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单敏洁
[摘要]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每日2次,治疗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0.5g /天,共12周。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拟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43.3%,有效率66.7%;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0%,有效率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女性黄褐斑安全、有效。
[关键词]黄褐斑;氨甲环酸;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9-0758-03
Clinical study of tranexamic acid with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melasma
XU Ping1,2, SHAN Min-jie2
(1.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Nanj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Jiangsu,China;
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melasma.Methods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namely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nly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anexamic acid(0.5g·d-1)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The course of treament was 12 weeks.ResultsThe cure rate and efficient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43.3%, 66.7%; and 10%, 30% i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Oral tranexamic acid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was safe and effective o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melasma.
Key words:melasma;tranexamic acid;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黄褐斑是亚洲人面部常见且难治的色素性皮肤病之一,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比例约为 1:9[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妊娠、强烈的日晒、化妆品的应用或口服避孕药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比较棘手。近年来陆续有文献报道应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2013 年8月~2013年12月,笔者科室采用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女性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黄褐斑均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3年8月~2013年12月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28~50岁,平均(38.7±0.99)岁;病程 1~15年,平均(4.30±0.58)年;蝶形型8例,面上部型6例,面下部型3例,泛发型3例。对照组30例,年龄24~50岁,平均(38.5±1.10)岁;病程 1~16 年,平均(4.33±0.60)年;蝶形型7例,面上部型7例,面下部型3例,泛发型3例。两组患者皮损均以较大斑片为主,皮疹颜色呈淡褐色、褐色、深褐色。两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拟定的诊断标准[2]:①面部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界限清楚,无炎症表现及鳞屑,大多对称性分布;②患者多无自觉症状;③青春期后女性多发;④病情往往呈夏重冬轻之势;⑤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拟定的诊断标准[2];②18~50岁健康人群,女性。
1.4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有肝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有血栓形成倾向及家族病史的患者;③近12周内曾有系统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黄褐斑者;④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⑤口服光敏性药物的患者。
1.5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内服中药汤剂。处方: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生地黄15g,丹皮10g,丹参20g,红花10g,茯苓10g,山萸肉10g,白蔹10g,珍珠母30g,甘草5g。头晕乏力者加党参10g、黄芪10g;心神不宁者加合欢皮10g;腰膝酸软者加川断10g、杜仲10g。常规水煎服,每次200ml,每天2次。
对照组:在内服中药汤剂基础上再予口服维生素C片200mg/次,每日3次;治疗组:在内服中药汤剂基础上再予口服氨甲环酸片(日本第一制药厂生产,商品名妥塞敏,0.5g/片)250mg/次,每日2次。每2周复诊1次,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得使用其他外用药物,注意防晒,避免使用美白祛斑的化妆品。
1.6疗效判定及标准[2]:基本痊愈:目测皮损面积消退≥90%,皮损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积分下降指数≥0.8;显效:目测皮损面积消退≥60%,皮损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积分下降指数≥0.5;好转:目测皮损面积消退≥30%,皮损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积分下降指数≥0.3;无效:目测皮损面积消退<30%,皮损颜色变化不明显。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有效率以基本痊愈例数加显效例数计算。
评分方法:①皮损面积评分标准:无皮损为0分,皮损面积<2cm2为1分,皮损面积介于2~4 cm2为2分,皮损面积>4cm2为3分;②皮损颜色评分标准:正常肤色为0分,淡褐色为1分,褐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总积分以皮损面积评分加皮损颜色评分之和计算;③积分下降指数计算方法: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 治疗前总积分。
1.7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3.3%、10.0%,有效率分别为66.7%、3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χ2=8.08,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总积分及下降指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及颜色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0,P<0.05;t=10.43,P<0.05),两组下降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83,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建议月经期停用后完成临床观察。
3讨论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中医亦称“肝斑”、“黧黑斑”,女性多见。多认为因忧思抑郁,伤及肝脾,脾虚肝郁,血弱不荣,或因肝肾阴虚,气血瘀滞所致。部分患者属冲任失调,经络不畅,气血瘀滞而成。所以中医多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原则进行调治。本文自拟方中柴胡、香附、郁金、茯苓疏肝健脾解郁,生地黄、丹皮、丹参、红花理气活血化瘀;山萸肉、白蔹、珍珠母清热滋肾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美白祛斑之效。因维生素C不仅能抑制多巴的氧化,而且具有使皮肤中已生成的黑素还原成无色的物质和使已生成的黑素转换成水溶性的胶样物的作用[3],也是临床上黄褐斑治疗的常用药物。
氨甲环酸又名止血环酸,原为抗纤溶止血药物,临床常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1979年,Nijo首先在用氨甲环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时意外发现用药2~3周后该患者面部黄褐斑明显减轻[3]。此后,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重视。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报道[4],之后有关氨甲环酸的联合治疗也越来越多。廖烈兰[5]采用止血环酸联合超声导入治疗黄褐斑,60天总有效率为78.57%。邸星星等[6]运用E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24周后基本治愈 9例(21.4%),显效21例(50.0%)。目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直接与酪氨酸竞争,干扰酪氨酸酶对酪氨酸代谢的催化作用有关;也可能是通过抑制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而干扰了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从而抑制了黑素的生成等有关[7]。氨甲环酸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有呕吐、腹泻及体位性反应,偶有色觉异常,未有致畸或对胎儿有影响的报道[8]。本观察中有1例(3.3%)患者出现月经量明显减少,与国内报道一致[9]。
黄褐斑易诊难治,单一的治疗方法基本上很难奏效,多采用联合治疗。临床上中药治疗易于被患者接受,本研究中氨甲环酸口服联合中药内服能有效减轻黄褐斑的皮损。治疗12周后,基本痊愈13例,基本治愈率43.3%,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66.7%,且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笔者把本观察的有效率与同类治疗措施且疗效判定标准相同的文献相比较,优于张凌等[10]报道的氨甲环酸口服联合化斑汤的治疗有效率(55.36%)。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患者的年龄越轻、病程越短者,治疗效果越好,这与文献报道的一致[9]。大部分患者出现效果的时间为服药后1~2月,与文献报道的一致[8]。少数患者在服药后2周即出现了色素淡化的现象,可能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关。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次研究纳入的临床病例数有限,未能做远期疗效观察,是为不足。
综上,笔者认为口服氨甲环酸联合中药内服可作为一种有效、易被接受的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永辉,苑凯华,李勤,等. 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2):105-106.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1235.
[3]Sadako N.Treatment of melasma with tranexamic acid[J].The Clin Rep,1979,13: 3129-3131.
[4]徐永,李淑萍,刘传富.止血环酸治疗黄褐斑54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6):404-405.
[5]廖烈兰.止血环酸联合超声导入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4):542-543.
[6]邸星星,韦文朗,杨敬娟,等. E 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940-1941.
[7]李健和,胡焰,赵子影,等.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2(6):440-443.
[8]Tse TW,Hui E.Tranexamic acid:an important adjuvant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J].J Cosmet Dermatol,2013,12(1):57-66.
[9]夏琼平,黄绮梨,王婷婷,等.中西医结合配合光子照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6):679-682.
[10]张凌,蔡茂庆,郭敏骅,等.氨甲环酸联合化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2):108-109.
[收稿日期]2014-03-14 [修回日期]2014-04-21
编辑/李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