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2014-04-29 18:33张伟杰操阳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三创长效机制高职院校

张伟杰 操阳

[摘要]具有“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的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文章对传统“三创”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三创”人才需具备的三大能力模块,探讨了连锁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即建设具有“三创”意识和“三创”能力的师资队伍,构建“三创”人才培养的载体,采用利于“三创”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三创”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体系,最后用人才胜任力模型评价“三创”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三创”人才 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张伟杰(1979- ),女,山东济南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连锁企业管理;操阳(1969- ),女,辽宁沈阳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零售业企业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动态化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ZYGH2011010)、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三创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为例”(课题编号:2013JSJG511)和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三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B-b/2011/03/03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37-02

我国要想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具有“三创”(创意、创造、创业)意识和“三创”能力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创意、创造和创业应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主体甚至灵魂。

一、“三创”内涵之重新界定

传统的“三创”指的是创造、创新和创业,我们提出的“三創”把创新改为创意,指创意、创造和创业。创意指创造性的设计、构思等,它首先强调“创”字,要敢于突破以往,与众不同,勇于创新;创造是构建新理论、提出新办法、发明新东西。创意是构想,创造必须有外显的成果。创业就是创办新事业,借助外界资源将创意和创造成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简而言之,创意是思维能力,要有新观念、新设计;创造是动手能力,要有新发明,新技术;创业就是利用创意和创造开创事业。

在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中,“创意”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发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创意技巧和方法,形成创意品格;“创造”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将创意成果化;“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这三种教育有很多共通点,但针对性和着眼点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忽视其余两者。只有把创意、创造和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熔炼为“三创”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发挥各自的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培养的人才具备“三创”意识、“三创”思维和“三创”能力。当然,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更应注重“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三创”人才能力模块的构建

高职院校培养“三创”人才,首先要准确分析“三创”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本文在分析“三创”人才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大量的资料,构建了“三创”人才培养的创意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三大模块(见图1)。

创意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乐意接受新观念、强烈的“质疑性”、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敏锐的感受力、直觉、冒险、极强的好奇心和过人的毅力。创造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和总结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和专业工作能力。

创意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思维能力和质疑性的培养,重在意识;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在行动;创业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业热情和创业价值观的培养,重在实现。创造、创意和创业能力有共同的特征,如思维能力既是创造能力的体现也是创意能力的体现,创意能力的培养也是创造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三创”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构

搭建好“三创”人才能力模块,接下来就是如何添砖加瓦,即构建“一三三一”的长效机制(见图2)。

1.基础——培养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三创”人才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有“三创”意识和能力,敢于批判和标新立异,不断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进行革新。教师要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如我院制定的访问工程师项目,支持帮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参与企业研发和经营,以此培养教师的创意意识和创意能力,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能够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方向,将企业的案例及时反馈到课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学校还要大胆聘任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进行集中授课或做讲座,使教师队伍多元化。

2.保障——采取利于“三创”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第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理论课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学校应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如我院一般是在大二阶段,当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就参加顶岗实习。同时,重视毕业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选择实习企业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根据专业知识为企业制订研究方案。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不仅有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还有实习企业人员的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按照“三创”能力培养的思路来调整课程内容。遵循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培养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兼具并快速适应社会的职业教育理念,减少理论教学内容,以知识够用为原则,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确定课程学习内容。多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企业参观等方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来学习、熟悉知识,在做中学、练中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兴趣,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更多、更先进的信息。在课程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权重,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减少理论知识的考核。

第三,设计开发“三创”能力课程体系。创意、创造和创业能力是可塑、可提高的。美国的MIT早在1948年就将创造力开发与训练课程引入课程体系,而且开设了“三创”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三创”教育课程既是“三创”教育的形式,也是“三创”教育的平台和依托。“三创”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三创”思维;二是开设文化基础课程、人文课程,如中国历史、人生哲学、艺术与美学、电影艺术欣赏、名著选读等;三是增设“三创”课程:创造发明史、创意地位、创造心理和技能、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公关和沟通等课程。

第四,创建“三创”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体系。在学生科技活动、课外辅导方面加强关于“三创”教育的知识,在毕业标准中增加关于“三创”的内容,倡导学生对自己进行长期的人生规划,鼓励学生按照个性发展和自主创业。在能正常完成学业的情况下,鼓励、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学校可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学生创业。在不降低学业要求的前提下,改革学分制、免修制;积极推行跨专业培养制、导师制、学生评教制;实行弹性学分制、专业改选制;鼓励学生创新、冒尖,施行“三创学分制”,对于在各级各类创造、创意和创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发明和专利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网站,建立创新基地;每年一次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和文化下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给学生创业做经济后盾,为学生的“三创”教育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3.载体——建立教学平台和创办创业园。建立教学平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室、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向学生开放,形成公共的教学平台。“三创”教育最终在于鼓励学生创业,使创业成为学生自发的追求,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以创业作为最高目标。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的支点,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把握。创业园就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典型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基地,主要做法是:一要鼓励学生利用创业园的优势资源从事创业活动;二要引入社会资源,吸引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增强实践能力。

4.评价——构建“三创”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是“三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包括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式。我们主要分析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拟采用人才胜任力模型来进行评价。胜任力模型是由国际知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利兰(D.McClelland)博士倡导创立的一个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胜任力模型已在国际上特别是先进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胜任力模型为何能运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原因在于:一是胜任力与工作情景有关,具有行业性;二是胜任力模型体现在行为描述上,其特征是可衡量、可测评的,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学习获取并发展,这就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测评指明了方向。因此,可针对“三创”型人才的培养,依据其内涵和要求,将学生应学会的能力要素集中起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建立“三创”型人才胜任力评价模型。通过问卷访谈和关键事件访谈法等方法识别“三创”人才胜任力行为特征项目,编制“三创”人才胜任力测量量表: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专业、性别、年龄、专利、获奖等项目;第二部分为“三创”人才的胜任力行为特征描述部分,以“三创”人才能力模块为依据。学校在学生毕业之前发放量表,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此为依据,改革后续的“三创”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小桥.深化第二课堂 培养“三创”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8).

[2]洪燕云,何庆.创造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新通,李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三创”人才研究[J].教书育人,2008(36).

[4]罗儒国.“三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展望——以武汉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

[5]陆杉.高等院校实施“三创”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7).

[6]张宏烈,顾晓华.“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7]趙菊珊.依托“三创”教育探索建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8]张玉利.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三创长效机制高职院校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