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起点 构建高效课堂

2014-04-29 15:36王海燕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长点折线加减法

王海燕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近几年,笔者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深刻感悟到:我们需要,也应该关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关注学习起点,精心设计预案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还要对学生知识与经验的现实起点进行充分的把握,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1. 关注学习起点,激发认知冲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困惑的诱导和生成,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有效学习。例如,六年级《统计》单元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可以先呈现给学生两幅陡缓差距很大、没有标注数据的工资折线统计图,基于学生以往对折线统计图的的认识,能明显感觉两位工人工資增长差距很大。然后教师及时补充上数据,学生会发现两位工人工资一模一样,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能很快找到影响折线走势的原因,在积极主动地情绪状态中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唤起生活经验,促进知识理解。数学是抽象的。怎样让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 需要教师借助具体、生动、丰富、典型的学习材料,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数学学习与直观形象和感觉经验结合起来,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学习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师生表演、电脑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遇问题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把学生的感觉经验调动起来,并用直观形象的演示操作加以升华,为学生建立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把握知识生长点,实现同化迁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帮助学生实现同化与迁移。如,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可以先设计123-49、0.23+0.4等计算题,通过计算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只有把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直接相加减。从而明白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然后再迁移到分数加减法上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先通分再相加减的道理。

二、关注动态生成,及时调整预案

1. 针对实际,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师课前根据目标、教材和学生学习状况确定的,是一节课中重点掌握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教学重点的有效落实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教学重点的解决往往会随着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调整或者改变学习重点,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获得能力。

2. 针对生成,及时改变学习方式。教学预案中,教师已经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现实起点确定了恰当的学习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情景,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障碍,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地获得新的知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如,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由于图形太多,部分学生对分类的思想方法缺乏必要的基础,很多学生一次分类竟然用了两个标准(角和边)。在讨论交流无果之后,教师及时改变学习方式,抓住不会确定分类标准的思维障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一次分类只能用一个标准,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可以分别从边、角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之下,排除了思维障碍,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3. 针对反馈,及时设计跟进练习。在课堂练习中,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同一个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及时反馈很有必要,能够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针对在反馈中出现的重要问题,组织有效地补偿跟进练习。如果错误是普遍性的,说明教师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习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口答、笔答、实践操作,也可以是判断、选择、计算等,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生长点折线加减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折线
折线图案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