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宫廷燕乐中的乐舞比较

2014-04-29 00:44李中静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燕乐乐舞宫廷

李中静

【摘要】在宫廷燕乐乐舞中,明代以文、舞二舞为主,乐舞较雅化,仪式性和程式化较强,清代以四裔之舞和体现满族特色的队舞为主。而清代的燕乐乐队中,表演性部分中的四裔舞乐队、队舞乐队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明代的文武二舞乐队和四夷舞乐队,乐器的种类繁多,体现多个民族和国家的乐舞特色。从纵向上对明清宫廷燕乐中的乐舞进行比较,得知:明代的礼仪性更强,具有比清代更强的复古性和保守性,清代的表演性更强,具有比明代更强的欣赏性和娱乐性。

【关键词】宫廷;燕乐;乐舞;比较

明清宫廷宴飨的过程中都穿插有乐舞表演,每一种乐舞都有严格的出场顺序和表演形式,明代规定在进酒的过程中表演文、武二舞,进膳之后以队舞结束,清代规定在进膳之后表演队舞和四裔之舞,乐舞形式各具特色。

一、明代的乐舞

由《明史·乐志》可知,洪武三年(1371)定朝会宴飨的乐章之制,没有对乐舞进行具体的规定。只是在制定十二月按律乐歌之制时,其中,提到文舞曲,名《泰阶平》,武舞曲,名《清海宇》,四夷舞曲,名《小将军》《殿前欢》《庆新年》《过门子》。

洪武十五年(1383)重定宴飨九奏乐章,即第二爵之后表演武舞,《平定天下之舞》,曲牌名为《清海宇》,第三爵之后表演四夷之舞,《抚安四夷之舞》,其曲牌名为《小将军》《殿前欢》《庆新年》《过门子》。第四爵之后表演文舞,《车书会同之舞》,其曲牌名为《泰阶平》。《明史·乐志》又载:“大祀庆成大宴,用《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得胜队舞》。万寿圣节大宴,用《九夷进宝队舞》《寿星队舞》。冬至大宴,用《赞圣喜队舞》《百花圣朝队舞》。正旦大宴,用《百戏莲花盆队舞》《胜鼓采莲队舞》。”

洪武二十六年(1394)规定大宴中的第二爵之后表演武舞曲《平定天下之舞》,在第三爵之后表演四夷之舞《抚安四夷之舞》,在第四爵之后表演文舞曲《车书会同之舞》,第七爵之后以《采莲队舞》承应,最后以《百花队舞》结束。

洪武二十六年又定宫廷朝会宴飨的乐舞的编排制度,如:

武舞用舞士32人。舞士左手执干(即手握一个3尺5寸长、上阔1尺,画有羽、龙、云气等图案的盾牌),右手秉戚(手持一把2尺5寸长、朱红漆柄的斧),由舞师二人执旌引导……

对文、武舞和四夷之舞的舞士的服饰也有具体的规定,如:

“平定天下之舞,舞士三十二人……右秉戚,戚长二尺五寸,朱红漆柄……青紛缨,衣素红罗大袖衫。红生绢亲衫。锦领,红罗雍项,红吉子。涂金束带,白绢大口夸,白布蔑,茶褐鞋,朱红漆柄,金龙吞……”

永乐十八年(1420)更定宴飨乐舞,在第一爵之后表演武舞曲,《平定天下之舞》《四边静》《刮地风》,第二爵之后表演四夷舞曲,第三爵之后演文舞曲,《车书会同之舞》,文武曲名没变,只是在第四爵之增加了《表征万邦舞曲》,第五爵之后增加了《天命有德之舞》。

由以上洪武和永乐时期宴飨乐舞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仍设教坊司,宴乐所奏乐曲主题多为安抚“四夷”,平定天下。洪武和永乐两个不同时期,文舞、武舞和四夷舞的乐舞编排、舞士的服饰都有不同的制度和程式。

嘉靖间(1522~1567)又续定庆成宴乐章。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明代大宴中的乐舞主要以“三舞”为主,洪武三年至十五年除了“三舞”以外没有其他乐舞表演,洪武二十六年开始有队舞承应,而且“队舞”的名称均沿用宋代宫廷队舞之旧,没有出新。而且洪武二十六年和永乐十八年的四夷之舞比较有特色,分别体现出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乐舞风情,可见四夷之舞在宫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舞和武舞的名称从洪武到嘉靖时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乐舞的队伍非常庞大,而且具有固定的程式,几乎没有什么欣赏意义,类似于雅乐中的乐舞形式。队舞和文武二舞相比稍显生气,但是队舞的数量从洪武到嘉靖时期逐渐减少,大多是继承宋元时期的宫廷队舞,几乎没有新创作的队舞。

二、清代的乐舞

(一)队舞

《清史稿》载:“队舞有三:一日庆隆舞,凡殿廷朝会宫中庆贺宴飨皆用之;一日世德舞,宴宗室用之;一日德胜舞,凯旋筵宴用之。三舞同制,皆舞而节以乐。”“庆隆舞”主要是用于宫中朝会、庆贺筵宴中,歌词是为当朝帝王歌功颂德的;“世德舞”主要用于筵宴宗室的,其歌词是为了追思世德,敬念祖先;“德胜舞”主要用于凯旋筵宴中,其歌词是称颂战功的。“三舞”的曲调、形制和乐器编配是相同的,只有乐章是不同的。

此曲为A宫调式,旋律质朴、起伏平稳,多为二、三度级进,且最大音程跨度仅为四度,节奏音型简单、明确,充分体现了满族音乐的豪放、泼辣和“骑射”的民族风格。

清代宫廷中的队舞来源于满族的民间舞蹈,有专门的乐队伴奏,具有较强的欣赏性,深受重视,而明代宫廷中的队舞多继承于汉族的民间舞蹈,而且没有明确的队舞乐队伴奏,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清代队舞中的庆隆舞也分为文舞和武舞两部分,和明代燕乐中的文武二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以推测,清代燕乐中表演的庆隆舞具有双重职能,既具有队舞特色,又尽显文武二舞的乐舞风采,所以清代没有专门的文武二舞乐队。

(二)四裔乐舞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封建统治者总喜欢在宫廷设置一些少数民族和域外诸国乐舞的乐部,称为四裔乐舞。

清代的四裔乐舞有瓦尔喀乐舞、朝鲜国俳乐舞、蒙古乐舞、回部乐舞、番子乐舞、缅甸乐舞、廓尔喀部乐舞、安南乐舞,皆同列于宴乐之末。

由《清史稿·乐志》可知,朝鲜乐舞为朝鲜乐舞杂技节目。有乐工三人,笛伎、管伎、鼓伎各一。

蒙古乐舞分为笳吹和番部合奏两种。其中笳吹,司乐器四人,司章四人,均蟒服,立丹陛旁。

回部乐舞为新疆维吾尔族表演的乐舞,包括杂技和百戏的乐舞表演形式。

番子乐舞是金川乐与嘉庆五年(1780)班禅额尔德尼来朝所献的藏族乐舞统称为番子乐舞,司舞三人,为戏狮,身长七尺,披五色毛,番名僧格乙,引狮者衣杂采,手执绳,系耍球一,五色,番名僧格乙阿拉喀。

廓尔喀乐舞为尼泊尔乐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司舞二人,均衣红绿绸衣,戴猩红氈帽,金银丝巾,著红采履,束腰皆用杂色布。舞者每足各系銅铃一串,日公古哩,腾跃出声,歌舞并奏。

瓦尔喀部乐舞为东部少数民族乐舞(女真族),源自于该部落的民间乐舞,司舞八人,均服红云缎镶壮缎花补袍,狐皮大帽,豫立丹陛之西。

此曲为A羽调式,五声音阶,出现了附点音符,节奏音型有所变化,旋律起伏平稳,多为级进音程,具有一定的民族乐舞特点,欣赏性较强。

缅甸乐舞分为粗缅甸乐舞和细缅甸乐舞。粗缅甸乐舞,司乐器五人,司歌六人,均拖发扎红,用缅甸衣冠。细缅甸乐舞,司舞四人,衣闪缎短衣,杂色裙,以洋锦束腰,戴扎巾。歌合以粗乐,粗缅甸乐舞舞合以细乐。安南国乐舞是一种乐与舞结合的表演形式。其中,司舞四人,衣蟒衣,冠带与司器同。执采扇而舞。

《清史稿·乐志》卷101载:“乾隆间,缅甸使臣陪宴万树园,以其国乐器五种合奏。厥后凡遇筵宴,备陈准部、回部、安南、缅甸、廓尔喀乐。”清代,凡宫中的重大筵宴,均有音乐、歌舞助兴,以烘托气氛。

三、比较小结

从以上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明宫廷大宴时必九奏三舞,即《平定天下之舞》《抚安四夷之舞》《车书会同之舞》,九奏之后以“队舞”结束宴会。节庆不同,所用的“队舞”也不同。多继承的是汉族的宫廷舞蹈传统,没有多少独创性,大多为礼仪l生质的乐舞,尤其是九奏三舞,每次都在宴飨的程序和形式中出现,多体现的是固定的程式化和典礼性,已经逐渐蜕变成和雅舞没有什么区别的礼仪行为和礼仪符号,缺乏娱乐性和观赏性。明宫廷舞蹈完全成为封建帝王教化和禁锢人民思想的一种工具,从而抑制了宫廷舞蹈的发展。而清代的宫廷燕乐乐舞中,既体现了满族的民族乐舞,即队舞中的庆隆舞是宴飨中的必演节目,又充分地体现了“国语骑射”的民族色彩,四裔之舞丰富多彩,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舞蹈艺术,不仅显示了清宫廷宴飨的排场和热闹,更体现了清朝疆域臣服、万国来朝的“大清帝国”之气势。多种风韵各异的舞蹈排列在一起,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清廷充满了异国情调,别具一格。整个宴飨舞虽然也是在宴飨的仪式中进行,但更多的是体现舞蹈的欣赏性和娱乐性,这一点与唐代的宫廷宴乐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总之,明代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主要继承了宋代的宫廷燕乐遗制,多体现汉族的儒家文化,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排斥性。而清代吸取了前代灭亡的教训,实行了“大一统”的文化政策,对其他各个民族采取了“怀柔”的政策,使音乐文化出现了多元化。虽然明清宫廷燕乐中都以宴飨的仪式为主,音乐只是为体现仪式而设,但是从纵向上来比较,明代宫廷燕乐中的仪式性成分比清代多,相反,清代音乐的表演性成分比明代多。在宫廷燕乐乐舞中,明代以文、舞二舞为主,乐舞较雅化,仪式性和程式化较强,清代以四裔之舞和体现满族特色的队舞为主。而清代的燕乐乐队中,表演性部分中的四裔舞乐队、队舞(包括文武二舞)乐队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明代的文武二舞乐队(无专门的队舞乐队伴奏)和四裔舞乐队,乐器的种类繁多,体现多个民族和国家的乐舞特色。尤其是清宫中四裔之舞丰富多彩,从努尔哈赤至乾隆年间,四裔舞的种类在不断增多,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异域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队舞中的庆隆舞又把满族的民族特色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可见清代帝王在实行“怀柔”政策的同时也极力地突出本民族的乐舞特色,从而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了保护和推广。明代燕乐中,只有大宴中有乐舞表演,中宴、常宴中几乎无舞,小宴中仅有百戏表演,而且文武二舞表演又比较雅化,毫无生气,队舞从嘉靖以后备受冷落,后来流落民间。四裔之舞只有洪武二十六年和永乐十八年略显特色外,其余时期几乎没有什么欣赏性。可见,明清宫廷燕乐都是以体现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为宗旨的,同时也使古代的帝王得到了精神的愉悦。但从纵向上对明清宫廷燕乐进行比较,得知:明代的礼仪性更强,具有比清代更强的复古性和保守性,清代的表演性更强,具有比明代更强的欣赏性和娱乐性。

猜你喜欢
燕乐乐舞宫廷
龟兹乐舞
唐代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①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论唐宋词与“燕乐”的关系
浪漫宫廷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
《燕乐考原》中的燕乐调音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