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木江艾力
【摘 要】目的:对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所收集的59例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治疗方法,使用普通的药物治疗,进行常规化验检验,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催醒、营养神经和防止并发症等药物,同时使用心电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者是头颅CT等化验检查方法。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发现,在观察组的29例患者当中,有20例是治疗结果良好的,中残的有4例,重残有3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达到82.8%,死亡率为6.9%。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当中,良好的有15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率为66.7%,死亡率为20%。通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发现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对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该做好急诊处理,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环节;其次,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最后,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重症;颅脑创伤;发病原理;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1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76-01
近几年来,随着交通和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面。这种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危重,是一种救治空间较小和预后较差的疾病,所以,对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尽早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1]。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共收集59例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以下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59例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7例,患者的年龄都在3岁-73岁之间,平均为23.5岁。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GCS3-5分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有29例,GCS6-8分患者有30例。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当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治疗方法,在使用普通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化验检验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心电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头颅CT检查,确定患者损伤的具体部位。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对呼吸道内的阻塞物进行及时清理,尽快清创止血。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直接送入手术室,无需手术患者以及手術完成后的重症患者应该使用甘露醇与呋塞米交替脱水降颅压,采用化学或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如果必要的话,还应该对患者使用催醒、营养神经和防治并发症等药物。
1.3疗效判定
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治疗预后的判断标准为:(1)恢复良好 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2];(2)中度残疾 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重度残疾 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3)植物生存 仅有最小反应 (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4)死亡 ; 有效率为恢复良好率+中度残疾率。
1.4统计学分析
在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到SPSS统计学软件,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时,需要采用到t检验的方法来进行。如果P<0.05,那就说明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发现,在观察组的29例患者当中,有20例是治疗结果良好的,中残的有4例,重残有3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达到了82.8%,死亡率为6.9%。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当中,治疗结果良好的有15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率为66.7%,死亡率为20%。通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通过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急症,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对这种疾病提高认识和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来说,他们一旦产生这种疾病,那自身的脑组织就会广泛的受到伤害,从而使得患者失去自身的调节功能,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患者的脑组织缺氧大多则是因为颅内高热和患者呼吸障碍等造成的。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那就会加速脑组织的损伤,很容易导致死亡[3]。因此,对患者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对日后的康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以前,颅脑创伤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原理主要是以外伤的局部机械作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脑脊液冲击和脑脊液循环障碍等理论。但是随着人们对颅脑创伤的了解,对患者的治疗和观察发现,很多病人都会出现脑缺氧的状况,而随之引起一系列的脑水肿和脑肿胀等症状,这也就是物理化学变化理论提出的有效依据。近几年来,医务人员通过不断的进行临床和实验工作,发现一旦颅脑创伤处于急性状态时,那么其周围的血流速度就会降低,这是因为脑血流出现了很明显障碍,从而出现了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所以血液动力学理论和血管运动理论就相继提出[4]。
综上所述,颅脑创伤的发病原理是变化多端的,是复杂的,它不能仅仅用某一种理论就可以解释的,应该进行相互补充,这也是现在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创伤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的主要原因。但是做好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的急诊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5]。在治疗时,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给予合适的药物和手术治疗,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1-227.
[2] 童孜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江苏医药,2010,32(3):296.
[3] 刘云松,成斌,苏磊,等.急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体会[J].广西医学,2012,(4):23.
[4] 徐伟东,冯东侠,张田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门急诊救治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11,3(1):40.
[5] 张继龙,康凯.重型颅脑损伤 312 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0 (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