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对其进行评价考核既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常规的评价方法基本处于一元化、割裂化的状态,这种单向度的评价模式导致评价结果只反映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单立面”,还会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出选择性和投机性。文章试图从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多维度评价模式的建构方面做一些探讨,以期有益于提升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思想品德 多维度评价
[作者简介]周杰(1969- ),男,安徽蚌埠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工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多维度考核模式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LSZ062)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59-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文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用一定的政治理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社会全体成员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具有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
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多维度考核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多维度考核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以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范围和原则、标准和指标体系,既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需要。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考核进行的探究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考核,第二类是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量化考核。
一、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现状
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量的年轻人涌入大学校园,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高校按照党和国家的指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了相当的精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辟了各种新的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践证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的考核与评价还存在不足。
1.评价角度单一化。不少高校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考核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考试方法,通常分为平时的考核和期末的考试,通过开卷或闭卷考试,学生取得一个分数,成绩达标的话,就给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一定的学分,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即可达到合格或者优秀。这种评价方式把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单纯地看作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一样的考核。但这只是完成了课程的教学环节,至于评价结果有多大的权威性或可信度,则难以确认。很多高校也制定了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制度,大到爱祖国、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小到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具体表现,都进行量化考核,还设置了一些加减分项目,每学期或每年对结果进行一次统计,将其作为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考核结果。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组织中也会接受不同的测评。比如,学生要入党,则有班级、院系党组织对其进行评价;担任协会干部或成员,则由社团进行评价。评价来自各个方面,每一方面基本上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进行评价,但这只能看到学生的一个“单立面”,看不出“全景”。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评价角度的单一化,势必导致评价标准的片面化,评价结果虽然满足了一定范围的要求,但缺乏立体感。
2.评价途径割裂化。《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根据《意见》的要求,各高校除了要有专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还应有相关的机构或部门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多种途径来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进行考核评价。比较常见的基本评价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辅导员评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所以,辅导员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评价是各高校通行的相对有权威的方式。来自于这个渠道的评价往往会依据相应的评价体系,依托一定的组织,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评价,往往使用信息采集的评价方式。第二,课程考核评价。既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那么课程考核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就有了课程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评价,由负责思政课的老师综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与考试分数给出一个评价结论。这种评价主要作为课程考试成绩和学分认定的依据,与学生现实情境下的道德修养并无直接联系。第三,党团组织评价。高校大学生一般都是共青团员,到了大二、大三,逐渐出现了建党对象和预备党员,党组织中的学生都要接受党支部的评价,并将其作为阶段性考核或期末推优、发展党员及党员转正等的依据。
结合不少高校现行的做法和实际工作机制的制约,可以看出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采用的各种评价途径之间是相互割裂的。授课老师不了解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考试分数自然就不会受辅导员评价的影响;辅导员也不知道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考试分数,即使知道也不会将其列入学生操行评分的指标;其他社团的评价、党团组织的评价、相关管理部门的评价等,更是各自独立,互不相通、互不采信。
3.评价结果数字化。不管是思想政治课程考核,还是班级的操行评定,往往都是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有的是通过展示、演讲或其他测评进行投票,统计结果是票数。无论是分数还是票数,都是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结果,也就是很多人热衷于“量化考核”。数字的优势在于一目了然,可以直接用于排序,便于取舍。但是一个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具有复杂性,不是一个数字就能够代表的,数字不能看出被评价人的言语行动,不具有生动具体性。
综上所述,许多高校现有的评价模式虽有维度,但互相封闭,虽有侧重,但不共享;一个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表现不佳的学生,照样可以入党,一个在同学面前颐指气使的同学在辅导员面前可能会俯首帖耳,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可能因为票数高而当上先进等。另外还存在一些评价上的空当,比如学生在公寓生活中、在食堂就餐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表现,缺乏相应的监控体系。这些评价方式上的漏洞会导致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做出不同的表现,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品德修养,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出现“投机”、逢场作戏的现象。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的现行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操行与考试相结合。
二、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模式初步建构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教育目标。高校中的各单位、各部门应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工应积极关注和参与,要将创新精神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局面,科学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
1.建立评价统筹机构,健全评价协调机制。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理应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之下开展,但实际操作层面并不是这样运行的。高校的相关机构大多是为了工作检查和工作汇报而设立的,真正干实事的并不多,能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指导的更少见。所以,高校应该明确分配工作职责,并严格落实,其中重要的内容就要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进行测量评定与考核。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应形成评价制度,要有固定的评价周期,要使评价结果发挥实在的作用。领导小组从学期初制订计划,到过程中的管理,再到评价结果的确定公布,都要有指导要求和监督,甚至可以接受学生的投诉质疑,及时纠偏和追责。做到善始善终,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而不是泾渭分明,各自为政,失去重心。
2.完善评价途径和评价指标。除前文提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辅导员(班集体)评价这些常规的评价途径以外,还要注意使用其他评价途径。一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基于对自我的认识,根据公认的评价准则,对自身政治思想品德整体或某方面的现状做出的认识和判断。自我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将各种评价指标纳入到自我的认知结构中去,提高锤炼思想道德的自觉性。二是党团组织评价。高校学生基本都是共青团员,也有相当部分学生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党课培训,接受党建教育。学生在党团组织中学习和开展活动时,要接受该组织的评价。三是社团评价。当下大学校园中的社团非常繁荣活跃,但是学校对社团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健全学生在社团中接受评价的制度并坚持实施,能实现社团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双赢。四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评价。公寓管理部门、图书馆、设备设施与相关场所管理部门、食堂管理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学校都应该赋予其评价的权力,发挥其管理育人的作用。每一种评价途径都要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将量化指标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尽量使评价结果既具有可比性,又具有直观性。
3.有效整合评价结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明确了评价途径,确定了评价周期,有了各渠道的评价结论之后,防止各说各话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将来自各个途径的评价结果整合起来。这种整合不只是各个评价结果的简单累加,还要重视日常的互通信息。比如,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班级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相关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都是无精打采的,那么其入党动机就有待考察。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在日常评价的过程中督促教育学生,使得对学生的教育能够紧密衔接,不留空当,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他的各种评价途径之间也应经常交换意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最后再按评价周期,把来自各种途径的评价数据和评价意见整合起来,不仅有了量化评价结果,又有了定性评价结果,这样全面的评价结果就可以用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如评奖、推优、入党和干部选拔等,都可以将其作为评选依据,同时还要做好谈心和反馈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整体把握,也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要求自己,自觉自律,全面提高。
4.要开发评价的教育功能。评价的目的在于教育,但是长期以来,评价往往被作为独立于教育过程而存在的一种活动,其本身所具有的外显的或内隐的教育功能被忽视了。高校要把评价本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评价水平、评价能力和评价的信度以及权威性,通过优质评价机制的建立、精细规范的操作,全面掌控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以得到科学准确的评价结论,让学生心悦诚服。同时还要根据评价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出其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才让学生能了解自我、改进自我,从而促进个人政治思想品德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单一化的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要树立多维度的评价理念,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应从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发展与心理、情感的需要出发,通过不断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使评价结果尽可能符合大多数人的需要,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的服务方向也应与时俱进,即由过去只满足一元的价值需要向试图满足多元的价值需要发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评价内容要从单一到多样,评价方式要从单调到丰富,评价标准要从一维到多维。在主体多元、价值多元、方法多元,在多元中寻求平衡,尽可能吸纳各方的观点,以获得更完善的发展。在评价中强调多维的同时,还应建立对话机制,在多维的评价主体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广泛的磋商,在对话中逐步消除分歧,形成一个以一元为基础、相互综合融入的多维评价格局,最终形成评价结果,也就是遵从“一维(领导协调机构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多维(各种评价渠道的评价结论) 唯一(各评价渠道评价结论的整合)”的评价模式,这里的“唯一”是在充分吸纳多维的基础上形成的“唯一”,而不是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唯一。多维度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多维度考核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把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行动的理论基础,做到进退有据。
[参考文献]
[1]郝以宏.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蒋笃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思想政治研究,2011(3).
[3]金晓萌,曹军.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2).
[4]陆岩,姜国玉.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思想政治研究,2011(2).
[5]王献敏,袁建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互动模式的探讨与运用[J].党史文苑,2007(16).
[6]徐丽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教学策略探讨[J].高教论坛,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