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娣
新时期赋予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为中国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的使命,这就需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教学,让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手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要巧妙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构建数学模型,有效拓展延伸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发学习潜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看法,供读者参考。
一、营造和谐关系,激发个性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不进行呆板或“满堂灌”的教学,而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学习积极就高,他们就会积极参与探究问题,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穷尽方法,营造和谐氛围,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调控,进、退要恰到好处,并要充分预测到学生遇到各种学习上障碍情况,尽量要做好引导工作或做适当的铺垫。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交往气氛,让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独特学习方式,并与同伴积极交往。针对各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还要善于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组织多层次的奖励项目,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进而达到有效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探索数学应用教学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笔者采用以下活动方法: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我们学校搞绿化,进行美化校园,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学校研究决定:向广大师生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上下,其中,图案由菱形与圆构成(菱形、圆的个数任意的)。
同学们,你能设计出该方案吗?如果能请画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用一两句话说明你的设计思路。
大家信心百倍,跃跃欲试,信心十足,个个都想展示自己的风采,尝试自己的探索设计方案。他们在下面进行认真的研究,有的学生采取多个菱形和一个圆的方案;有的学生设计一个菱形和多个圆的方案;还有的学生设计的方案是两个菱形和两个圆(间隔对称排),等等,学习气氛非常浓。接下来,笔者组织同学们讨论每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各层次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积极进行争论、交流,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通过师生评判,最后得出最佳的方案,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生活问题,强化数学学习
一位名人曾说:“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应组织同学们尽量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生活素材,从而形成很好的感性认识。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七年级数学教学,学生刚进入初中数学学习,对字母表示数还缺少认识,想让他们一开始就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显得困难重重。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必须吸收具有时代色彩的生活问题,并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整合教学信息,有效地处理教材(或编写数学问题),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例如:在探索正数与负数教学时,为了强化学生学习数学,借助生活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下列问题情境。首先运用媒体展示:李华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帽子,正在雪地里行走,鹅毛大雪不时地落在他身上。让同学们去感受,随即,笔者让他们当一次天气预报员,请同学们估计此时的温度是怎样?这下热闹起来,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零度以下8摄氏度;有的回答:零下13摄氏度,等等。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虽然答案误差较大,但他们运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此时教师很自然地给同学们引出负数的概念,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完本节课内容。
笔者采用这样的手段,既给同学们新奇之感,又以生活实例引路,强化学生学习,有效地将僵化的课堂变成充满生活色彩的学习乐园,进而让各层次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三、构建数学模型,拓展延伸问题
新课程理念特别提倡我们要大胆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改编、创造,不断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尽量采用图片,直观模型、数学实验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将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抽象为数学模型。
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弄清所学内容的知识要点,并明确建模的目的,优化组合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还要根据建模目的简化生活素材问题,抽象数学特征。最后,经过加工整合,构造事物的数、量、形特征和数学结构,同时要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特征或数量关系,将建模结果与生活问题进行比较,以此延伸数学问题,唤起他们那些蕴含在经验中的数学知识,进而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例如: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学时,为了延伸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下列数学模型,首先,在讲台前画一个大五边形,之后,让各组学生沿着五边形逆时针走一圈。并给学生提出下列四个层次问题:
1.学生从一条边走到另一条边,身体转过的角是哪一个角?
(引导学生自己逐步体会五边形的外角)
2.走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如何?(目的:培养学生感性认识)
3.这个五边形外角和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
4.n边形的外角和是怎样?
同学们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建构数学模型,经过实验、观察,自觉发现数学知识,并有效地将数学知识逐步延伸。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中,实现他们在小组里探究、合作、交流,达到各层次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