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分析及护理

2014-04-29 13:39张彬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导联休克

张彬

【中图分类号】R15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0-01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突发或在短时间内发生完全或几乎完全的闭塞,导致部分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剧烈胸骨压疼,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坏死的全身反应以及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性。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发现,急救与护理非常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尤其是透壁性心肌梗塞者,有下述典型的心电图改变:(1)缺血型T波改变:正常T波前肢长,后肢短,顶部圆钝,基底较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缺血型T波高耸,双肢对称,波形变窄.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超急性期呈高尖T波或原为倒置的T波突然变为直立(伪改善).

(2)损伤型ST段移位:正常ST段位于基线水平.急性心肌梗塞时,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塞.ST段升高01~1mV不等,同时伴有对侧面ST段下降.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

(3)坏死型Q波:正常Q波深度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3秒,形态完整.急性心肌梗塞的坏死型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秒.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也非常重要,一般分为四部分急救监护1 吸氧 迅速安置患者,最好是单患者监护病房,立即給予氧气吸入,高流量(4~6 L/min)维持2~3天,病情稳定后改为间隙给氧1~2 L/min。吸氧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的范围,从而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2]。AMI患者发病1周内给予常规吸氧。2 止痛 AMI时的胸痛、胸闷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缺氧,促使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迅速止痛极为重要。一般可用盐酸哌替啶50~100 mg肌肉注射或吗啡2~5 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但老年患者合并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者慎用,也可常规用硝酸甘油5~10 mg 加500 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根据血压、心率、疼痛轻重及发作次数调节滴数,达到完全止痛的目的,才能有效制止梗死范围的扩大。3 建立静脉通道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二路或三路补液,遵医嘱应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扩血管药物,使冠状血管扩张,减轻心肌缺血,用速尿以减轻心脏负荷,血压低时用多巴胺升压以保证全身及脑组织血液供应;联合应用毛花苷C、多巴酚丁胺以增加心肌收缩。同时准备好除颤仪、起搏器、气管插管等以及抢救药品。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原因主要为三大并发症:即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是AMI的护理重点及难点之一,入院即给予12导联心电图监测,以后12 h内每2 h描记1次。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从而及早治疗,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为抢救赢得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治疗要及时有效,而且需要专科综合护理的紧密配合。因此,既要做好急救护理,还要加强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周桂英 邹志易,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5月5卷9期

[2] 王蓓,施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927.

[3] 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11.

[4]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16.

[5] 邢攸红,李晓霞,许秀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30-31.

[6] 傅江湲,李薇,陈哲.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对比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6-57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导联休克
关于《心电图动态演变为Aslanger 样心肌梗死1 例》的商榷
谨防过敏性休克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