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构孩子的精神家园

2014-04-29 10:46王永
亚太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德育核心学校

王永

教育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公民的培养。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去功利化”。

择校一直是广大家长最忧心也是最热衷的现象。择校,从一定侧面来看,折射出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反映的是老百姓对教育的一种期待和对高质量教育的呼唤。“我交给我们的学校一个健康的少年,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爱,我们没有理由去责难。从另一个角度看,“择校”也是家长对教育的叩问,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

教育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公民的培养。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去功利化”。笔者认为,家长对学校的选择,其实是对学校文化的选择。只有一所真正散发着浓郁芬芳的文化气息的学校,才能构建起孩子的精神家园。

解读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且为学校师生共同遵循的追求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理念形态的文化、制度行为形态的文化和物质形态的文化的复合体。学校文化对师生具有导向、引领、凝聚、激励、整合和辐射作用。学校文化如同一所学校的个性和人格,彰显着一所学校的魅力;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学校必然是肤浅和浮躁的。所以,要论一所学校,必须考证一所学校的文化。

首先是学校理念形态的文化。一所优质学校,应具有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顶层理念形态的文化,即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政风等文化诉求。校训首先应是人本主义的追求,反映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是校风、学风、教风、政风所体现的“源流”。这种形态的文化,应存在于每位师生的精神生活中,既内化为校园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又外化为师生立身处世的风范和行为。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学校只有理念形态文化之名,而无文化外显之实,还不能叫真正的有文化。

其次是学校制度行为形态的文化。一所优质学校,应具有科学可行的引领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健全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它既要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又要能引导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发展。即具有保证常规、促进改革的功能。一所学校的发展,依托于两台引擎,一台引擎是常规工作,另一台引擎是改革。建立起具有“双引擎”功能的制度形态文化,便为学校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学生的精神家园将变得丰盈而充沛。

再次是学校物质形态的文化。优质学校应非常注重学校物质形态即外显文化的建设,营造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打造承载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载体,让校园时时、处处充满文化韵味。从校名、校训、校风、学校、教风、政风的物化到校微、校歌、校服、校旗、校刊、校园广播电视、校园文化展示墙的建设,无不让校园充满书香之气,无不发挥着育人功能。试想,一所物质环境冰冷的学校,如何能让学生精神充分得到洗礼和熏陶,如何能让人对其教育教学质量放心?

学校文化的几个核心维度

现实中,并非每一所学校都是有文化的学校,或者说并非每一所学校都是文化优秀的学校。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学校怎么会没有文化呢?我们也是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我们也有制度,我们也将其外化。”殊不知,文化并非一堆冰冷的文字,是需要进行“建设”的;文化并非封闭和僵化的,是需要与时俱进地变革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落实到四个核心维度上。

核心维度之一:

组织文化。是指校园内各种组织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包括科层制下的各级各类组织的文化、学生社团组织的文化、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所形成的各类组织的文化。在科层制下的各级教育教学组织,如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班科教师团队、班集体,应形成以团结协作、互助共生、积极向上为基本特征的组织文化;少代会、学生会、团委、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各类兴趣社团,应形成以“立己达人、阳光上进”为基本特征的组织文化;社会参与 学校管理所形成的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家长督导团等,应形成以深度融合、目标趋同为基本特征的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育人功能的发挥程度和工作效率。

核心维度之二:

德育文化。是指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追求和基本信念。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学校德育,经历了“神性德育”、“知性德育”和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活德育”三个阶段。学校德育文化反映着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和学校办学理念。优秀的学校德育文化,应以培养健康、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引导学生过有价值的生活和有道德的生活,注重引导学生修身立己、明理达人。在德育实施途径上,应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结构化的德育系列活动和种类繁多的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的灵魂立起来。拥有这样的德育文化的学校,德育工作决不是装点门面的饰物,德育活动不会因为抓分数而成为摆设。

核心维度之三:

课堂文化。是指学校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理念。课堂缺少文化或课堂文化定位不准,必然造成课堂的庸俗和浮躁。任何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堂,一定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课堂,这种鲜明个性的背后,隐含着的是课堂的文化。优秀的课堂文化,一定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学科文化的浸润,并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特征。优秀的课堂文化,应是体现先进教学思想的共性与彰显师生特质的个性相结合的文化。通过课堂文化的建设,学生不仅能从课堂上获得聪明才智,实现知识立身,而且能从课堂上获得自信阳光的发展态势。

核心维度之四:

课程文化。是指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追求和体系构建。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因此,一所学校课程的体系构建和课程理念体现着一所学校现代化程度。优秀课程文化所追求的应该是三级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和课程目标的立体性。所谓课程结构的系统性是指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以国家课程为主导、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补充,具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载体。所谓课程目标的立体性是指学校的课程目标应是多元的,尤其是校本课程能够在最大可能上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获得发展的广阔空间。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推动者

一所优质学校一定是一所文化氛围浓厚的学校。具有优秀文化的学校,其背后一定有一位强有力的缔造者或推动者,这就是校长。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把隐性的文化激活,需要不断用新的思维变革文化,让文化形成师生发展的情境力场,以激扬学生的成长力和教师的教学生命。一位优秀的校长,懂得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重要性,懂得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教学文化,懂得教学文化的核心是课堂文化,懂得课堂文化的核心是学科文化。他(她)会以文化的视角审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以文化的营造引领师生生命的成长。在这样的视野下,育人文化创造着生命的精彩,学校涌动着汩汩激流,而分数则成为教育的“副产品”。

做为教育人,我们有责任通过文化建设为孩子的成长构建精神家园,通过学校文化立学生之德,立学生之智,立学生之体,立学生之行,最终立学生之魂,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选校,不要认为家长只是冲着学校升学的“分数”而来,从某种程度来说,学校文化建设的缺乏也是我们教育的病态。面对着家长们对学校的选择,作为教育人,文化立人,我们应该有所为!

(作者系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校教科室主任)(责任编校:侯金燕)

猜你喜欢
德育核心学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