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雄 傅巧霏 洪忍志
【摘要】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的迫切希望,也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同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但是效果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从宏观分析基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面对问题,对此提出一系列对策分析。
【关键词】
文化;基层;对策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的好的外来文化,这是尽人皆知的。一个国家文化底蕴是否深厚,文化的传播的能力往往能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不管是外来文化还是传统文化,都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发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地区文化服务的各级文化站要如何更好的将文化广泛的传播给基层群众,使得基层农民也在文化的熏陶中不断提高文化素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日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日益重视的问题,而乡镇文化建设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一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镇农村文化站自古以来就是农村文化宣传的主体,而在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必须依靠组织主体的统一规划,指挥,所以由高级文化站统一组织的文化下基层在乡镇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下基层正是为乡镇文化建设服务的。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进行,随着步伐的不断加快,基层文化的传播也面临新的挑战。在上世纪,我国人口问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乡镇人口也达到了集体奔小康的水平,乡镇人口的生活逐步提升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对此,国家已经非常重视基层文化的建设,但是基层文化的建设程度仍然尚显薄弱。
乡镇文化建设如今已是风雨飘摇,半数以上的基层文化站根本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功能上基本丧失,有些乡村文化站甚至一年半载不开展文化活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乡镇文化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领导重视不足,基层文化站工作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文化工作这类无责任,无考核的软指标,相关部门和领导没有大力去抓;乡村传统文化发展传播速度赶不上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高素质管理人才缺失,由于基层待遇偏低,行驶职权不方便等种种原因,高素质人才即使下基层也大都不愿意留在基层文化站工作,文化站人心浮动,人才大量流失;受地方财力影响,资金投入不足,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呆滞,农村文化建设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再者,新时代的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高水平的提升,开始追求充实的精神文化。于是,农民们对乡村文化的需求量大。然而,现有的文化硬件设施,我国人口总多,由于已有设备数量有限的局限性,满足不了众多农民的精神需求。一些低俗的,格调低下的制品,例如:含有“黄”、“赌”、“毒”的书籍,音像制品的迅速涌入乡镇文化市场,给农民带来许多的不好的影响,后果堪忧。在我国农村,普遍都存在文化设备数量少,甚至没有,文化活动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文化活动面临经费短缺难以开展。一些乡镇的阅览室,图书馆,体育馆等更是无法建造。无法切实为农民提供一些切实的文化需求保障。除此之外,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那么乡村文化建设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才的带动。然而,高素质的人才下基层必定存在待遇偏低,生活环境较差的现状,使得基层文化建设缺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应当怎么做呢?首先,文化下基层对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乡村带去新潮的文化观念,先进的文化思想。因此,文化下基层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强化指导思想。我个人觉得应当加强群众思想建设,建设基层文化站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还应当健全管理制度。
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首先就必须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思想建设。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性,提高整体素质的高度,另外,还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思想的宣传力度。只有广大农民群众从内心上认可这类政策,在基层实行基层文化建设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游刃有余。因此,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思想建设,解放他们的思想,拓宽他们的思路。
其次,经费问题是影响基层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无论任何活动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作为才能满足开展的需求。乡村是最贴近群众的位置,那么将文化站建在基层是最有利于乡村文化活动的。因此,为了保证基層各类文化活动能够不被滞后,顺利开展,在经费方面,各级文化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确实解决在基层建设文化站资金,审批和场所等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这样也可大大加强基层文化站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基层文化站的自我组织能力,促进各类活动的开展。
另外,上级文化站还应该注意领导作用,在放权基层,资金划拨基层由基层文化站自发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的同时,应该认清基层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它的运营方向。只有上级文化站牢牢把住其业务方向,理清两级文化站之间的关系,摆正其位置,才能保证基层文化建设中各类活动有序开展。这就需要上级文化站放权基层,放弃全权组织者的地位,放弃全面决策和干预,又要注意引领各类文化活动的大致方向。
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政府部门也鼓励高校大学生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到基层工作,服务基层。近几年来,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了。大学生队伍这些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的作用绝对是不容忽视的,经过高素质的教育,他们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还有个人能力也至关重要,如: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等。那么,如何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为基层文化建设引进新鲜血液,让他们为基层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大对于文化创新人员奖励措施,增强乡镇文化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另外,还得做好本土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本土人才脱颖而出,鼓励本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为本地的基层文化建设创造出新的出路。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队伍建设,确实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建立健全文化站人员队伍的管理激励措施。阶段性的开展干部培训,让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开拓视野和知识面,让干部们的素质跟得上文化发展的进程。
文化下基层虽然面临重重的困难,但是相信只要政府方面,社会各界多加重视,必定也能克服重重困难,确实将国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从而带动全民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学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问题、成因及推进思路[J].中州学刊.2008(01)
[2]曹霞.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与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吉林农业.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