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2014-04-29 03:32陈恺慥许晓霞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攻击行为成因分析

陈恺慥 许晓霞

摘 要:中职阶段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期。近年来,中职学生攻击性事件频繁发生,一些中职生对他人和自身的攻击行为往往超出了学校和社会的意料。因此,对中职生群体的攻击行为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干预策略,可以帮助中职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关键词:攻击行为;成因分析;干预措施

攻击性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针对中职生的攻击行为来说,它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或身体行为,并且其指向的对象在知晓的情况下通常有避免伤害的动机。攻击行为不仅包括了直观的身体攻击,也包括了其他形式,比如:言语伤害、情感上的敌意情绪等。大量研究显示,攻击行为不仅影响他人,更会妨碍青少年一生的发展。

一、中职生攻击行为的成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有的父母离异或是单亲,有的父母忙于生意撒手不管,有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教育无方(或溺爱或粗暴对待),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但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成长,而且使他们逐渐形成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等不良表现。有时一旦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以反抗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了攻击行为的产生。有些学生受家庭暴力的影响,会模仿父母对他们的暴力行为去施加给其他同伴。

2.学校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环境,影响学生的最主要方面就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也是中职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方面,教师采用玩游戏的方式,但在游戏前,没讲清楚游戏规则,没准备足够的活动材料,导致学生发生攻击性行为。又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严厉的批评方式,也会产生学生顶撞的攻击性行为。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中职生影响最深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众媒体中不健康内容已经成为危害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电视电脑游戏的搏斗、暴力厮杀的画面挑起中职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在现实中欺负弱小的同伴,采用打架斗殴、毁坏物品来发泄情绪,尤其打架斗殴是中职生极易发生的一种攻击性行为,有时甚至演化为暴力犯罪,这也是影响最为恶劣,破坏力量最为严重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常常使家长们忧心忡忡,且因为无法预测而让长辈头痛。

二、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措施

1.有针对性地加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宣传和教育

(1)普法教育,是种入学生心灵的一颗正义种子

针对中职生的攻击性行为,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课、晨会课、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列举身边的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各种后果,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初步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逐步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榜样的优良品行和先进事迹,使学生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為学生敞开一扇崭新的心灵之窗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群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群体辅导中的心理辅导课是为学生敞开一扇崭新的心灵之窗,为此,心理教师在备课前,要有的放矢地设计活动,以互动的形式提高他们对攻击性行为方面的认识和教育,对于群体中出现的报复滋事、排斥、敲诈勒索等,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如:针对学生中的欺负排斥弱小同学的事件,可以选择《假如我是他》的主题,选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当我是那位常被欺负排斥的同学,我应该怎样做?如果我是欺负排斥弱小同学的人,我的感受是怎样的,为什么?通过针对性的备课和上课,可以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在个体辅导方面,要关注两极的学生,即高攻击性学生和经常被欺负的学生,及时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涤

(1)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十大校园歌手、唱红五月、体操比赛、运动会、元旦晚会、五四青年节活动等等,寓教于乐,不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进来,使他们在健康的团体活动中感受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和集体归属感,避免和减少由于不良情绪导致的攻击性行为。实践证明,丰富的活动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健康的感情,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2)家庭、学校、社会合一,创设良性的成长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三者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如把民间的志愿者等公益团体带进学校,学校下足力度抓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共同努力,让中职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下成长,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唐平.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3):284-285.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

编辑 代敏丽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攻击行为成因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