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砖
【摘 要】《临床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组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重在“实践”,实践与技能并重,重在“应用”,采用以任务引领为核心,凸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临床检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91-01
《临床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以培养学生掌握常规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常规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医学检验中最为基础和常用常规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尤其着重训练常规检验项目的操作能力和细胞形态识别能力,为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熟练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所有手工操作及县级以上医院检验科门诊和急诊的手工与仪器检验项目的操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临床检验》教学组的全体教学人员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重在“实践”,实践与技能并重,重在“应用”,采用以任务引领为核心,凸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效果显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1 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
1.1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
2012年1-2月《临床检验》课程组对州直、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检验科进行了广泛调研,发出调查问卷表100份,收回调查问卷表60份,撰写了《关于临床检验岗位需求及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1份。根據调查分析,结合临床岗位的任务和学生职业能力,同时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相应职称考试中的考核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整合,确定对《临床检验》课程内容作必要的删减,制定了符合临床岗位需求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新的《临床检验》课程标准,新课标将学习内容分为5个模块,18个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由若干个子任务组成,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并按照新课标制定了新学期授课计划和教案。
1.2实施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临床检验》课程借助医学检验精品专业建设和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的平台,在由学校和医院专家组成的医学检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多次赴州级及各县校外实训基地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医学检验专业工学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临床检验》课程的理论:实践由1:1.5增加至1:1.7以上,开发了以任务为引领的强化专业技能的项目教学课程《医学检验专业综合实训》,并编写了由临床一线医学检验专家参与的《医学检验专业综合实训》配套教材,制定了课程标准,于2012年第三学期正式使用。通过让学生在实习前进行以医学检验任务为引领的综合强化训练,使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及专业素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取得了明显教学效果。在专业课教学中,按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医学检验教学计划在第二、三学期组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到伊犁州友谊医院、农四师医院、伊犁州中医院等各大医院检验科进行集中临床见习,同时《临床检验》课程在完成校内有关理论和实训教学后,还组织学生到临床进行课间参观与见习,如《血型与输血》章节的学习,则组织学生到伊犁州中心血站参观血站的工作流程,了解血液贮存、分离和检验等过程,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一个从理性上升到感性的过程。
2 将临床检验实验课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单列
以前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按40%折算后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自2008级医学检验班起,将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也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实践课的重视程度。
3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第二课程学习机会
以往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教师即清理实验室,实验室只是实验课时“任务式”开放,如今只要没有实验课就开放实验室,并由教师现场指导,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规范完成实验或需要练习的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实验室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4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客观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
临床检验课程考试以往均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问答题部分往往不能客观反映学生们实际掌握的情况,因此,2009年对医学检验班期末考试中问答题部分采用了口试的形式进行面试,即在事先给出的一定数量的问答题中,让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抽题,由两名主考教师进行提问和评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客观了解与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
5 加强临床见习,使学生尽快熟悉职场环境。
为使学生尽快熟悉和了解临床检验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环境和标本的处理等与专业相关的情况,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并由检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尽快熟悉职场环境,掌握主要仪器设备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