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东华
【摘要】 小学美术“造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揭示美术“造型”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数据分析、变化趋势,提出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没事 默写造型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43-02
一、小学美术“造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造型教学符合儿童的绘画心理需要
小孩子2、3岁时便已能拿起笔涂鸦,感受着笔划过程的快乐。到4、5岁时,他们便开始用笔和颜色涂鸦出眼睛所看到的世界。进入小学,最盼望的是上美术课,新的材料、新的技法总是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使其跃跃欲试。然而慢慢地新鲜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差强人意的评价与无法突破的瓶颈,画画变成痛苦的事,对画画失去了原来的趣味感,甚至于拿起笔画画的自信心也丧失掉了。
从儿童行为心理学角度看来,小学生三至六年级时期,即将进入青少年期,这个阶段在人生历程里是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此时期在认知发展、行为模式与身心结构上都有明显的转变,然而在转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给予适合的教育,便容易使儿童迷失自我,缺乏自信。此时期的绘画发展亦必然考量这样的转变。
(二)造型教学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内容
岭南版美术教材体系与结构,按《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四个学段和四个学习领域进行分类与整合,每册基本上安排四类课业的交叉与融合,总体比例大致为:“造型、表现”占35%,“设计、应用”占35%,“欣赏、评述”占15%,“综合、探索”占15%。由此可见造型教学是放于重要的位置并占较大的比例。造型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造型教学对学生提高美术技能和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尽可能的运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探索开发并有效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并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多元化,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以提高自身美术基本的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造型教学是儿童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的美术教育是以灌输示范为主要绘画教学手段。现代的美术教育则提倡鼓励学生自由创造、大胆表现自我。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教师上课的精力放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较少进行造型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生怕造型训练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造成有些学生在作画前能用大胆语言,滔滔不绝讲出一幅美妙的画面,而落笔作画时,却由于造型能力的缺乏而难以表达所想的美妙画面,俗语说:讲就天下无敌,画就有心没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绘画的热情。由此看来,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把创新教育与造型训练相互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把握的重点。
(四)“默写-造型”是美术造型教学的重要方法
绘画中最基本的技能,主要有“临摹、写生、速写和默写”四个方面。这些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绘画水平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将小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最理想途径。“默写”是指把曾经看到的形象回忆起来,并用绘画的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它有别于前面的“临摹、写生、速写”,是不需要观看参照物,不受参照物的大小、环境、时间的影响,全凭自己的记忆画出物体,但也非凭空捏造,并非限于能描画出一般所谓比例准确的物体,默写是人对自然的升华,可以是艺术的创造。默写能力非人固有的,是通过科学的培养与训练获得的,我们认为,默写更适合小学生的造型练习,通过长期的默写训练,其造型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二、小学美术默写造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国外相关理论依据
美国艺术家艾斯纳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即“学科中心论”又称“本质论”中提到儿童阶段归为“再现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特征一是常对图画记述之形式不再满意,而想获得的更广泛,更适当的技巧以创造更具视觉说服力之图画。二是可能首度对自己的表现感到不满意而需要帮忙,这种情况任何没有实际帮助的赞美都是不够的,其兴趣不仅在传达理念,更要以技巧与视觉说服力达成它。三是“使他看起来正确”的要求在其艺术生涯中,首度被称为重点。
(二)国内相关文献依据
我国杨景芝教授提出,儿童写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也能使他们通过写生积累创作素材。同时,儿童在对物象进行精细描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实能力,而且也锻炼了耐心和毅力,培养起踏实认真的品格。通过写生实验教学认识到,如果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经常注意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从写生入手发展造型表现能力,这样,儿童的写实期就不是9岁以后,而是在6、7岁。那时,具备初步的写实能力使儿童的知觉能力得到超前发展。
三、SPSS数据分析支持
(一)开展问卷调查,为研究奠定基础
问卷调查的问题要适合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问题的数量为10题,是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设置。而问卷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面5题是学生情感、态度的调查,后5题是行为、习惯的调查。
美术教学调研问卷内容:
1.你喜欢美术课吗?
2.你喜欢美术课上什么内容?
3.你喜欢美术课的原因?
4.你认为不喜欢美术课的原因是什么?
5.你对平时自己的美术作业满意吗?
6.你的美术作业用多少时间完成,情况如何?
7.你完成一幅画或作品,会给同学看吗?
8.课余时间或在家时你会花时间画画吗?
9.你尝试过对着一个物体把它画出来吗?这叫“写生”。
10.你尝试过观察物体,然后不看它就把它画出来吗?这叫“默写”。
(二)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发给一至六年级学生填写,共收回问卷850份,为使低年级学生理解问题,要求老师读题并解释。为了得到的数据统计更可靠,我们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我们运用SPSS软件的多重对比功能,对10条问题进行组内多重对比。
(三)数据分析
1. 趋势分析
从对美术课的情感统计上看来,一年级喜欢美术课的程度最高,非常喜欢的人数占58.0%,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对美术课的喜欢程度就越来越低,到了六年级时非常喜欢的人数只占22.6%。另外在几个关键的问题“你对平时自己的美术作业满意吗?”、“你完成一幅画或作品,会给同学看吗?”、“课余时间或在家时你会花时间画画吗?”的统计中也发现,越高年级的学生对作业越不满意,越高年级越不愿意与同学分享作品,越高年级就越少花课余时间画画。由此可见,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 显著性分析
一至六年级的十个问题调查的多重对比分析,存在显著差异的有第1题“你喜欢美术课吗?”非常喜欢对比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有显著差异;第5题“你对平时自己的美术作业满意吗?”非常满意、满意对比一般满意、不满意有显著差异;第7题“你完成一幅画或作品,会给同学看吗?”能给同学分享的与不给同学分享的有显著差异;第8题和第9题中,经常在课余画画的与没有画的存在显著差异。其余的第2、3、4、6、10题没有存在显著差异。从以上的显著性分析看来,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美的要求提高了,但现实教学中较少技法指导,形成眼高手低现象,使学生从逐渐不满意作品到对画画的兴趣慢慢减退直至到对美术失去自信。
四、默写教学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良策
绘画中最基本的技能,主要有“临摹、写生、速写和默写”四个方面。这些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绘画水平最重要的方法。我们规划默写教学前在各年级中做过几个实验,一是让学生只写生不默写,二是先写生再默写,三是先默写再写生,四是只默写。结果发现,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写生与默写出来的物体造型无论是先写生再默写或先默写再写生都区别不大,还发现到写生出来的作品虽然比例较为准确些,但只能表现物体的一个面,而默写作品中有的学生画出他所记忆的正面、侧面、背后等多个面。
(一)利用教材开展默写教学。
结合岭南版美术教材内容进行直接默写教学。在教材中本身就有一些就是直接可以进行默写教学的课程,如一年级《奇特的海螺》、二年级《恐龙回来了》、三年级的《汽车博览会》、四年级《自行车和摩托车》,五年级《画出立体感、空间感》,六年级的《难忘的师生情》等,这些课程本身就非常适合进行默写教学,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影片等进行默写教学。
(二)重视默写教学案例
1. 实物默写教学法(适合低年级默写教学):对于一些小的实物,直接在教室或美术教室里进行教学,如静物、盆景花卉、人物、生活用品、玩具、学生自己的书包等,这些易于准备的,离学生生活很贴近的物品。学生对于这类实物写生的兴趣往往是非常浓厚的,他们可以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描绘物体,同时激发了他们对默写课的兴趣。
2. 图片默写教学法(适合中高年级默写教学):对于一些比较难准备的事物,可以拍成照片或在网络上搜索,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多角度地展示。网上有一些很好的资料,可做教学参考。实物图片教学优点是观察物体的角度能统一,有利于分析形的特征。
3. 影片默写教学法(适合高年级默写教学):场景绘画是儿童绘画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影片学生可以快速及真实地了解各种场景的内容、布局等,教师在教学指导上让学生学会景物的取舍和迁移组合绘画。
(三)研发校本教材
按每学期一课设计,课程设置遵从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讲究默写方法的探究。从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玩具、生活用品到手,衣服、人物、建筑风景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室内到室外,进行校本课程的默写教学,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五、结语
默写教学的确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增强绘画的自信心,对观察能力有所提高,但对想象力、创新能力等是否有影响有待较长时间的验证。日后将深入研究,如发现有所影响的,希望能找出两者的平衡点,改进默写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得到造型技法的提高,又不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广东教育学会2013年度教育科研小课题《默写教学提高学生造型能力重拾绘画自信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GDXKT1564)
[ 参 考 文 献 ]
[1]吕筱晴.儿童美术造型与心理发展研究[D].台湾国立新竹师院美劳教育研究所.
[2]戴立德、华年、石颖、邹官民等.岭南版小学美术教学参考[S].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1.
[3]杨景芝.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