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艺
摘 要:沈从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亦是一位音乐家。湘西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民间音乐底蕴给予了沈从文独特的写作素材和观察视角。在他的作品中,音乐与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沈从文湘西的生活经验使他积累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民歌体裁,如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等。
关键词:沈从文;音乐;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02
一、沈从文与音乐的渊源
细细品读沈从文的人生阅历以及文学作品,就会发现音乐和沈从文生命之间的隐秘而复杂的联系。音乐就仿佛那生生不息的河流,贯穿了沈从文的生命始终,使他的生命和作品散发出了永不枯竭的灵气。
沈从文并未受过任何专业的音乐训练,也并没有系统地学过乐理知识,但这并不能阻止沈从文对音乐独特的感悟和近乎痴狂的热爱。在他的作品中无不渗透着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也有许许多多湘西所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题材,甚至在他作品的结构中可以发现西方音乐曲式结构的影子。最为特别的、也是最为宝贵的,是他对湘西少数民族音乐的描写,这不仅为世人解开了少数民族湘西神秘的面纱、为文学作品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更为湘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音乐之于沈从文,并不仅仅是他的写作素材,也不仅仅是他闲暇时光的陪伴品,而是帮助他心灵康复的一剂良药。1948年,郭沫若挥笔写下《斥反动文艺》,严肃斥责了“桃红小生沈从文”的“反动文艺”;随之而来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荃麟执笔)和冯乃超的《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等文章,对沈从文“为艺术而艺术”的“罪行”进行了大肆的批判和抨击;北大学生也纷纷转抄文章、张贴大字报声讨沈从文……一桩桩一件件,终于攻破了沈从文的心理防线,1949年,绝望的沈从文选择了自杀。自杀被救后,沈从文选择了终日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那时的他,与音乐相依相伴、在旋律中寻找心灵的出口……
康复后的沈从文如获新生,他多次在书信和日记中写到音乐对于自己心灵的帮助,他在给妻子的书信中曾说:“音乐帮助了我。”可见,音乐在沈从文心理康复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音乐重塑了沈从文的心灵,给了他丰富的精神依托,这是其他事物所无法比拟的。
二、沈从文作品中的民歌体裁
沈从文的音乐气质脱胎于少数民族湘西,在他的家乡,人人能歌善舞,多少年来一直保持着歌舞的传统。在他们眼里,唱歌是表情达意的最好方式,這也造就了湘西如瑰宝般绚烂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给了沈从文以创作上的灵感,他的文学作品中始终渗透着浓郁的湘西味道,他以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语言风格为世人展现了极具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湘西文化。沈从文作品中的民歌体裁主要有以下几种: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下文将对它们进行展开叙述。
1、劳动号子体裁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叫。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这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1摇橹号子
摇橹号子可被视作渔船号子的一种,是令沈从文感到终生难忘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一领众和或众人齐唱,变化多端。与此同时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摇橹号子的歌唱以吆喝呐喊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现摇橹号子,这在他的作品《老伴》、《山鬼集》中都有体现。
1.2打油号子
打油号子是作坊号子的一种,是用木榨槌打油籽时工人喊的号子,一领众和。音乐由上下句构成,曲调节奏鲜明,简单有力,歌词全为虚词。油坊在湘西不在少数,淳朴嘹亮的打油号子使神秘有了别样的韵味。这种手工业劳动现已多为机器所代替,因此有些号子在生活中已不复存在。但作为音乐文化遗迹,仍在民间留存。这在沈从文的作品《油坊》中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此外,在他的长篇小说《长河》与《边城》中也有关于油坊的描写。他用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为我们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更加体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艰辛。
2、山歌体裁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中,节奏自由悠长、曲调高亢嘹亮,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的主要功能是抒发心中喜悦之情或倾诉郁结在心头的愁闷。沈从文作品中的山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2.1幽默诙谐的山歌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幽默诙谐的山歌为平静的湘西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在《湘西苗族艺术》和《丈夫》中有许多幽默诙谐的山歌。
2.2挑逗调情的山歌
在我国一些地区和民族中,山歌常常是“情歌”的另一称谓。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山歌也多是“情歌”功用的。他在《媚金、豹子与那羊》中幽默地这样表述:“一个熟悉苗中掌故的人,他可以告诉你五十个有名美男子被丑女人的好歌声缠倒的故事,他又可以另外告诉你五十个美男子被白脸女人的歌声唱失魂的故事。”可见山歌在传情达意、描绘爱情上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雨后》、《阿黑小史》以及《萧萧》中均有很多描绘男女间互相挑逗的山歌。
2.3戏谑骂人的山歌
这是山歌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也将戏谑骂人的山歌运用得非常巧妙。《雨后》、《神巫之爱》等作品中均有体现。
2.4对唱的山歌
对唱的山歌常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所用。沈从文作品中的对唱山歌将男女之间独特的交流沟通方式描写得淋漓尽致:例如《媚金·豹子·与那羊》中媚金和豹子的对唱;《凤子》中那城市中人和对面走来的女孩子的对唱;《龙珠》中龙珠、矮奴与花帕族女人的对唱;《神巫之家》中神巫、仆人五羊与花帕族女人的对唱;《月下小景》滩佑与女孩子的对唱;还有《边城》中二佬与崔崔的对唱……一曲曲、一段段,将爱情的美妙、苦涩、婉转表现得生动且韵味盎然,让人心生联想、回味无穷。
3、小调体裁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它与山歌不同,山歌多唱用于野外的生产、生活中,而小调多唱用于生活中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它的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在沈从文的许多作品中常常能够见到。
在湘西文化中, 人们对巫文化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崇拜,“神”并不是人们在清醒状态下领会的,而是借助“乐舞仪式”步入迷狂之中的“心会”。湘西的娱神场面非常壮观宏大,经常通宵达旦,热烈而隆重。娱神活动中伴有大量的小调歌曲,在《边城》和《神巫之爱》中最为多见。
在《萧萧》中,萧萧常常哄小丈夫入睡的四句头山歌,其实可以算作是一种吟唱调形式的小调歌曲。
沈从文作品中还有一些缥客与妓女所唱的小调,歌曲内容多以男欢女爱为主,例如《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中的《十想郎》,《柏子》中的《一枝花》《众儿郎》《孟姜女》《打牙牌》以及那《十八摸》等。
4、结语
湘西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赋予了沈从文别具风格的音乐体验和语言风格,而沈从文也用他优秀的作品全面地表现了湘西人民的坚韧和质朴。音乐与文学相互交融、交相辉映,使沈从文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也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他不仅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成功者,也是一位深谙音乐之道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陈煌斓.现代音乐文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陈赞.现时代的精神生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6]谢功成.《曲式学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7]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8]罗小平.《音乐与文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