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金牌编剧王丽萍、导演夏晓昀、著名演员闫妮和胡歌共同携手创作的家庭伦理剧《生活启示录》登上各大卫视,在同类题材竞争不多的空窗期,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好成绩。编剧王丽萍这一次在《生活启示录》的创作中一改往日风格,大胆开创了新的家庭伦理剧模式,不仅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也在行业内引发了讨论与反思。本文将着重探讨电视剧《生活启示录》的创作创新对于家庭伦理剧类型创作的继承、发扬以及思考。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创新;生活启示录
作者简介:马一洋(1993-),女,学生,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电视。
[中图分类号]:I20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1
从中国电视剧诞生以来,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家庭伦理剧便一直占据着电视剧市场的主打地位。市场之大早就数量之多,数量之多必然导致质量的参差不齐,为了争取更高的收视率,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越来越倾向于以收视率为标杆,一味地追求新奇、刺激、类型化的创作模式。而在2014年的夏天,家庭伦理剧《生活启示录》走进人们的视野,一改往日人们对于家庭伦理剧充满激烈冲突和脸谱化人物的刻板印象,并在创作上做出许多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不仅为观众带来许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新“启示”,也为电视剧从业人员带来关于创作的新“启示”。
一、淡化激烈冲突,追求生活伦理。
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下,所有的创作者似乎都被裹挟进了类型化创作的潮流之中。于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剧走上了追求新奇的故事、夸张的情节、激烈的场面和夺人眼球的细节的道路上去,而越来越多地忽略了戏剧本身和生活伦理。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启示录》的出现意义非同凡响。它抛弃了以往人物与人物间激烈碰撞、冲突的创作方式,全片零肢体冲突及激烈争吵,从相反的创作思路出发,在生活常理中淡化冲突,在演员的表演中化解矛盾。
剧中于小强无意中发现了电脑里丈夫刘光耀出轨的照片,她在独自失声痛哭后,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激烈反应,而是沉着冷静地一步步求证。即使在与刘光耀摊开谈判的过程中,也没有恶言相向或任何疯狂行为。反观以往的电视剧模式化创作,质问丈夫出轨的过程必然是一番腥风血雨惊天动地,而《生活启示录》只是淡定自如娓娓道来。在于小强和鲍家明的婚后生活中,面对小自己六岁的大男孩,俩人之间的争吵矛盾也是在爱与宽容中一一化解。
编剧和导演敢于用这种回避冲突的方式设置剧情,完成人物塑造,无疑是一种充满勇气的尝试,是以牺牲收视率为风险的创新。编剧王丽萍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她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能开辟出一条新的家庭伦理剧创作道路来,将走在夸张狗血道路上的一批创作者拉回来,用生活的脚踏实地和平和心态去创作、表达。这无疑是值得赞扬的,家庭伦理剧创作之本应为“生活”二字,脱离了生活,也就脱离了家庭伦理剧创作的根本。
二、回归生活流,用人物关系架构冲突。
全剧共三条线索,于小强与鲍家明,于小强与刘光耀,刘光耀与蓝馨。线索数量的适中,以及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设定,使剧本未完之前就以注定会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也是编剧可以将冲突淡化而不用担心紧扣人心的关键所在。用人物关系架构冲突之上,情节的表现即可以生活流的方式展现。
而近几年来,中国的家庭伦理剧走在了脱离生活流的轨道上,作品高于并偏离生活,故事情节违背常理,以此来将吸引眼球做到极致。这种创作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外在营造的冲突和矛盾只是有限几个,观众已经对此太过熟悉,很难出彩出新。而选择生活流的表达方式就是很聪明地规避“相似”的方法。如于小强第一次装成邻居到蓝馨家去,在门口几次徘徊后,脱下大衣藏起,仅仅是因为邻居不会穿着大衣外套出现等等。
三、女性主义精神中的女性意识
以往表现婚恋题材的电视剧中,小三的出现注定是由于妖女可恶丈夫不忠,被背叛的妻子是处在被可怜、被同情的弱者地位的。而《生活启示录》将于小强这个被背叛的妻子塑造出了不同的一面,她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可怜,她甚至不去埋怨破坏了她的家庭的人,她认为婚姻被人轻易地颠覆是因为它本身已不牢固。正是于小强这种坚强的态度,让她与刘光耀在精神上站在同等的地位之上,女性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而是有着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
在《生活启示录》中,于小强与第三者蓝馨的关系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设定。于小强不仅主动为蓝馨推荐医生,发自内心善良地对待她,还对别人介绍她是自己的“家属”。当她用如此宽广的胸怀去包容蓝馨的时候,蓝馨也最终被于小强打动。编剧将婚恋观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对待第三者的问题上,超越了传统观念而更看重情感的真实性,以人文关怀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第三者的出现破坏了婚姻,还是婚姻磨平了爱情?
然而,这种冲淡戏剧化、回归生活流同时彰显中国梦的改变也未必都是值得推崇的创新。这样的创作方法也有其弊端,如此剧颠覆性如此之大,让习惯了鸡飞狗跳、淋漓尽致的觀剧感受的观众是否能够适应,于小强一味的妥协和善良有些欠妥,以至于引起观众的争议。如何让观众去接受一个多面的、立体的主角,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总体而言,《生活启示录》是一个有追求、有创新、有收获也有遗憾的作品,它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必定会为创作者提供不一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