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
摘 要:文人墨客们常用“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 来划分晋、唐、宋和元代的书法审美取向。其中所谓的晋人尚韵就是说晋时文人在书法上体现出对韵味的追求。尚韵是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尚韵是书法评价的最高标准,尚韵更是历代书法家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尚韵书风弥漫于整个魏晋时期,尚韵书风是晋代书法急体风格特征的概括描述。本文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入手分析魏晋书法。
关键词:魏晋 书风 王羲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67-01
我们回顾历史,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动乱分裂的历史时期,在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统一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试图在汉的旗号下重新实现全国政治统一,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为努力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汉帝国的废墟上出现魏(公元220—265年)、蜀(公元221—264年)、吴(公元222—280 年)三个鼎立对峙的政权。公元280 年,继承魏的西晉(公元265—317 年)统一全国,但西晋仅稳定统治了20余年便在各种矛盾的影响下土崩瓦解。西晋灭亡后,江南相继出现东晋(公元317—420 年)、宋(公元420—479年)、齐(公元479—502 年)、梁(公元502—557年)、陈(公元557—589年)等五个前后相承的政权,公元581年,隋取代已统一北方的北周政权,并于公元589 年灭陈,重又统一全国,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结束。上接秦汉,下启隋唐,可见,魏晋时期是介于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分裂动荡时期。
在这个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特别的影响。在此不得不说到玄学的兴起,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主张“儒道兼综”。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
就是在魏晋这样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魏晋的书法也相应的体现出了特有的风格。
首先,动荡时期,到处上演着打杀,战乱,逃荒,离愁……这种种的灾难迫使人们去寻求一个能适应这个混乱时代的思想以求得寄脱。文人墨客们放弃了儒家繁琐的礼俗,转而追求心灵上的自由自在的乐趣,于是率性而行,回归自然,在传统束缚下,人们压抑的个性和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他们以不激不励、潇散自得的心态作书,他们在政治生活上选择逃避,在书法中选择了自得其乐,晋人行书如流水行云,自然流美,最富韵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尚韵书风。
其次,魏晋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文学、艺术活跃且广泛、深入发展的时期,在魏晋玄学盛行的环境下, “韵”作为品鉴人物的美,呈现出由玄学而来的一种清远、通达、简远之美,其体现在书风上,是迥异于汉代书法的质朴之风,变为一种飘逸妍美、简远清雅的书风。这种书风一直被后人叹为观止,并被置于一种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顶峰位置,这不只是仅仅因为晋书尚“韵”,而且是因为这个“韵”的具体表现形态,是那种风神潇洒、悠游自如的风韵。这种尚“韵”书风究其实质,是魏晋时代玄风的浸润下,对超绝言象的“无”的一往情深,导致人们注重于人的形貌、举止之中的神采与风韵。这种重视人的神采与风韵的思想意识扩展、渗透到书法艺术中时,也就必然以超越笔墨之外的空灵境界的风韵和神采为尚了。
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这时期的书法艺术成为这个时代审美趣尚最具体的表现,正如宗白华所说的,晋人的书法才是“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的“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魏晋最终成为中国书法极盛的时期。钟繇所开创的楷书成为后世最常用、最基本的书体,由二王推向高峰的今草,摆脱了章草的隶书笔法,增加了点画之间的丝牵,大大丰富了笔画的动感和美韵,魏晋的书法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尚韵书风的代表及领军人物,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被唐太宗李世民顶礼膜拜的“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生,逝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7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出身名门望族,少时其父传其笔法,“语以大纲”,即有所悟。师从著名的女书家卫烁,后渡江北游名山,观摩学习,最终取得了“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极高书法造诣。王羲之尚韵书风的代表作就是家喻户晓、被人们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随着李世民的极力标榜、学子们的紧随景从,就逐渐演变成“王羲之风韵”—即“大王风韵”了。从此,魏晋风韵至高无上,王羲之地位不可动摇。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再来分析欣赏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名士四十余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在游戏的同时各自赋诗而集成一卷,到场的文人雅士一致推举王羲之为该诗集写一篇序言。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写下了这文章与书法双绝的惊世杰作—《兰亭集序》。《兰亭序》之所以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艺术魅力就在于其匠心独运、神态自然。其字形有大有小,长扁相间,全无固定套路,皆随机生发而任其自然。最终在整体上体现出风骨俊朗,风流调镜,神采飞扬,气势酣畅,而达到出神人化的玄妙境界。
总之,魏晋尚“韵”书风归根结底是魏晋人自身的潇洒风流在书法上的一种表现、折射。以优雅、高逸、潇洒为特征的书法风格,构建了魏晋风韵,成为世人遵循的基本法则。晋代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晋代书法之高雅润泽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参考文献:
[1]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 [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侯灿.魏晋简书风[M].重庆出版集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