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王喜山 赵国臣 徐海玉 李玉环 郑毅
生菜,又名莴苣,是叶用莴苣的俗称,属菊科莴苣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部位是叶片,深受人们喜爱。生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种驯化而来。传入我国的历史悠久,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1 营养价值
因生菜茎叶中含有莴苣素,故生菜吃起来味微苦。生菜具有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生菜中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生菜中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人体正常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生菜的主要食用方法是生食,作为西餐蔬菜色拉的当家菜,中餐火锅主要菜系。
营养成分:每100克生菜含蛋白质1.20克,纤维素B1.20克, 维生素C8.00毫克,维生素E1.32毫克,钙80.00毫克,铁1.20毫克,锌0.24毫克,铜0.09毫克,镁18.00毫克,钾206.00毫克,硒0.57微克,维生素A57.00微克,胡罗卜素340.00微克等。
功效作用:生菜具有清肝利胆、清热安神、养胃的功效。适宜胃病、维生素C缺乏者,适宜肥胖、减肥者,适宜高胆固醇、神经衰弱者、肝胆病患者食用。
医用减肥功效:生菜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素,有钙、磷、钾、钠、镁及少量的铜、铁、锌。常吃生菜能改善胃肠血液循环,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生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有消除多余脂肪的作用,故又叫减肥生菜。生食、常食可有利于女性保持苗条的身材。
食疗作用:生菜与营养丰富的豆腐搭配食用,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多维生素的菜肴,具有清肝利胆,滋阴补肾,增白皮肤、减肥健美的作用。生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爽神、养胃的功效。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优良抗病、耐抽薹品种
品种的选择是生产高产生菜的关键,要选择品质优,耐抽薹,口感好,生长势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2.2 培育壮苗
2.2.1 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在地势高且平坦的地块,排灌方便。做畦,将腐熟的有机肥,充分均勻施于畦内,耙细、整平,浇透水,待用。
2.2.2 种子处理:生菜种子为黑色或灰白色瘦果,非常细小,为了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把生菜种子参加适量的细砂或细土面。亩用种量40~50克。
2.2.3 播种:种子条播,用尖镐开沟,然后把种子均匀散播于沟内,上面覆土0.5~1厘米,然后浇透水。温度过高需要遮阴。
2.2.4 育苗管理:保持苗床湿润,播后出苗前温度控制,白天20~25℃,夜间10~15℃,大约3~4天即可出苗。出齐苗后,白天温度宜控制在18~20℃左右,夜间温度宜控制在8~10℃,防止幼苗徒长。定植头两天对秧苗进行低温炼苗,以适应移栽后的生长环境。
要浇透水,切忌苗床积水,避免造成烂根。要及时清除苗床内杂草、病株,注意不要伤害到小苗。
2.3 定植
定植前先将苗床浇透水,选择健壮幼苗,去除病苗、弱苗定植。当地下10厘米深处,土温稳定通过10℃时可定植。苗长到三叶一心时移栽,定植采用平畦栽培,行距40厘米,株距15-30厘米。做畦时一次性施用农家肥3 000千克、复合肥20~25千克。
2.4 定植后田间管理
生菜定植后要保持畦内土壤湿润,缓苗长出新叶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清洁,减少病虫害。适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2.5.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保护天敌,积极推行微生物防治农作物害虫;物理防治可采取太阳能扑虫灯、黄板、蓝板等方法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但农药品种和用药量要在国家限定范围内,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品种。
2.5.2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叶焦病。
农业防治措施:首先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深翻土壤,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杂草,培育壮苗,及时拔除有病植株。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2 000倍液;7天一次,连喷2~3次。
2.5.3 生菜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
蚜虫、温室白粉虱:在移栽前用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黄板诱虫,将黄板挂在行间,略高出植株顶部,每亩用黄板30~40块。
潜叶蝇:用30%糖水加0.05%敌百虫诱杀成虫。可选用73%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喷施。虫害严重时,间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2.6 适时采收
当生菜叶片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就可以及时采收。也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参考文献
[1] 周宏利.生菜夏季高产栽培技术.西北园艺,2009.6.
[2] 张志焱.生菜栽培技术.新疆农业科技,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