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务地方,加速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2014-04-29 00:44:03介晓磊
河南教育·高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转型

介晓磊

黄淮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合并升格的一所省管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升本以来,学校在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困难大的情况下,抢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机遇,主动调整办学思路和发展策略,紧紧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地方、贴近地方、对接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软硬条件建设,成功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探索出了一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非省会城市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道路。

做好系统顶层设计,规划学校战略转型

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定位是:全力推进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工作,到2015年,基本实现学校转型提升发展目标,到2020年前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国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面向行业企业服务的继续教育;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驻马店,面向中原经济区,辐射全国,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着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科专业定位是: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瞄准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这一系列定位凸显了学校服务面向的区域性、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发展模式的互动性、办学治校的开放性。

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瞄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个目标,围绕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这条主线,学校提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力本位、重在实践”的“两大突破”,完成从传统专科学校管理向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管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三个转型”,实现了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形态匹配、高原见峰”的指导思想,“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职前职后贯通、校地同频共振、多元办学渠道、持续内涵提升”的办学策略以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校际错位、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学校通过制定了《黄淮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战略转型的行动计划,推动了学校的加速转型、加速提升。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引领学校战略转型

培养应用型人才,最大的困难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把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顶层设计转化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于2011年开展了为期一年以“政策引路、专家指路、行业铺路、学校探路”为方法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一是邀请教育部领导、教育专家来校指导,帮着理清思路。二是深入行业、企事业单位深入调研、分析论证,以此催生应用型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三是邀请境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20多位知名专家来校专题指导,并派出人员到德国的不来梅应用科技大学和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的班戈大学和考文垂大学等10多所应用型大学进行考察培训, 借鉴了国(境)外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经验,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四是围绕“办什么样的應用型大学、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学生”、“怎样办好应用型大学、怎样培养应用型学生”等核心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讨和论证,建设专题网站、设立课题、开展研究,进一步明确办“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的特色本科高校目标,确立了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标准。持续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大讨论活动,通过研讨突破了传统办学和教育观念的束缚,推动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全方位的改革。

为促进学校战略转型,学校开展系统的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研究,围绕着应用转型主持了11项省级教改项目、10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改论文400多篇,进一步深化了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的认识,为学校的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的解放、理论的支撑、观念的转变,使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定位成为师生推进学校战略转型的自觉行动。

构建合作发展联盟,推动学校战略转型

为推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创新办学模式,探索建立新型学校治理结构,在学校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于2011年12月和国内外113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约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打造了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

一是创新合作理念。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强校企、校市、校校、校会、校所等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学院系为主体,广泛开展与社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实质性无缝对接。

二是拓宽合作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项目联合研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有效建立起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等方面的联结和共享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三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行联盟理事会制度,设立联盟秘书处和各专门委员会,通过制定合作发展联盟章程,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建立并完善联盟动力机制,形成团体优势,推动各方共赢发展。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校战略转型

学校瞄准河南省及驻马店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突出应用、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依赖度、贡献度以及行业企业的满意度。

首先,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学校逐步取消师范专业,在对老专业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比如,在汉语言文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应用型专业;在取消物理学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应用型专业。通过专业改造,目前所有的师范专业已经取消或转型,专业的应用型特征更加凸显。

其次,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学校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如生物工程、化学化工、旅游管理、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应用型专业。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经占到专业总数的80%以上。

再次,构建专业集群,推进专业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对具有一定优势、关联度高的专业进行师资、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并按照合格专业、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三个层次加强建设。截至目前,学校建设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使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战略转型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大的调整和优化,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构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310”、“211”等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修订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学校以岗位对接为目标,面向职业和实践,选定并重点讲授那些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性、基础性的课程知识,并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通过推进“教、学、做、评”一体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从课程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强调试题中的案例分析内容,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支撑学校战略转型

积极开展“四创”教育,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学校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梦工场”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四创”教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已入住Oracle公司、天乐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等企业47家,进驻项目72个,提供培训座位500个、工位近千个,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携手育人。

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平台。学校以企业为主共建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由联盟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目前,学校与河南地方企业以及省外100多家单位共建了14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有近两千名学生进入联盟单位实习实训。

打造互动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从2008年起,学校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将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载体,锻炼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就业;校企合作大力推进预就业工程,与80多家实习实训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使学生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就开始预就业工作,形成实习实训与创业就业的联动对接,帮助学生实现高品质就业。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助力学校战略转型

一是实施“双聘人才引入計划”。学校积极推进“双聘”制度,即在学校、院系两个层面聘任企业人才,从行业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目前有100多位国内行业专家、企业能手担任兼职教授,实现了“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二是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学校每年选派100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践、科技开发、“横向”课题合作、企业兼职等,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支持教师考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并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激励教师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三是实施“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学校选派业务骨干组团赴兄弟院校进行创新创意种子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从2010年至今,学校先后派出3批、60余人次参加创新创意种子培训,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实施“实验师资培养提升计划”。把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同等对待,让实验教师在进修培训、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教学竞赛中享有和理论课教师同等权利,支持和鼓励实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促进学校战略转型

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所知名大学和台湾地区的4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一是引进国际化办学理念。通过与英国、印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项目,引进了国际化的先进办学理念,并在消化、吸收、创新、提升的基础上,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二是引进应用型的办学资源。以项目为载体,全方位引进了国外应用型的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开展应用型专业教育,构建了“层次+类别”、“外文+外教”、“课堂+基地”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三是彰显国际合作办学的辐射效应。以国际合作办学的经验和成效反哺学校其他院系的双语教学、专业改造、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形成国际合作办学由内向外的拓展延伸,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促进了学校应用型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目前,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5个,专业达到12个, 国际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余人,每年外籍教师来校任教40多人次,20多名本土教师出国交流、培训,树立了国际化的理念,营造了国际化的氛围,彰显了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国际合作办学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加快软硬条件建设,保障学校战略转型

一方面,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学校共建有各类实验室14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00台(套),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由2005年的3600万元增加到1.4亿元,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05年至2012年,学校用于新校区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达到7.5亿元,新建设楼宇24栋,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投资6亿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学校也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学校整体面貌、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改观。

通过一以贯之的改革创新与实践,黄淮学院的办学水平、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近年,学校荣获了“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等荣誉称号。2013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第五专题组——院校转型发展工程项目组组长单位,6月学校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增强转型发展自觉自信,推进转型发展系统工程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抢抓国家和我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转变观念,增强学校转型发展自觉自信。深入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思想观念的转变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增强创建应用技术大学的自觉自信,引领和带动学科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人才队伍、条件建设等,努力破解学校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做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这篇大文章。

第二,先试先行,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国家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研究单位优势,先试先行,组织实施全方位的转型发展工程研究,着力推进《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一套理论与实践体系,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实现办学思想和发展成果的相辅相成、互动提升。

第三,创新机制,激发学校转型发展内在活力。按照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標和要求,修改完善《黄淮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黄淮学院章程》,制定《黄淮学院2013—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配套的相关规章制度,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第四,开放合作,拓展学校转型发展办学空间。持续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依托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围绕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需求,在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业界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通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自身发展活力。

第五,互动融合,提升学校转型发展贡献能力。以服务“中原经济区驻马店主体区”建设为切入点,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人才、技术、资源、信息优势,在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高水平成果研发转化、先进文化发展传播、生态文明建设及重大问题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学校与区域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黄淮学院校长,教授)

责编:赵 东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沣芝转型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