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识字法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2014-04-29 15:36陈严杨丽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笔顺笔画生字

陈严 杨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不能否定传统的识字方法,而且要对它们进行有效取舍和合理应用。

一、书空识字法

所谓书空法,就是指学习生字的时候让学生举起手指,口中念着笔画名称,手指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在空中书写生字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熟悉笔画名称,掌握笔画顺序,感知汉字的形体特点,一气呵成一个完整的生字,真是省时高效。但这种方法被推行高效课堂的许多老师视为落后的低效方法,几乎不再应用。低年级教材中有生字笔顺的具体范例,但还有不少老师没有准确地理解教材中关于生字笔顺的示范意图,把教材中对生字笔顺的“书面表达”误认为是学生书写生字的一种训练方式,也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样式在练习本中书写,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笔顺,但失去了对汉字形体特点的整体感知,也淡化了学生对笔画名称的记忆,还浪费了学习时间。例如,让学生学习“本领”的“领”,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书空:撇、点、点、横折、点、横、撇、竖、横折、撇、点,没有必要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用11个格子11个步骤才把“领”字写出来。

二、析出法与还原法

每一种版本的教材在编排生字时都不是让生字孤立出现的,而是让生字出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识字,即我们通常说的“随文识字”。既然生字藏在具体的文章中,我们就要把它从文章中找出来,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析出法,即把生字从具体的课文中由段而句、由句而词、由词而字逐步地缩小单位,最后“揪出”生字,让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感知生字的义。比如,人教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的编排中,“贪”是一类生字中的其中一个,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读第二段:“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伸展着狭长的叶子,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然后读句子“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再读词语“贪婪”,最后从“贪婪”这个词语中揪出“贪”,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贪”的结构特点,并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意义。还原法就是析出法的相反方法,即把生字归于词语,归于句子,归于段落。“析出”是为了有意地进行生字教学,“还原”是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课文,这种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叶圣陶语)的方法,是将学生陌生的语言变成熟悉语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生字教学效果的得力举措。

三、词语拓展法

词语拓展法就是给生字组词,体现生字近义现象和多义现象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学习生字,是在特定语言环境里进行的。例如,他们在“我们是一年级学生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句子中学习了“学生”的“生”这个生字,就知道上学的孩子统统叫学生,离开了“学生”这个特定的语言情境,他就不知道这个“生”字也是“生活”的“生”、“活生生”的“生”、“陌生”的“生”等等,因此在寫话的时候常常就把这几个词语中的“生”写成其他的同音字如“升”或“声”等了。乡村学校的低年级小孩子,课外阅读量极少,他们很难在具体课文学习中对生字的近义现象和多义现象进行列举,于是,词语拓展法就成为高效性识字教学的方法了。

四、生活识字法

生活识字法包括两层含义:其一,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留意身边的汉字,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其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已经掌握的生字方法,积极主动地去识字。这里仍以人教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的编排为例,“吮”和“甜”是两个一类生字,有位老师是这样施教的: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反复读第二段,把陌生的语言因素变成熟悉的语言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自主识字。例如,他问学生“你是怎样学习这两个生字的?”有一个学生在一番思考后答道:“甜”是用舌头舔甘草的味道,甘草的味道是甜的,我常常用它泡水喝,“甘露”是指甜甜的露水。另外一个学生说:“吮”是一个小孩儿张口吸妈妈的奶水,这个“儿”字上面的那个部首就是妈妈的乳房。老师一听后激动地说:哟,面对这个“吮”字,你想起了小时候吃奶的情景,把“吮”字的音形义说得妙极了,你的识字充满了生活情趣。

猜你喜欢
笔顺笔画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生字辨识大闯关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课本内外
找不同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