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是在当下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是工学结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行动导向教学的运用,促使了大量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使用,引导文教学法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行之有效的价值体现,这种方法的运用尊重了学生主体性、体现了学习自主性、合作性和实践性,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引导文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源于德国,是上世纪德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果,产生的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学校企业化教学实践和对原有学科系统性教学模式及范例教学活动的批判性认识。在我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已被职教人认可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并由此总结出众多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就是在此改革中被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没有固定模式,职教同仁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们通过分析、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形成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为指向、以行动评价为指导、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与工作过程相衔接的教学过程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其基本要义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习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而学习,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工作过程,按照6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进行行动导向学习,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到学习中,达到“手、脑、心统一”。学生通过“行动”,“学知识学技能”、“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获得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效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引导文教学法
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职教工作者探索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认可并推行。
(一) 引导文教学法的概念
引导文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发展和完善。它是借助一种专门教学文件即引导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是典型的学材,是学生学习的“拐棍”和“脚手架”,它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引导文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建立任务与完成任务的必要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完成任务应该通晓什么知识、具备哪些技能,以及完成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步骤等。
在教学实践中,不同职业领域、不同专业所采用的引导文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专题研讨型引导文、序列式引导文、岗位描述型引导文、项目工作式引导文。在中职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常采用岗位描述型引导文。引导文的形式决定着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媒体和教学材料。
可以看出,引导文教学法的基础和中心是引导文,其精髓是“重在引导”,优于其他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强调评价。
(二)引导文的组成及设计
引导文一般包括任务、学习目标、引导问题、学习质量监控、信息来源渠道说明、其他辅助性说明等。具体如下:
1、 任务确定与描述
这里的“任务”是“工作与学习任务”,即“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是职业学校能实现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与简单的知识学习任务或技能训练任务不同。它来源于企业实践,但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岗位任务的忠实再现,只有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育化处理后,才能用作学生学习任务。
由于中职学生处于职业成长阶段的“初学者阶段”,所以学习任务通常是“入门概况性的知识”,即那些有助于了解和展示一个职业的总体相关性的工作任务,包括工作的相关性、职业的相关性知识以及入门的和概况性的知识。通过此类任务学习,学生对该职业的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并且加深理解相应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由此,教师教学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选择和设计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具有典型性的“学习任务”,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与职业任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尽早知道他的职业的内容是什么、能够获得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识、以便能够在本职业中快速成长,并使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职业化。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项目任务,也可以是典型职业情境中的案例性工作任务(特别是服务行业和化工行业等)。
教師选择和设计的“任务”应是:学生可以把握的宏观的整体化的工作关系;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作任务的外延知识;完成这一任务需要遵循专门的系统化原则;必须遵循的规定和标准,并能进行反思和批判性地验证;本专业的标准工具、典型的工作方式方法,并能够按照任务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典型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教师确定“任务”时还要从专业上考虑质量标准(技术参数)、速度要求,以及相应的技术与组织条件、经济性、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等要求。
任务描述中,可用文字,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达。
2、引导问题
引导文常以问题形式出现,按照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设想出最终工作成果和完成工作的全过程,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即知道怎么做。
教师在设计引导文时通常要对“任务”的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其他综合性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引导问题。如引导学生学习“工作过程”内容,要从“该任务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哪些服务?有什么要求和特点?怎样获得原材料?怎样接受工作任务?顾客是谁?如何交付完成的工作?谁是服务合同的提供方和接受方?”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引导问题。
3、学习目标表述
学习的本质是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大多数学习目标主要是行为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可观察和可测量。我们常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表述。
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能力表述的明确性,即学习目标所表述的能力必须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中能找到对这些能力的要求;二是学习目标表述中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必须明确,即在“工作对象”的表述中能找到理论与实践学习内容的直接联系。学习目标表述既要为相应的教学设计预留空间,还要关注学校的教育性任务,跨越企业单一经济利益和具体工作过程的局限,努力为实现职业教育的普适性。
学习目标表述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界定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第二步,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如使用的材料设备和时间要求等);第三步,明确规定的水平,即教学结束后预期的行为数量和质量。表述语句一般由四个组成部分,即“行为”、“条件” 、“标准”和“结果”。其中,“行为”是必需的,即学习目标表述中至少要有一个能够测量的行为动词。
学习目标具体表述方式有三种:一是二段式表述:行为+结果,例如“学生应能制作一个台虎钳”;二是三段式表述:行为+标准+结果,例如“学生应根据引导课文的要求制作一个台虎钳”;三是四段式表述:行为+条件+标准+结果,例如“学生应能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下独立根据引导课文要求制作一个台虎钳”。
这里介绍的行为主义学习目标表述方式不能满足综合职业能力学习目标表述的要求,因为它无法关注隐性能力的要求。因此有人建议采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表述方法。笔者认为中职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根据不同教学情境不同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
4、学习质量监控
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常用评价量表进行学习质量监控,所以这里所说的学习质量监控表通常指评价量表。评价量表是帮助教学和评价的有效工具 ,是教师传授技能的说明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书,是教与学的指南,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评价量表包括“学习过程性”评价量表和关注“学习终端产品”的评价量表。设计评价量表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程序,对于刚刚开始使用评价量表的教师来说 ,采用以下步骤,将有助于把握量表设计要点。①根据课程目标 、内容和学生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②选择重点的内容作为评价的指标,指标之间不要有交叉;③根据选出的评价指标在目标和内容中的侧重点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也可不用 );④为每一个指标分等级 ;⑤确定每个评价指标各等级的评价标准。注意用尽可能具体清晰可操作的语言来描述对质量的要求。先描述最好的和最差的一级,然后描述中间的级别;⑥设计一个表格 ,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⑦在开发初期尽量与学生、同事、家长、专家等共享所设计的评价量表 ,根据各方反馈来调整、修订量表;⑧使用评价量表 ,并根据使用情况和反馈不断在实践中修订评价量规。描述标准时,常用形容词标准法、数字式标准法、形容词—数字式标准法、内涵式标准法和外延式标准法进行描述。
5、信息来源渠道说明
在引导文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提供已加工处理好的信息,而只提供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专业杂志、文献、技术资料、劳动安全规程和操作说明书等。
6、辅助性说明
辅助性说明是指在专业文献中找不到的有关具体工作过程、质量要求等企业内部经验的说明。
除了上述之外,引导文还附带技术说明书、工作计划表、材料明细表、工具需求表、图纸等。
(三) 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
1、引导文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引导文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根据班级的学生人数、涉及知识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具体工作任务难度和所需物质条件进行确定。
2、引导文教学法实施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在引导文教学法实施中,教师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开发引导文、教学准备阶段和收尾阶段,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学生在引导课文的帮助下,独立思考、解答,找出完成工作的方法,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检查自己的成果。通过自我开发和研究式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认识与实践学习的统一。
3、引导文教学法实施程序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程序包括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明确“做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相关信息,做出决策,制定方案确定“怎么做”,反复修订后实施计划,对照评价标准考核“做得怎么样”,在教师指导和学生总结下,对照评价标准反思“如何做得更好”,再次通过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环节完成学习内容。在教学实施整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勤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发问题;其次要不断积累教学上
的经验,加强实用教学效果;最后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1) 教学准备
教师设计引导文并提前发放给学生,设计与教学任务相符的教学环境,准备教学设施设备、仪器资料等。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组建小组,确定人员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并根据引导文要求熟悉本课学习内容的背景资料、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准备完成任务的工具、材料、教学设施等。
(2) 获取信息
学生认真阅读引导文,了解学习内容及标准,根据引导文提示、引导和要求,独立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根据教师提示的主要途径获取信息,如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省市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利用新华书店查找相关书目;现场进行参观调研;利用网络海量资源查阅资料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资源和经验,为学生提供资料的搜索途径,节省相应的教学时间。
(3) 决策和计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信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制定完整、可操作的项目工作计划,必要时教师和学生可共同讨论计划的可行性,最后做出决策。
(4) 实施计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决策后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在小组同学的相互配合下,以团队形式完成工作任务。这个过程是行动导向教学中知识建构过程和經验获取积累过程,即学生通过独立处理现实工作岗位中的问题之后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今后进入职业生涯是十分宝贵的。
(5) 检查与控制
学生根据引导文要求,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查,学生互查,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辅导。
(6) 评价与反馈
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评价量表要求,进行自我工作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最后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和小组间进行总结交流,客观评价计划实施情况,将各组或各类的方案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并对取得的成果即行为过程予以反思。
在以上教学环节结束后,可在最后进行回顾反馈,由教师将学习效果反馈给每个学生,肯定成绩、提出缺点和不足,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向更切合客观现实的方向转化,并及时提出下一学习任务。
总之,作为行动导向理念下的引导文教学法,因其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备受关注。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实际教学中,在运用引导文教学时还应灵活穿插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四阶段教学法、谈话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粘贴板法,使统领整个教学的引导文教学法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3]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宋丽娜.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评价量表的设计.大连教育学院学报[J],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