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4-04-29 22:16陈宏亮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刀叉中西文化西方人

陈宏亮

摘要:人会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表现出内心最深处的一面,事实上虽然餐桌上本应该是人类最放松的时刻,但是由于餐桌礼仪的存在,导致不论是座次安排还是餐具的使用或者是就餐氛围以及话语差异都会让轻轻松松的一餐过的不那么轻松。笔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想要给大家一点建议,那就是文化无优劣,不论是面对自己的文化还是别人的文化,能够以宽容、客观的心态尊重对待我们自己和异国的文化,并能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做到得体恰当,做到不卑不亢、谦和有礼。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宽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而诸多差异中由于习俗的差异,也就是文化差异中最重要的部分,往往对交往的影响更加直接。希望在本文中通过笔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分析比较,展示各自文化的特点,从而能使更多的人能够客观的理解、认识汉文化,并且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认识西方文化,提高自身素質,便于跨文化交流,学彼之长,避己之短。

对比中西文化,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个体意识”,而中华文化则更关注的是“族群意识”[1]。所以自助餐式party起源于西方,而中国的多人聚会则大多聚在一张桌子上高谈阔论,觥筹交错。所以,如果面对陌生的文化,且需要交际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平衡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下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希望对读者能有帮助。

一、餐具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筷子与刀叉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餐桌上的礼仪最明显并且最根本的差异。东方的进食工具以筷子为主,而西方则以刀叉为主,这和生存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最早的筷子以竹制和木制为主,所以要发源在有大量竹子或树木生长的地方。我国北方多产木,南方多产竹,祖先们所以就地取材,把竹子和木头都做为华夏最早的筷子原料。刀与叉的出现则要比筷子的时代晚很多[2]。根据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生活在马上,需要随身带刀具,这样就造成他们往往将肉烧熟,割下就吃的习惯。大约在15世纪,欧洲人为了革新用膳时的姿势,才逐步使用两个尖的叉子。到了18世纪已经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使用刀叉或者筷子,不止造就饮食习惯的不同,还制造出东方人与西方人在生活观念上的区别。刀叉带来分食制,而筷子与家人围坐桌边进餐相配。西方人从一开始就分吃,进而促使西方人产生讲究独立、在子女长大后就必须独闯世界的想法与习惯。而东方人的合餐制,突出了老少家人围坐一起的家族单元,从而使东方人有了坚固的家族观念。笔者提醒大家,在使用餐具时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类似的规范。如中餐不允许玩耍筷子(用筷子敲碗是非常没有礼貌做法),更不允许用筷子指人。当然,绝对不可以把筷子竖插在米饭中(这类似葬礼上的香烛,是十分不吉利的)。西方人在使用刀叉的时候也同样有一些类似的禁忌,比如说手里拿着餐具时不可以指手画脚。交谈时,应把刀叉放在盘子上才可以说话。不可以用自己的餐具给别人夹菜,东方人会用给对方夹菜来显示自己的热情,而西方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会说“Help yourself!”。餐具掉在地上不可以弯腰拾捡等等。

二、从座位安排上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不论东方或者西方的餐桌上都讲究在正式宴请活动中的座次安排。传统中国人请客喜欢用圆桌。在对门的位置是上座,上座的两边是偏座。宴请宾客的时候,年长者、地位高的人或者第一宾客坐上座,陪客或者男女主人坐下座,其余宾客按照顺序坐在偏座。而西方人设宴则惯用长桌,男女主人则分坐长桌两端,然后依照男女主宾和普通客人的顺序安排座位,即男女要穿插安排,从女主人一侧的座位为准安排,第一宾客要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第一宾客的夫人则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lady first”的西方绅士,都会积极表现出对女士们的殷勤。而在中国,则由固定的尊位,即左为尊位,右为次位;上为尊位,而下为次位;中为尊位,偏为次位。而在西方,则恰恰相反,右为尊位,左为次位,千万不可弄混,否则就会闹出大笑话,主宾都下不来台。作者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西餐入座的基本礼仪:最恰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手肘不能驻在桌面上,不可跷二郎腿、不能在进餐时中途离席(如的确有事需要离开应当向左右的客人轻声打招呼)[3]。

三、 从餐桌言谈上看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

中国人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讲究的有菜式的花样还有菜品的数量,至少要有八到十道菜,偶数为佳,寓意好事成双,如果是盛宴的话,主菜甚至会更多。客人会从菜品的名贵以及奇特程度上来判断自己在主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主人的殷勤程度。中国人一贯以“贬己尊人”的原则处事,所以餐桌上明明菜肴丰盛、十分美味的情况下还会说出类似“今天菜一般,大家慢慢吃”或者“菜做的不好,多担待”之类的话,如果客人把菜吃光了,那对于主人来说是非常没有“面子”的,即使大家都吃的非常好,那主人也会感觉自己怠慢了客人,准备的不够充分。

而西方人的盛宴也就四至五道菜,分量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夸张,以刚好吃光或者稍有余量为佳。如果是在家里,能吃完所有的菜品,则女主人会非常高兴,即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上面体现的是西方人“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所以西方的主人一般会说出“今天倾尽所有招待诸位”的话,而不是像中国人那样一味的谦虚。并且在宴会上西方人会避免说出令人作呕的事,甚至连toilet都不愿提及,他们会说类似“Where can I wash my hand?”或者“I wonder if I could go somewhere.”之类的话。另外,请大家注意,避免问一个西方人,“你吃饭了没有?”这类的话,因为在一个西方人看来,你这样问是莫名其妙的,除非你想请他吃饭。

四、 从餐桌氛围上看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

这个对比就非常明显了,中国人喜欢在餐桌上表现出一团和气的样子,所以中国人不论是在正式社交场合还是在家宴上,都是热热闹闹的,如果有人表现的十分安静,反而会给主人一种招待不周的感觉。而西方人恰恰相反,西方人在餐桌上只与左右认识的宾客交谈,而且声音特别轻,吵闹的人会给人一种没有礼貌的感觉。

总结:

文化的差异导致价值观的差异,但是世界上没有完全优秀的文化,除去某些被淘汰的文化也并没有完全劣等的文化。所以面对平等的文化,我们应该做到的是避免过于主观,完全用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文化。同时,也不应该盲目去追随异国文化,因为文化正是因为差异才显得璀璨夺目,而不是因为所有的文化都一样才光彩无比,借用一句英文“Help yourself!”

参考文献:

[1]吴忠齐.避免交际误区——从就餐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12).

[2]宛梦君.从餐桌上的文化冲突看中西文化差异[J].现代交际,2011(09).

[3]朱世梅.从就餐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6).

猜你喜欢
刀叉中西文化西方人
闪闪发光的鸟
不用筷子和刀叉怎么吃饭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最后的晚餐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筷 子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