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摘要】巴洛克时期,弦乐演奏艺术在意大利走向正规和高度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小提琴有了歌唱的声音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这时的意大利具备了形成学派的条件:有独特风格并有一定数量的作品;有权威且有高水平的演奏家;有很强的师资;有属于自己的能够培养新一代的教学方法和系统。这时的意大利小提琴则以它技巧的辉煌和音色的华丽而著称。
【关键词】罗马学派;威尼斯学派;帕都瓦学派;小提琴艺术
一、罗马学派以及对小提琴艺术的影响
罗马学派是意大利学派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他的创始人则是世界公认为提琴艺术的鼻祖科莱里(A′Corel 1675~1713),意大利人非常尊敬地称他为“伟大的科萊里”。他在罗马进行演奏创作、教学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仅使小提琴技术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使小提琴演奏走向正规并将其引入一个正确的艺术道路。他的作品有12首协奏曲,23首变奏曲,48首变奏奏鸣曲,巴赫那首世界闻名的巨著《恰空》深受科莱里变奏法的影响。科莱里被尊为“巴洛克时期奏鸣曲的奠基人”。他的三重奏鸣曲是17世纪末意大利室内乐中登峰造极之作,他创作的独奏奏鸣曲和大协奏曲,提供了发展大型器乐曲的基础。
科莱里肯定了小提琴演奏出的乐曲有歌唱性的特点,犹如人声,赋予了他极强的生命力,在他所创作的乐曲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激情、欢乐、冷静、苦痛等等,他的这种在乐器上尝试表达情感的转换是空前的。他是第一位用和弦分解的手法发展了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音乐家,在他的作品中,小提琴的音域扩大了,同时在乐曲中也有大量的装饰音出现,在慢板乐章中,可以听到小提琴在自由地抒情和歌唱,甚至可以听到有双音的出现。在弓弦上,也做出了整理和扩展,不再像以前小提琴演奏时没有变化的弓法,或只是简单的分弓,出现了连续跳弓。而且出现了大篇幅的演奏和弦,用连续下弓的方法。
科莱里是小提琴演奏的创始人,他所建立的罗马学派,成为了最早的意大利小提琴学派。
二、威尼斯学派以及对小提琴艺术的影响
17世纪的威尼斯是意大利的音乐中心之一,这是一个可以使音乐大放异彩的城市,以它的绚丽繁华吸引着音乐家们,这里成为音乐印刷、教堂音乐、器乐创作和歌剧的中心。威尼斯为小提琴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水平的舞台,比起罗马学派威尼斯小提琴家们演奏和创作更要接近民间艺术,多采用即兴式或描绘性的手法。这种手法在维瓦尔第的作品中大量出现。
意大利威尼斯小提琴学派代表人物维瓦尔第(A′Vivaldi 1678~1741)这位首创器乐协奏曲的作曲家,一生写了500首协奏曲,其中230首为独奏小提琴而作,虽然他在当时被公认的是他在教堂音乐和歌剧方面的才能,但在当时欧洲各国已经很流行他的协奏曲了,被尊称为“成熟的巴洛克协奏曲的奠基人”。
维瓦尔第不仅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思想,尤其是将波轮亚学派中大师的成就融汇在自己的实践中,在他创作的乐曲中不仅有前人的艺术精髓又有自己的独特创新,尤其是他所写的小提琴你协奏曲,其特征是独奏和合奏对立、交替出现,主题材料大多用独奏或合奏陈述,插入独奏,又以独奏为领奏,多次重复,而每一次重复却不是单纯的一致,在重复原有材料时出现新因素,或长或短,或增减,或转换。他的举世之作《四季》,各个乐章异调,而且中间出现转调,插部自由,主题材料也有变化自由,描写了春日来临,夏日雷雨,秋日狩猎和冬日冰上的场景,而且在每一行前都冠以田园诗句,表现了曲中所描写的景色。
威尼斯辉煌的色彩在维瓦尔第的音乐中充分地体现,他在小提琴的技术和配器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他的小提琴作品中运用了快速的音阶经过句、持续琶音、音区对比等新颖用法,甚至出现一大堆的双音和和弦,在他的许多作品中能够寻找到快、明朗的情绪,而且他的素材多来自民间,有很多的自由和即兴性,他的器乐作品不仅代表了威尼斯学派的高峰,而且对小提琴音乐风格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帕都瓦学派以及对小提琴艺术的影响
在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中除了罗马学派外,成就最大的还有帕都瓦学派,它的创始人就是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塔尔蒂尼(G′Tartini 1692~1770)他一生创作有140首小提琴协奏曲,20首大提琴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鸣曲以及其他乐器的协奏曲。最为驰名的是他在1713年创作的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他个人的演奏技术本身就很全面而且高超,他演奏时的发音也十分美妙,特别是他的双颤音,演奏得干净清脆,很多小提琴演奏大师对他的演奏风格的评价是“协和、温柔、高雅”。
塔尔蒂尼对琴弓也做了改良,加长了琴弓,在弓杆上刻凹槽利于握弓,从他开始,弓杆开始向内弯曲。
塔尔蒂尼提出了一个非常科学而且新颖的理论“差音的理论”,在他演奏双音的时候,在两个音都十分准的情况下,会听见没有演奏的第三个音,那面的三个音的频率刚好是演奏出的两个音的频率之差,这为我们演奏双音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的标准。
塔尔蒂尼在帕都瓦创建了一个专门培养小提琴的学校,吸引了许多欧洲各国的小提琴家来这里学习,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知识与演奏技巧都传授给他们,不仅仅是他,还有他的学生都促进了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发展。
17世纪以后,小提琴首先流行于意大利,它的制造业在这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非常多的提琴制作家。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重视小提琴的作用。因此,小提琴的创作水平和演奏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意大利出现了很多专门为小提琴而创作的乐曲,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乐曲形式,在这一时期意大利也出现了很多既是提琴家又是作曲家的音乐家,形成了无论是当时还是对之后影响力非常大的小提琴学派。
参考文献
[1]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民衡,刘建军.使用小提琴演奏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