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毅 王小同 吴彬
摘要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12年多来,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有利于提升农村的生态文明水平,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该研究基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分析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示范作用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 生态乡镇;生态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3-00949-02
Abstract During twelve years on carrying out the programme of creating national environmental elegant town in China, there is a good 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 economy. The programme of creating national ecological villages and towns is a very important instrument to improve rural area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trengthen ecological economy on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villag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dex system,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and social effect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Ecological villages and towns; Ecological economy;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國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促使全面实施环境建设工程,农村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系统,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1]。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12年多来,全国3万多个乡镇中已有2 188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命名,成为全国同类乡镇中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示范作用。2013年,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更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工作深入发展,创建活动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提升了农村的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1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
“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入选,必须满足6个基本条件和26项具体指标,评估指标体系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全国乡镇建设,起到导向作用。
1.1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基本条件
①领导重视,组织落实;②有按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编制的乡镇环境规划,并认真实施;③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④城镇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⑤镇郊及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⑥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
1.2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程序
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成区环境、乡镇辖区生态环境3个方面26项条目组成。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须由乡镇人民政府逐级向上级政府提出申请并批准,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实地考核、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复核、现场抽查、公示、审议、审批命名、复查,使国家级生态乡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3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乡镇是农村经济活动的市场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场所,是联结城乡的桥梁,城市辐射的延续[2],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全国各地许多乡镇在原有良好基础上,以创建活动为契机,以考核指标为指导,构建一整套工作机制和法规制度,根据规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和整治,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杜绝滥垦、滥挖、滥伐、滥采,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优美乡镇建设中落实方案、实现确定的目标,协调好乡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好乡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2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示范作用
2.1 全面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
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存权的概念,全国各地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增强了环境意识,普及了环保知识,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大幅提高,深入人心。自2003年首批“国家级生态乡镇”诞生至2013年为止,全国的34 756个乡镇中有10批,共2 188个乡镇获此殊荣,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6.3%。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的乡镇,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未来”的观念,培育群众的生态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行为规范,激励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每一位村民的自觉行为。乡镇在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后,不断巩固创建工作成果,不断深化创建活动内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全国同类乡镇中的先进典型,发挥了极大的示范作用。
2.2 以人为本,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良好的农村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保护农村环境就是保护农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指标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密切相关[3]。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境法制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营造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促进经济发展,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蓬勃迅速发展,呈现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远远超过全国乡镇的平均水平。
2.3 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贫困和生态退化相互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直接向大自然索取经济成本是最低的,生存的压力往往削减了贫困群体的生态意识,最大限度地向大自然获取生活资料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生态环境建设步入良性循环,有力地促进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的回归[4]。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是乡镇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方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环境质量在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非再生资源和能源使用限制到最小程度,将有限的非再生资源和能源留下给子孙后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实现乡镇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3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社会效益
3.1 创建农村生态品牌与发展经济的环境基础
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了依托,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4]。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载体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乡镇容貌整治,加大人均绿化面积,进行裸露山体整治,减少水土流失等[5],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大力宣传使用低毒、低污染农药及农家肥的好处,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6]。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是资源、生态出效益,已成为乡镇在经济发展中达成的共识并付诸实践。综合环境的优势改善了投资环境,区域经济呈现高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
3.2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生态经济的相互作用
从2 18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在全国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北京77个;上海53个;天津15个;重庆5个;浙江350个;江苏343个;山东298个;4川123个;福建119个;江西104个;辽宁97个;安徽88个;湖南65个;内蒙古55个;河南47个;黑龙江45个;广东44个;云南42个;吉林32个;湖北29个;贵州26个;陕西、河北各25个;新疆(包括生产建设兵团)24个;宁夏、山西各8个;甘肃5个;广西、海南,各为2个。青海、西藏,暂缺。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名列前茅的省份主要有浙江、江苏、山东、福建,这4个省份创建的国家级生态乡镇数目占全国总数的50.73%。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乡镇建设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效应明显,生态经济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区域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浙江省现有国家级生态乡镇350个,位居全国前列,89%的村庄环境得到较好的整治,不仅实现了全省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的全面繁荣,农民生活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而且推进了全省城乡间的各项改革,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浙江省全年生产总值37 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68 46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 055美元),增长7.9%,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 8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 106元。“浙江人民富是因为农民率先富,浙江经济活是因为农村经济活,浙江发展快是因为农村发展快”[7]。以地处浙皖赣3省7县交界处、钱塘江源头的浙江省开化县为例,地域面积2 236 km2,人口35.5万,2003年初通过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加强,把“一江清水送出开化”,森林覆盖率达80.0%。开化县所辖18个乡镇中,先后有杨林镇等16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开化县2013全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94.84亿元,比上年增长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414元、增长10.0 %,农民人均纯收入10 594元、增长11.1%。开化县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综上所述,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切入点,立足乡镇实际情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营造出环境优美、卫生清洁、秩序井然、崇尚文明的社会环境[8],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国家级生态乡镇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以点带面,促进乡镇建设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效应的提升,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更多乡镇跨入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代荫,何锦峰,刘元帅,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胜乡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3478-13480.
[2] 王上辅,艾南山,徐留兴.优美乡镇建设初探——以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建设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23(2):33-36.
[3] 张力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J].环境保护,2005,33(5):7-10.
[4] 张灵静,李永前,起建凌,等.关于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5):37-40
[5] 汪洋.深圳市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评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5):100-103,106.
[6] 陈良.江苏省金湖县农业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4,20(6):54-60.
[7] 顾益康.浙江30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10):11-20,110.
[8] 常洪理.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为契机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J].北方环境,2011,2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