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杰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科学界定了好干部的标准。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让好干部出得来、干得好、用得上,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养成,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如何把好干部选好?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出以公心。选人用人,是大事,也是难事。面对稀缺的岗位资源和大批优秀干部,难以取舍、难免疏遗、难得周全,化难为易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出以公心、公正办事、公道选人。
坚持为事业发展公正地选人用人。思想指挥行动,目的决定动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公正地选人用人,就是要出以公心,把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为选拔干部的第一取向。毋庸讳言,当前,用身边人、用自己人的现象在各地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与之相对应,少数干部以领导的好恶为指南,一门心思花在领导身上,无心干事创业,更谈不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群众对此是有意见的。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干部是干事的,不是用来混日子、摆样子的。实现中国梦、推进四化两型,都需要大批实干家。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要把好干部选出来,就要摒弃私心杂念、屏蔽个人好恶,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上来,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严格执行制度公平地选人用人。公平公正主要体现在制度体系的设计和安排上。现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問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还缺乏到对规章制度的坚守和敬畏,视制度如儿戏,或束之高阁、根本不用,或心血来潮、想用就用,或随意变更、为我所用。这样做的结果,比没有制度更可怕。
“公生明,廉生威。”“民不畏我威,而畏我公。”要把好干部选出来,就要在执行制度上不偏不倚,一是一、二是二,不拿原则搞变通、作交易,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情况”,防止公开底下的“暗箱操作”,不搞违反规定的“法外开恩”,,不折不扣地依规章、按程序办事,不打政策的“擦边球”,不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增减程序。
坚决抵制 “潜规则”公开地选人用人。官场“潜规则”是破坏选人用人风气的最大污染源,是对公平公正赤裸裸的亵渎。选拔干部不会人人满意,也不可能人人满意,更不必追求人人满意。公平不是简单的平衡、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曲从众意,当和事佬、和稀泥。要坚决对“潜规则”说不,绝不参加“潜规则”的游戏。对那些钻山打洞跑官要官的,图谋不轨买官卖官的,费尽心机找门子、寻靠山、编织小圈子和关系网的,耍小聪明、打小报告、告黑状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要敢于碰硬、敢于亮剑、敢于交锋,绝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二、知人善任。“为政之本,在于选贤。”选贤务必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看准人,善任就是要用好人。知人是前提,善任是目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不易知,知人不易。于今复杂的社会而言,知人是个大课题,正确知人是门大学问。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何以知人?
一是要多看。所谓多看,就是要坚持五湖四海,扩大选人视野,全面准确摸清干部的底子,不囿于身边的小圈子和熟悉的人。知人不能满足于在办公室听汇报,不能局限于老领导、老朋友、老同事的推荐,必须沉下去,到相关单位多走多看,广泛接触干部,与大家促膝谈心,在工作一线发现干部,在日常考察中了解干部。
二是要深察。著名作家泰戈尔说得好: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看一个人,表面印象往往并不可靠,必须通过深入的了解和长期的考察。要善于观察细节,通过不经意的言谈、举止识人,从细节上观察其品质情怀,看到表象下的本质。要注重考察大节,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是否坚定?旗帜是否鲜明?对重大问题的思考是否有见识见解?在危难险重面前是否敢于冲在前面?能否驾驭复杂的局面?在进退留转时能否正确对待?等等。要重视一贯表现。 “作之不止,乃为君子”。看一个干部,要看长期、看一贯。少数干部官升脾气涨、官大架子大,提拔前与提拔后完全两个样,脸变得比天气还快。像这样的干部,就应坚决叫他出局。
三是要兼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任何人看问题都有局限性。一人所见以为是,未必即是;一人所见以为非,未必真非,故当求公是公非。识人也是如此。要多听听分管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和身边人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对干部的德才、政绩和群众基础作出科学的判断,把握其长处与短处、优点与不足、特长与缺陷。
善任,就是善于根据干部的特点,给干部安排合适的位置和位子。知人不易,善任更难,发现千里马固然重要,用好千里马更加关键。刘邦用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终得天下。赵孝成王用赵括,错用一人,败绩连连。用人不当,所用非人,则贻害事业,耽误发展。面对品德品行、性格气质、学历经历、能力水平各异的广大优秀干部,如何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好干部用在“刀刃上”,让所有的干部倾其才、尽其力,是干部工作本身最大的科学发展。怎样做到善任呢?
一是用人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短中有长、长中有短。“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现实中,好干部不一而同,有的干部精于业务,但不懂协调;有的干部善于协调,却不懂业务;有的干部有宏观思维,但疏于细节;有的干部精于事务,但不善驾驭全局。这就需要我们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把合适的位置和和位子给合适的人。“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位置放错了,人才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适,龙降浅底则屈才,小马大车则误事。让张飞绣花、林黛玉打仗,岂不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二是用当其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要大胆使用年轻干部。习近平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一般情况看,中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黄金期”。无论哪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有朝气、最具创造性、最富生命力的群体,其基本的价值观、品德、能力等都在这个阶段基本确立。抓住最佳成长阶段,促进青年干部成长是干部工作的应有之意。当然,青年干部的成长也有一定的规律,只有经过党性修养的锤炼、认真学习的历练、艰难环境的磨炼、多个岗位的锻炼,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在循序渐进的量的积累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逐步完善成熟为担当更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拔苗助长”,杜绝出格的“破格提拔”,严厉惩处借提拔年青干部之名谋安插亲信之实等违纪行为。要激发各年龄阶段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科学的干部年龄梯次结构是老中青相结合。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中,片面的强调班子的年龄结构,出现了年龄划“断”的趋势和 “35岁现象”和“45岁现象”,不仅未能形成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反而挫伤了相当部分年龄偏大干部的积极性。我们在强调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的同时,也要为各个年龄段的干部提供平等的成长成才机会,特别注意要用当其时,不要等到夏天过了再送风扇。大多数领导岗位,需要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累,矮壮的树更能经风雨,“墩墩苗”的干部更能成大事,要充分发挥各年龄阶段干部的的智力水平、工作经验,有效地利用各年龄段干部的身体和心理特征,聚集整个干部队伍的正能量,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创造活力。
三是用人不疑。用人不疑,就是要充分信任干部。古人云:“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也”。疑而用人,既误事又误人。要敢于承认个性、宽容个性、发展个性,善待那些“有棱角”的干部,保护那些“狮子型”的干部,对那些有本事、勇担当的干部,为他们说公道话,給他们大舞台。要爱才护才。政治生态从来就不环保。少数人总是缺少成人之美的雅量。一旦某干部得到重用或快要提拔时,就会流言横飞、毁词四起,甚至造谣中伤、打击陷害,让人将信将疑而又欲查无踪、欲用无据。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看准的优秀干部,就应该顶住压力,大胆而果断地起用。要宽厚待才。“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用人切忌求全责备,不能因为干部有一点小毛病就一棍子打死,要多看干部的优点和长处,看本质、看主流、看潜力。
三、严格监督
加强干部选任监督,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是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让好干部出得来的重要保证。
管住“一把手”。“用人权”是“一把手”的核心权力之一。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一把手”在干部任用上大权独揽、一手遮天,权力过于集中的,组织人事部门形同虚设,干部选拔任用唯“一把手”意志是问,出现了“党要管干部”演变成了“党委书记管干部”的现象,这不仅严重违反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还形成了严重的干部选拔不正之风。这种倾向必须坚决制止。选人用人,即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要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将“一报告两评议”覆盖到所有有用人权的单位;积极开展市州、县(市、区)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实行干部任免票决“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强化对“一把手”在用人上的监督和约束。要坚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健全监督机制,形成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的“立体监督”态势,发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让更多的“眼睛”盯紧看牢,让“一把手”的用人行为置于阳光下。要建立和完善上级“一把手”与下级“一把手”定期谈话制度,发现或信访反映党、政“一把手”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拉袖子”、“打招呼”。
把好“第一关”。初始提名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选人用人质量的第一关口。要深化提名制度改革,扩大提名主体,建立立体化、多渠道署名提名推荐制。要明确提名程序、严格提名条件、规范提名行为,完善有关配套机制,充分发挥各个提名主体的作用,从源头上拓宽选人的视野,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
守住“一底线”。“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干部选任四项监督制度,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底线、红线,必须严防死守。要建立立项督查制度和立项倒查制度,对性质严重、情况复杂的违规用人问题,组织力量直接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问题严肃纠正,始终做到违章必纠、查处必严、一查到底,追究到位、问责到人、决不姑息,自觉用好干部选任四项监督制度这道“紧箍咒”和“防火墙”,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