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伟
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在书的世界之中,意味着领略思维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身变得更加高尚。”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有一个何等烦燥空虚的内心,白白浪费的又岂止是大好年华。所以,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下苦功研究的一项教育课题:娃娃教育,从小抓起——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点一盏引路明灯——让学生走进书中的世界
一个教师的知识风貌,求知渴望,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的力量就是引导学生兴趣的源泉,我们应该给学生的,不是个别知识,而是知识的火种,在低年级阅读中,如何交给学生这个“火种”呢?
上课时,我们不应该照本宣科,枯燥分析流水讲话。因为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就犯了一个错误:阅读,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他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是他自己的爱憎和欢喜,无论美的和丑的心灵体验,全要由他自己这个受体来完成,而不是让教师横加干预,上纲上线,这样,不但达不到传递“火种”的效果,还限制了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力。课堂中,我们要让低年级学生通过诵读简单的诗歌、童谣,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组织学生开展朗诵会,把语言之美融入到自己阅读过的故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引领学生阅读浅近的具有美丽的意境,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充满关切,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组织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推举代表,阐述表达;让学生的主观情感参与进去,使学生融入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和强化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学生行动起来——多听多看多说多表达
阅读的内容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创造出来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才华出众却终生潦倒,喜好狐鬼猴精志怪,科举不力反思社会,他把猴子和人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猴王,71岁动笔历时7年完成这部光照千秋的古典名著。能够成就这样的著作,和他的勤奋读书、喜欢交流离不开。但是,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还达不到这样的阅读功力,我们只能从浅显易懂的方面来鼓励、引导他们多听、多看、多说、多表达,知行合一,才能为启蒙学生的高级情感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熟悉各种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和用途,与家长配合家校合一延展课堂,使学生能够喜欢朗读并逐渐扩大阅读量。有时候朗读过的诗歌文章,通过无意识记的本能,要比有意刻意去背的牢靠得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无意识记为主,我们要抓住这样一个千金难买的时刻,让学生沉浸在书香的海洋,让他们在记忆深处储存文字的火种。
其次,培养学生造句、写话、写短篇日记的习惯,让他们知道如果要准确地写出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就要不断积累丰富的词汇,使自己所想的能够用文字体现出来,对经常运用新学到的生词来表达展示的同学加以鼓励,以激励别的同学效仿。小学低年级阅读,是一个边打基础边提高的过程,基础打不好,学生连标点都用不好,生字都读不好,那就不要提学好阅读。所以,教师一定要遇错必纠,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字一句做起,并组织班级评比活动带动学生写话兴趣作为课外延展。
第三,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热情地参与。认真地听,养成倾听的习惯,并能够自信地用清晰的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脑海里形成概念并加入个人色彩地复述阅读中看到的故事情节。语言表达风度形成了,和别人交流的基础就好了,學生就会喜欢沟通,渐渐地,就会养成落落大方的讲话风度。从而进入阅读-表达-得到认同-再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大家都来当演员——启蒙学生情智
在语文课堂中,低年级阅读课要设置角色、情节的游戏。通过教学游戏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大家一起合演《孔融让梨》这个经典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开启心智,把书中的内容再现,得到身心愉悦。启蒙了学生高级情感,影响了他们的行为,知道谦让是重要的美德,这是独生子女时代必学的一课。没有兄弟姐妹的他们,只能通过书本这样间接的经验来获得人格中重要的一课,而这一课上的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诸多的人格发展。先贤说:“不知礼,无以立”。而这礼,在孩子们看到的字里行间里,在他们用心的游戏体验中,在教师倾情的引导中。渐渐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这样一点一滴的随着健康的人格建立起来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从懵懂的世界里走进知识的殿堂,需要教师用一双双循循善诱的手,闪光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对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思想磨砺,完成心智从拙到巧的转变,从而与学生一起完成教育到自我教育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