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赢
摘 要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红楼梦》中的名联,历来颇有争议。除版本等因素外,在《红楼梦》文本中也存在支持“冷月葬花魂”一说的证据,文本中林黛玉的行为言论和思想以及曹雪芹的创作谶语习惯,都为“冷月葬花魂”是原著文字这一观点提供了验证。
关键词:葬花魂;葬诗魂;林黛玉;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1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即景联诗中的名联,现存的抄本中存在“冷月葬花魂”和“冷月葬诗魂”两个版本,学者们对此做出了多方考察论证,意见较为分歧。在宋淇《论“冷月葬花魂”》和蔡义江、林冠夫《“冷月葬花魂”——<红楼梦>小札之一》(署名滕萝苑)两文中,三位学者就版本、诗句对偶、《红楼梦》文本、诗句源流等多个方面对“冷月葬花魂”做出了论证,而《红楼梦大辞典》和冯其庸则认为“冷月葬诗魂”更加契合林黛玉的个性和命运。本文将立足于《红楼梦》文本,为“冷月葬花魂”一说进行补充论证。
首先,在《葬花吟》中有四句诗“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而在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三回中,黛玉葬花之时曾说:“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此回侧批中赞“花冢”一说云:“好名色!新奇!葬花亭里埋花人。”赞赏“葬花”这一行为又曰:“宁使香魂随土化。”双行夹批中说:“写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以黛玉之“痴情”认为花自有其灵魂,她葬花的行为和这种诗意思想密不可分,“葬花”是为了送别“花魂”,使之随土而化。因此,黛玉在联诗时想到“冷月葬花魂”一句,是符合其平时诗意行为和思想的。
与“花魂”的多次出现不同,《红楼梦》中“诗魂”一词仅出现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一句中,不曾出现于林黛玉的话语及诗作中。“诗魂”一词历来被认为是指代林黛玉,“冷月葬诗魂”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写照。那么,我們就结合黛玉的言论来看其是否可能以“诗魂”自喻。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评价为“堪怜咏絮才”,她内心也以诗才自负,但在创作和言论中对此则颇多谦辞,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一节中,黛玉曾说:“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在“香菱学诗”一节中又说:“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在《红楼梦》中,黛玉诗才出类拔萃,但并非一枝独秀,而黛玉本人对湘云和宝钗的诗才也颇多肯定,如在“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一回中,林黛玉评价自己的诗:“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并充分肯定了史湘云的《供菊》,后来又承认自己的螃蟹诗不及宝玉。这充分说明了林黛玉诗歌创作和鉴赏水平皆高,对他人的优秀作品赞赏有加。林黛玉客居贾府,以其敏感灵慧,恐怕不愿以恃才自傲被人诟病,因此在言谈中对自己的创作的评价一直颇多保留,林黛玉以“诗魂”自喻与其日常言谈不甚符合。
“冷月葬花魂”一句历来被认为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谶语,而《红楼梦》中谶语颇多,关于林黛玉的谶语为数不少。基于原著“木石前盟”这一设定,林黛玉的谶语多和草木及花联系在一起。林黛玉是“木石前盟”中的绛珠仙草,《枉凝眉》一曲中以“阆苑仙葩”来指代林黛玉,在林黛玉和贾宝玉拌嘴之时,黛玉自比为“草木之人”。林黛玉的《葬花吟》被曹雪芹同时代的明义评价为“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整首诗则是以花的飘零命运预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则是以芙蓉花暗喻林黛玉的性格命运。而在明诔晴雯实诔黛玉的《芙蓉女儿诔》中,则将林黛玉喻为“芙蓉女儿”。相对于薛宝钗等人的谶语而言,关于林黛玉的谶语绝大部分与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冷月葬花魂”更加符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谶语的创作习惯和倾向。此外,若是林黛玉用“诗魂”自比,“冷月葬诗魂”一句则失去了谶语的含蓄性,比较直白,意思也极为不祥。林黛玉自幼体弱,对于生命极为敏感,在创作中虽时有对自身命运的自怜自伤,却不曾如此直白的诅咒自己,在听到贾宝玉将《芙蓉女儿诔》中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陇中,女儿薄命”修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之时,她“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林黛玉对宝玉创作的《芙蓉女儿诔》中的谶语尚且如此细致敏感,在她自己的创作中,写出“葬诗魂”这样直白谶语的可能性不大。
立足《红楼梦》文本进行分析,“冷月葬花魂”比“冷月葬诗魂”更加贴合林黛玉的行为思想和性情,同时也更加契合曹雪芹的谶语创作倾向。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冷月葬花魂”更有可能是《红楼梦》的原著文字。
参考文献:
[1]王人恩.“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考论[J]. 红楼梦学刊. 2006(02)
[2]滕萝苑.“冷月葬花魂”——《红楼梦》小札之一[J]. 文史哲. 1979(02)
[3]薛洪勣.“冷月葬花魂”还有更早的渊源[J]. 红楼梦学刊. 1985(01)
[4]朱伟明.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略论林黛玉的生命意识及其叛逆[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5]曾米鲁,曾日红.冷月葬花魂——谈《葬花辞》中林黛玉一生命运的“诗谶式”写照[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