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雨
十年前,她熟悉他时,刚结束一段不幸的婚姻。她才学会使用电脑,业余时间守着键盘,把自己的心情幻化成文字,独自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她是从喜欢读他的文字开始的。那时候经常看到他在本地某报纸上发表的亲历讲述故事和评论。他是那份报纸的特约记者,经常针对报纸上的情感讲述故事写评论。评论里,他的文笔真实流畅,把婚姻的责任诠释得很到位,字里行间让人产生共鸣。她喜欢这样锐利又包含生活智慧的点评,认为他是个作风正派,生活严谨的人。另外她把写这个文字的人当成了她熟悉的一个文字工作者。正因为这样,热情开朗的她才有了给他打电话的冲动......。
某天下午,在看完他的一篇文字后,照着报纸上留的电话号打过去时,一个温和的男中音从电话那端传过来。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才知道对方并不是她猜想的那个人,他用的笔名刚好和别人的真名一样。他说自己是个自由撰稿人,有自己的工作室,在一个网站负责荐稿工作。电话里,她对他写的文字由衷地赞美,说自己酷爱写作,想交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希望他这个专业人士给予指点。他谦恭地说:“没什么,相互交流吧。你有空的话可以来我的工作室看看。”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结识自己崇拜的人,她很高兴。
很快,她去了他的工作室,见到了一个30多岁,中等个子,显得意气风发的男子。她只比他小一岁,谈不上漂亮,属于耐看的那种。也许是年龄相近的缘故吧,俩人谈得很投機。他说喜欢写纪实故事,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在《知音》、《家庭》这样有名气的刊物发表。她告诉他:“我在单位做收发员,每天和报刊杂志打交道,业余时间看书和写作是我的精神寄托。我和你一样喜欢写真实的东西,喜欢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时候她刚开始向外地的报刊杂志投稿,电脑上有很多需要她学习的东西。他指点她怎么把自己的文字发在荐稿热线的网站里,等待编辑挑选。望着那张神采飞扬的脸,她觉得这个人是个和自己一样很容易相处的人,内心深处对他又增加了一份好感。分手时,她说希望和他经常保持联系,希望自己更多的文字变成铅字,他愉快地答应了。
也许是异性相吸的缘故,加上有共同的话题,就这样,她(他)们开始有了电话联系。自由撰稿的他时间相对自由,每次通电话时,都会聊很久。聊文字,聊工作,聊身边的趣事。她爽朗的笑声常常会感染他,让他也笑了起来。知道他有妻儿,有个幸福的家庭,他也知道她是单身,并且没有孩子。渐渐地,她把他当成了知己朋友。在一次向他请教网站投稿事宜时,她说自己有些事情弄不明白,他主动说到她家里亲自去指点,她没多想就答应了,并且请他来家吃饭。
一个周末的晚上,他按时来到她独居的小屋,手里还拎了一袋水果。她住的房子是一室一厅,布置得整洁而朴素,只是显得有些冷清。她做了几个小菜,知道他不善饮酒,她拿出一瓶干红招待他。两个人坐在那儿边吃边聊,不知不觉间竟把一瓶红酒喝完了。饭后,他开始针对她提出的问题在电脑上边示范边解答,很快她就明白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他却没有走的意思。作为单身的她开始暗示他该离开了,他佯装不知,乘着酒意,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其实我一直想在这个城市里找一个红颜知己。见到你开始,这种感觉更强烈了,我很喜欢你的性格,能做我的情人吗?”她心里一惊,挣脱了他握住的手:“你没喝醉吧?在我眼里,你和你写的文字一样,是一个正人君子。我是把你当朋友看的,不然也不会让你到家来。”听了她的话,他的脸突地一下就红了,没再坚持什么。说了声抱歉就离去了。
她愣愣地坐在客厅,想想他写的那些关于婚姻家庭的正义之声,没想到他说出这样的话来。以前总认为文如其人,可现实中并不都是如此。她是个平凡而又任性的女子,只想找个知己朋友,能在苦恼时有个倾诉的对象。面对以后的生活,她要的是相守到老的人生伴侣,不是去做第三者插足别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