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人到相国:商人政治家吕不韦

2014-04-29 00:44延娟芹
新作文·初中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吕不韦吕氏春秋华阳

读史识人

延娟芹,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主讲《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先秦诸子思想研究》等课程。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前夕,出现了一部诸子学巨著《吕氏春秋》,这部书的主编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吕不韦。

有关吕不韦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两部古籍——《战国策》和《史记》。《战国策·秦策》中对吕不韦后半生的事迹有一些零星记载,到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专列《吕不韦列传》,对吕不韦后半生的生平事迹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根据这两部古籍的记载,吕不韦为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吕不韦曾任秦国的相国,在他任相国期间,组织门客编撰了《吕氏春秋》。这部著作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思想文化的一次大总结,为先秦文化向两汉文化的顺利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

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如何由商人变成秦国的相国的呢?这还要从战国末期的秦国政治说起。秦昭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时期,秦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绝对优势,统一全国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秦昭王有一个孙子叫异人,他当时在赵国做人质,称作“质子”。“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把国君的儿子或孙子送到别的国家做人质,以保证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质子”在做人质期间,生命安全会受到很大威胁,一旦两国关系恶化,质子随时有可能被杀。当时秦国的太子是安国君,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可以想到,异人是安国君儿子中最不被宠爱和重视的。他的母亲夏姬,也不被安国君宠爱。因此异人在赵国生活得非常拮据。

安国君的夫人是华阳夫人,楚国人,深得安国君的宠爱,她有能力决定将来谁当安国君的继承人。遗憾的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看来,将来安国君的王位要由其他妻妾的儿子继承了,这是让华阳夫人非常懊恼的一件事。当时吕不韦正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他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商人,听说异人的悲惨处境后,就在异人身上打起主意来。他认为异人是一件特殊的、很有价值的“货物”,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利润,可以暂时囤积起来,等到身价高涨后再出售。拿吕不韦的话说,就是“奇货可居”。

选中了投资对象,吕不韦便开始行动。他首先找到异人,对异人说:“我可以帮助你提高在秦国的地位。”异人当然不相信:我的母亲不受宠,我现在都沦落到做人质的地步,能保住性命就万幸了,哪里还敢指望提高地位呢?吕不韦又分析道:“现在秦国的太子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我现在可以资助你在各个国家广交朋友,获得良好的声誉。我私下里去秦国,设法取得华阳夫人和安国君对你的信任和好感,把你立为继承人。”异人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既然吕不韦有这样的宏伟设想,何不试试呢?能成为秦国的继承人,那可是梦寐以求的事啊!异人听了吕不韦的话,十分感激,当时就表示:如果事情能够成功,将来我当了秦王,一定和你共同拥有秦国!

于是,吕不韦一方面拿出巨款来包装异人,让他去其他国家结识当时的名流;另一方面,吕不韦又置办了大量的奇珍异宝,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见到华阳夫人。宝物送出后,吕不韦又有意将异人夸赞了一番,称异人在赵国有很高的声誉,结交的名流遍天下,尤其是重点提到,异人很崇敬华阳夫人,在赵国日夜思念着华阳夫人和安国君。这一番话,华阳夫人听了自然十分高兴。

看到游说取得了初步成效,吕不韦又进一步陈说利害,劝华阳夫人将异人立为继承人。他抓住华阳夫人虽然得到安国君的宠爱,但是没有儿子这一点进行劝说:“您看,哪个女人不是靠美色得到男人的宠爱的?您想想,等您年老色衰时,太子还会像现在这样爱您吗?夫人您没有儿子,不如现在及早选个贤明孝顺的人,收为义子,将他立为继承人,将来即使您失宠了,还有儿子继位,您在秦国就会一生一世备受尊敬了。”吕不韦的一席话深深打动了华阳夫人,是啊,古往今来有几个女人能够一生受宠爱呢?华阳夫人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何况,没有儿子的痛楚每天都在撕扯着自己的心。收养个儿子,不是两全其美了吗?看到吕不韦是真心实意为自己将来的地位作打算,华阳夫人早没有了戒备心理,便急切地问道:“那你看谁做我的儿子合适呢?”见时机已经成熟,吕不韦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我看异人就很合适啊,异人虽然不受父亲喜欢,但是他聪明善良,这些年在赵国做人质,又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这不就是将来最合适的继承人吗?”尽管对异人有一些好感,但毕竟是选秦国继承人这样的大事,并非儿戏,华阳夫人还是需要再仔细斟酌一番的,于是她对吕不韦说:“您的意见非常好,这件事等我和其他人商量商量再决定吧。”

回到赵国,吕不韦又吩咐异人带着贵重的礼物去见华阳夫人。见华阳夫人时,他让异人穿着楚国人的衣服,名字也由异人改为了“子楚”,意思是“楚国人的儿子”。见到异人一副娘家人的装扮,又名叫“子楚”,华阳夫人自然非常兴奋。一番交谈后,她更是觉得子楚作为继承人是再合适不过了,当即决定,将子楚收为义子。得到了华阳夫人的准许,安国君自然没有什么意见,还命令吕不韦辅佐子楚。

接下来事情就完全按照吕不韦的设想发展了。子楚回秦国不久,秦昭王就死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他就是秦孝文王,子楚正式成为了秦国的太子。秦孝文王在位一年就去世了,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继位后,吕不韦被任命为秦国的丞相,封文信侯。又过了三年,庄襄王死,秦王政(即秦始皇)继位。秦王政继位时年仅十岁,尊吕不韦为相国,号“仲父”。古人常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仲”就是第二的意思,“仲父”当然就是第二个父亲了。秦王政把吕不韦当作父亲一样看待,可以看出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这时秦国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了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利用几年的时间,由一个商人变成了秦国最有权势的人物。吕不韦成功了,在异人身上的投资取得了巨大的回报。这个故事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这就是“奇货可居”典故的出处。

一字千金

吕不韦做了秦国的相国后,便掌握了秦国的实权。在吕不韦执政期间,他继续执行秦国先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集中兵力攻下了距离秦国最近的韩、赵、魏三国的大片土地,灭掉了东周。这些政绩说明,吕不韦并不是像一般的商人一样只会投机钻营,他是一个具有远大眼光的政治家。随着秦国统一全国的进程一天天加快,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秦国执政者面前:即将统一六国的秦国不但要统治原来秦国的地域,还需要统治其他诸侯国曾经统治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文化、习俗与秦国截然不同,该怎么去统治、管理这些地区呢?于是,吕不韦召集他的三千多门客,编撰了一部著作——《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结构非常整齐,全书采用二级编目的方法,由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下又分了若干小部分。第一部分叫“纪”,依照一年十二个月的思路,共编有十二纪,每一纪又由五篇文章组成;第二部分叫“览”,共八览,每览又由八篇文章组成;第三部分叫“论”,共六论,每一论又由六篇文章组成。在编书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整齐规范的结构,再按照预定的结构有计划地编书,这在《吕氏春秋》之前是没有的。在书籍的编撰史上,《吕氏春秋》的开创功不可没。

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氏春秋》编成后,发生了一件富于戏剧性的事。当时秦国的都城在咸阳,吕不韦就盛情邀请其他诸侯国的文人们来欣赏《吕氏春秋》,并且贴出公告:如果有人能够找出书中的错误,帮助修改、润色这本书,每增加或者删减一个字,就悬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典故的来历。一字千金?大家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么重的奖赏!然而出乎大家的意料,悬赏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修改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这部书真的是完美无缺,连一个字都不能改动了吗?不是的。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还记载了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吕氏春秋》的目的。战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那就是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四公子不但政治地位高,还特别有钱,家里都有大量的宾客为他们出谋划策,有的宾客达几千人。看到四公子大量招揽人才,作为当时的头号强国的秦国,在这方面自然不能落后呀。于是吕不韦也招揽了三千多人才,组织他们编撰了《吕氏春秋》,为的是能够和四公子在声誉和文化上竞争一番。

《史记》中的这段记载并没有错,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司马迁没有指出来。除了与战国四公子一争高下外,吕不韦还想借编撰《吕氏春秋》与秦王政较量一番。大家知道,秦王政继位时只有十岁,还是个孩子,当然不可能自己处理朝政,只得由吕不韦辅佐。可是随着秦王政一天天长大,他就不甘心自己被吕不韦掌控了。而秦王政本人也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要不然,他怎么会在位三十七年呢?秦国又怎么会在他手中统一了全国呢?这个时候,秦王政就要从吕不韦手中夺回权力了。可是,吕不韦怎么会愿意将已经到手的权力拱手让出来呢?于是,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便拉开了序幕。

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是他与秦王政之间权力争夺的策略之一。秦王政啊,你小子看看,我吕不韦连统一以后该如何治理全国都想好了,并且都编成书了,你有这样充分的准备吗?我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思想如此深刻,结构如此严谨,全天下的人都无法指出其中一点小小的瑕疵,你能做到吗?说到底,吕不韦除了要通过“一字千金”进行炒作,取得轰动效应,借以宣传他的理论纲领之外,更重要的是,欲向秦王政示威,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取得主动权。既是秦国的实际掌权者,又敢于向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政示威,这样的风云人物,谁敢得罪呢?所以,尽管有一字千金这样丰厚的悬赏,也没人站出来指出《吕氏春秋》中的错误。并不是《吕氏春秋》这部书真的完美无缺,而是没人敢得罪吕不韦呀!

吕不韦与秦王政斗争的结果大家都猜到了,秦王政夺回了权力,并且找理由将吕不韦贬到了蜀地。在去蜀地的路上,吕不韦知道自己难以逃脱秦王政的掌心,便服毒自杀了。

中国古代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提到商人,大家往往会想到“奸商”“唯利是图”这样的词汇。因为吕不韦最初商人的身份,后人对吕不韦的评价,也以批评居多,如汉代学者扬雄在他的《法言》中这样说:“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与?以国易宗。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他直接将吕不韦比作是溜进别人家偷东西的强盗。还有人认为吕不韦是政治投机者。但是也有对吕不韦给予肯定评价的,如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他还以极为同情的语气将《吕氏春秋》与《周易》《离骚》《孙膑兵法》《韩非子》《诗经》等先秦经典并列,认为这些著作都是圣人、贤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为内心愤懑而创作出来的。

吕不韦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可是他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流传了下来,为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汉代的一些重要著作如淮南王刘安编的《淮南子》、司马迁的《史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等都吸收了《吕氏春秋》中的许多思想,这可以说是吕不韦在另外一个领域的胜利。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看他对社会、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国一系列军事战争的胜利加快了全国统一的进程,《吕氏春秋》的编撰又为先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吕不韦的历史地位应该得到后人的认可。说吕不韦是失败的胜利者,不算过分。

猜你喜欢
吕不韦吕氏春秋华阳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Channel parameters-independent multi-hop nondestructive teleportation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吕氏春秋
吕不韦之死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养生之道
马钢华阳
吕不韦之死
“华阳柔印”成为中国柔印业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