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环 尹良伟 王颖 祝艳华
【摘 要】目的:观察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变化。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完成的IIA-IIIC期卵巢癌手术患者共80例。术后表阿霉素+顺铂+5-FU辅助化疗,完成4个疗程化疗,检测每次化疗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并随访2年。结果:CEA、CA19-9、CA72-4均呈下降趋势,每个化疗疗程后血清CEA、CA19-9、CA7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但CA72-4水平升高不明显。结论: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CEA、CA19-9、CA72-4逐渐下降,提示化疗效果满意,CEA、CA19-9可以作为卵巢癌复发性血清标志物。
【关键词】卵巢癌术后;化疗;CEA;CA19-9;CA72-4
糖类抗原CA系列分子检测被广泛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但早期的敏感性低,且在某些良性疾病检测中也会升高,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1]。文献报道联合检测CA(糖类抗原)、CEA(癌胚抗原)等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主要探讨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在卵巢癌及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检测意义。
1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完成的ⅡA-ⅢC期卵巢癌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患者共80例。年龄45~68岁,平均(52.4±7.2)岁,临床诊断ⅡA期16例,ⅡB期20例,ⅢA期19例,ⅢB期12例,ⅢC期13例。
1.2 化疗方法
患者术后2周,一般情况恢复良好开始化疗,采用卵巢癌术后临床常用化疗方案:表阿霉素50mg/m2,每4周1次;顺铂:60mg/m2,每4周1次,5-FU:200mg/m2/日,持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重复。3个周期为1个疗程,均完成4个疗程。化疗前第一天及每次化疗后2周抽血,检测血清CEA(血清癌胚抗原)、CA19-9(糖类抗原19-9)、CA72-4(糖类抗原72-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χ-±s),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间比较采用LSD-t检测。
2 结果
2.1 化疗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变化
由表1可知,CEA、CA19-9、CA72-4呈下降趋势,每个化疗疗程完成后,水平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间比较采用LSD-t检测,结果显示第一次和第二次化疗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的比较均发现每次化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随访结果
随访2年,9例发生复发转移,复查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CEA为(22.7±7.3)μg/L,CA19-9为(40.1±12.4)U/ml, CA72-4为(5.2±1.5)U/ml,CEA、CA19-9明显高于第四次化疗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72-4与第四次化疗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如何做到及时和准确的诊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卵巢癌肿瘤组织早起产生一些相应的代谢产物-标志物出现在血液或其它体液中,从而有可能被检测以协助诊断[1]。临床上常通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联合检测CA72-4、CA19-9,CEA是卵巢癌临床常用血清標志物。
CEA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为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其明显增高多见于胰腺癌、卵巢癌、肺癌、乳腺癌患者。CA19-9是一种黏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对卵巢癌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CA19-9和CEA两种标志物在卵巢癌患者的血液中也可检测出,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2]。CA72-4是近些年最新发现的一个肿瘤学血清标志物,对初发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高,对复发或转移的卵巢癌病灶检测敏感性明显升高,这是其临床特性之一。CEA、CA19-9、CA72-4均呈下降趋势,每个化疗疗程后血清CEA、CA19-9、CA7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9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或腹腔脏器转移,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但CA72-4水平升高不明显。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CEA、CA19-9、CA72-4逐渐下降,提示化疗效果满意,CEA、CA19-9可以作为卵巢癌复发性血清标志物。
参考文献
[1]易琳,黄学梅,刘预等.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32):3372-3374.
[2]刘露,张木坤,陈景连等.血清CA125、CA199与CEA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11,40(24):2423-242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