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中的本体意识

2014-04-29 17:10陈劲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书谱孙过庭

摘 要:以“天人合一”、“体用一如”等作指导的艺术思想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比比皆是,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客一元的本体思维。而在孙过庭书谱中,也无处不体现了这种“游乎天地之一气”的天人合一境界。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本体意识

作者简介:陈劲(1990-),男,民族:汉,学位: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书法学。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1

《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在易经中把乾坤阴阳,把乾坤作为万物的本源不可分割,“也即乾阳具有‘始物的能力,万物从天始;地则‘顺承天之‘始力,使物长成而备具定形。这个思想反复被强调……但阴阳不可分离,乾阳为无形,它不能独处,必定退出形物以显身,故乾阳就在形物中;坤阴只有承乾阳之‘始力,方能成物,故坤阴以乾阳为本源。”①《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的这种深刻思想,也是指导中国古代传统美学和文艺观形成的“天人合一”、“体用一如”的思想,这种本体意识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画论、书论中竞相沿袭发展。

“西方文化主要对物,可谓是科学文化。中国文化则主要是对人心,可称之为艺术文化。”②至有唐一代,孙过庭书谱亦将“风神”、“骨气”、“文质”等用作品评书法的标准。“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③此处,孙过庭谈及古代书法风格的演化,从质朴变易到妍美,每个时代的标准在不断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最终脱离不开“文”与“质”的结合。孙过庭重在强调书法虽然会发生变易,但每个时代都要注重“本体”与“形器“的合一才是最高的艺术标准,而若没有“文质彬彬”,也就不太可能成为“君子”。

南朝宗炳曾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画山水序》)”在孙过庭书谱中有这样的描写:“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观察自然万事万物的现象以体悟书法用笔的奥秘,而并非对其进行理性认识,这种与天地浑然一气的思维正符合“天人合一”的本体意识。孙过庭将大自然的各种奇妙与书写联系在一起,“天人合一”、“物我一体”,正因为如此,书谱体现了其中庸的思维:“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智”乃本体,而所谓的“巧”则是技巧,也即“形质”,书者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下必有由”的作品。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书谱一以贯之的强调“兼善”、“体用一如”的本体意识,如果草书只有性情,而无“形质”,那么就会沦为绵软无力不成其字;如果真书没有性情,只有“形质”,也无法达到兼善,成为有本源的作品。“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都是器,这些器都蕴含着所从出的无形的本体——道,这就是后来宗炳(晋宋之际)的‘山水以形媚道,刘勰的道与文关系学说的理论渊源。”又“在气论文艺观看来,体、貌、骨、肉为有(形器),神、韵、气、魄以及风神等为无(本体),西方二元文化是只知诸有而不知还有一个作为诸有之源的无(本体),因而其文艺理论也当然不懂文章中还有神、韵、气、魄与风神。”④书谱云:“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 ⑤书法所蕴含的不仅有扬雄所指的“小道”(形器),亦有一个“无”(本体),正所谓“大道无形”。孙过庭正是认识到了这点,才敢讲“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从书法中一窥堂奥者,才能得本源。

综上所述,孙过庭书谱作为唐代代表书论,其处处体现的本体意识对后世有深刻影响。书谱道:“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⑥可见,书谱所追求的是无形大道,但这种“道”,一定是要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天人合一境界。孙过庭这种讲究“天人合一”、“体用一如”的思维方式恰恰告诉我们,学习书法是一条漫长的求“道”之路。

注释:

[1]张义宾:《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第328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2]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第260页,三联书店,2001年。

[3]《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4]张义宾:《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第316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6]《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2]張义宾.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

猜你喜欢
书谱孙过庭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七)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五)
摘《书谱》孙过庭句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今译三
《书谱》(十五)
《书谱》(十七)
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蕴含的哲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