相同的律制,从先秦时代的三分损益律到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京房六十律、荀勖笛律、何成天的新律,宋代的十八律、琴律,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律,我国在探求十二平均律的过程中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
葫芦丝作为一种民族的、旋律性强的乐器,严格地说应当按照五度相生律调音定律,由于当今葫芦丝的高度发展,在演出实践中为了便于与其他乐器的结合,也采用十二平均律了。笔者在这里所要提出的是,为了能够使葫芦丝更好地体现民族性,在乐器的制作上就应该采取一种复合型的律制,使其音分值的误差缩减至最小,这样既能保持葫芦丝的原味,又能够与国际接轨,长远发展。
(三)葫芦丝经典乐曲浅析
《奥运喜讯传金湾》是大型原创器乐舞题材的乐曲,这首乐曲的结构,是单二部曲式,由十二小节的自由引子引出。
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如下所示:
引子A连接B
12 ab cd efghi
4.444644446
一开始引子的前半段,随着国歌奏响,会让人意识到,一个伟大的盛会将要在中国这片国土上举行。这个历史时刻,让无数华夏儿女期待,这一刻,终于来临。随时而来的,是葫芦丝独奏的开始,其声纯洁、飘逸,前8个小节长音在轮番转换,形象地展示了农村和平而又宁静的生活画面,青山绿水的金湾,似乎正为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积蓄力量。而后一串由低到高的音阶式进行融合着四拍长音,把这种积蓄的能量推到了最高峰,从而揭开了金湾群众欢迎奥运的序幕。
接下来的第一段,由起承转合的四句构成,而最后,则落在bB宫调。音乐表现了孩子们光着脚,欢叫着跳开,把这一激动人心的喜讯带到家人身边。紧接着连接段,由迂回式的旋律,快速上行到羽音上。一串快速又有力的音阶进行,象征着申奥成功这一特大的喜讯一瞬间就传遍了整个金湾,而最后一个长音,则表现的是在远视角下,每家都期盼着、凝视着,双眼满是对奥运的期待与祝福。
第一段结束后的第二段,则是整个乐曲的高潮。由5句谱写而成,前两句是起承关系。而接下来的第三句,在节奏上和旋律的形态上则有一些变化,第四句与第三句基本相同,在结尾的落音上有区别,后句则落到商音上后一句则是总结性的句子,最后回到bB宫音上。在金湖的广场上,站满了群众,得知申奥成功的人纷纷来到这个广场,庆祝这一伟大时刻。大家欢呼,使整个地区成为欢乐的海洋。一瞬间,有千万双翅膀从这个小林山扑腾而起,迎着新一天的朝阳;万片风帆由金湾出发,驶向奥运殿堂。
三、总结
在葫芦丝演奏中,对音乐知识的把握是基础的技能。在演奏中结合民族特色,把自己对艺术的热情通过表演传达给听众,再配上葫芦丝这样的民族特色乐器,便能使葫芦丝在演奏中的艺术体现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毛云岗.葫芦丝、巴乌名曲诠释与演奏要点[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鹏程.葫芦丝曲集108首[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3]徐建芬.浅谈葫芦丝的艺术魅力盯[J].民族音乐,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