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女排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4-04-29 01:29:21吴珍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对策研究

吴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老排球运动员的交替,现阶段女子竞技排球水平大不如20世纪80年代的老女排,为了使我国竞技排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影响我国女子竞技排球发展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女子竞技排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女排;发展因素;对策研究

概述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女排迅速发展时期,成就了郎平、陈亚琼、陈招娣、周晓兰等一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当然也创造出了属于她们那个时代的五连冠辉煌。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极盛一时,成为世界排坛众强队的众矢之的。随后,由于新老交替以及技术打法逐渐被对手熟悉,中国女排开始步入困境。在90年代中期,中国女排进入史上最困难时期,中国女排也不断地更换主教练,在2000年底陈忠和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组建了以周苏红、赵蕊蕊等为代表的中国女排的“黄金一代”,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夺冠,再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女排的风采。现如今女排已经完全更新换代,在各大赛事中许多技战术配合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让中国女排再一次兴盛起来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1.影响中国女排发展的因素

1.1 女排运动员身高向着高大化發展

运动员的身高优势在排球运动中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项目的激烈性,身高只是一种外在因素,不一定具有身高优势的队就能获得好成绩。在1972年-1981年的9年时间里,世界女排队员的身高每年以1.18cm的速度增长,从172.13cm长至175.36cm;随着身高不断增长,网上争夺更加激烈。统计数据显示,至第28届奥运会(2004年)为止,世界女排参赛队的平均身高已达1.83m[1]。

现阶段女排队员平均身高1.9米左右,几乎接近甚至超过了一些欧美运动员,但是所取得的成绩却不尽人意。就拿日本女排来说,平均身高在1.78m左右,在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半决赛中将中国队横扫出局,由此证明身材高的队员弹跳能力不一定就好,这也是中国女排一度处于低谷的原因之一,只注重身高,却忽视了弹跳能力的发展以及手上技术的提高。

1.2 比赛的打法单一,技战术运用不灵活

中国女排水平的迅速提高依靠的是运动员全面、细腻的技术,运动员在发球、拦网、防守、扣球等方面技术直接影响和导致了比赛的结果。纵观这两年中国女排在各大赛事上的表现来看,新女排在互相磨合,培养默契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暴露许多问题。如:打法单一,多数时候采取四号位强攻,许多技战术不能很好的配合利用,导致多数强攻被拦回,甚至对方直接得分。

竞技排球正是拥有复杂多变的技战术,从而使排球运动的观赏向激烈性及精彩性方面发展,这对排球运动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多了要求,在比赛中多样战术的运用可以避开对方拦网、破环对方防守阵型等,因此,提高女排运动员技战术配合默契,细化手上技术,成为竞技排球的重中之重。

1.3 国内高水平赛事不够,竞赛水平不高

中国女排运动员是从各个省专业队里面进行选拔,因此大多数时候还是放在省队里面进行训练,只是有重大国际比赛时再召集回国家队集训。中国女排队员大多数参加的也只是国内组织的一些全国联赛等,比赛水平低,完全拉不开差距,导致技术水平很难提高。

1.4 教练员更换频繁

教练过于频繁的调换,不利于女排的健康发展。更换教练必然会导致技战术指导思想的不统一,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生疏以及交流上会有些障碍。2008年奥运会至今中国女排连续几次更换主教练,导致队伍稳定性不够,教练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掌握球队、队员的情况,不利于训练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无法贯彻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同时不利于队员的心理稳定性的保持,影响训练质量。

1.5 运动员伤病

运动员伤病是很常见的问题,运动员运动寿命短暂的原因也正是由于伤病引起的。北京奥运会后魏秋月、张娴、马蕴雯、薛明、李娟、王一梅、惠若琪等等纷纷加入中国女排的伤病名单,受伤人员增多,势必使得更换的频率加快,这已经成为中国女排立足世界一流强队较大的制约[2]。

2.促进我国女排技术水平发展的思考

2.1 走出去,请进来

由于受我国竞技排球水平的制约,国内排球联赛水平程度不够高,中国女排应该走出去,参加世界级大赛的基础上,多与比自己强的一些俱乐部及欧洲强队进行训练交流,并且从国外聘请一批高水平教练员,从身体素质及排球技战术等方面逐一解决中国女排的不足,各个击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接发球为例,欧美一些强队发球总会导致中国女排一传不到位,甚至一传起不了,这是由于身体素质差异性导致的,欧美强队的力量爆发力本来就好,中国女排在平时训练习惯一种力度的球,一旦在比赛中发球力度加大,就会出现一传差的情况。这也证明了只要训练负荷大于比赛负荷,比赛成绩很快必将得到很好的反映。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队伍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的基础,是避免运动员受伤的一个重要保障。女排运动员是在每个基层体育单位选拔的,训练方式参差不齐,训练方法也不科学,导致如今运动员伤病情况增多,运动寿命大大减短。每个基层训练队伍都应该以科学理论与科学原理为指导,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广泛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避免以牺牲运动员运动寿命来创造好成绩。

2.3 重视培养后备人才

国家应该重视培养排球后备人才,对中小学排球后备基地要进行各方面的扶持,以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排球运动,形成良好的人才输送体制,为日后向基层以及国家排球队输送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在入选后要多给年轻队员上场的机会,丰富的经验、良好的意识是在经常参加大赛中逐渐形成的,也为新老队员的磨合交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 创新技术打法

中国女排现如今的打法过于单一且逐渐被对手熟悉,女排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新的灵活多变的技术打法,借鉴世界排坛先进技战术打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一点强攻的再次发生,还要在小球和保护机会球方面多下苦工,注重防守,坚持快速、突出特点,以攻防反、两者兼备,不断创新、增强实力。(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黄倩.女子排球运动员身高与弹跳能力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1):74-76.

[2] 陈艳萍,张玲,李军.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4):79-84.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对策研究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环球人物(2020年19期)2020-10-10 06:49:27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6
中国女排:一支超越世代的队伍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山西省临猗县角杯乡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钻孔桩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