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场的建构、特点与影响

2014-04-29 08:06熊敏刘姣露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关键词:微博特点建构

熊敏 刘姣露

摘 要:可供拓展的话题、高度的社会传播参与、公众人物的关注及参与、传统媒体的介入是突发事件的微博舆论场构建的必要因素。微博舆论场具有议题设置多样化、传播内容碎片化、受众情绪的变化的非线性的特点。微博舆论场的存在将加快突發事件舆论的扩散,促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多角度开展;以及促进微博舆论场和传统媒体舆论场形成了互动;并且可能造成突发事件信息的泛滥。

关键词:微博;舆论场;建构;特点;影响

作者简介:

熊敏(1986-),湖南石门人,硕士,怀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教研室教师。

刘姣露(1993-),湖南长沙人,怀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电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2

微博自2010年崛起,直接带来了舆论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微博的信息传播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突发事件传播的首发地,同时也变成了网络舆论重要聚集地。

一、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建构

从舆论生成模式的角度来看,微博让更多来自民间的声音得以表达。网络对民意表达的公开是落实公民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体现,微博对突发事件的传播无疑为公众表达意见,搭建了一个最便捷、最透明的平台。微博舆论场是基于微博平台,用户对某个话题形成共同意见的具体环境。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场的建构实际上包含话题的拓展性、传播的参与性、意见领袖的关注与传统媒体介入与提升。1

一是较强的话题的刺激性和拓展性。存在可供议论的话题,是舆论形成的前提。话题的刺激性和拓展性越强,就越倾向于对其发表自己的意见,舆论场就越容易形成。在言论开放的微博平台上,这一点更加突出,越具有争议事件,越涉及公众利益,话题的感染度就越强,博主就更可能发声来进行讨论。话题的可拓展性则能保障话题有足够的讨论、对话、思考的余地,不至于使话题在快速的信息更新中沉沦,舆论得不到充分发酵。在此次事件中,共同话题反映的焦点在于城市基础设施。近年,不少城市发生行人落入下水道,轻则伤,重则死。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并迅速传播,微博上热度极高,谴责与思考铺天盖地。

二高度的社会传播参与。传播参与度是指在舆论场形成过程中公众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程度。传播的社会参与是从传播主体构成方面关照舆论场的形成。微博信息发布的主动性大增,同时受众接收的信息海量化增长,受众参与的可能性随之提高,舆论生成的可能性和传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该事件进入到后期,网民的关注点为如何在以后规避此类事件再发,并在微博上发布建议。最终,该事件以政府在提高下水道防护措施为终结。微博的力量即在于其广大的社会参与度。

三是公众人物的关注。意见领袖的概念是在传播效果研究中产生的,人际网络中积极地向他人传递信息并产生影响的人被称为意见领袖。2该事件曝光后,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的一段话:“从长沙女孩杨丽君坠井事件,不难看出我国地下管线安全管理问题令人担忧。经了解,一个小小的井盖,竟有市政、供电、煤气、自来水、热力、联建等15家责任产权单位负责。城市管理者该做些什么?简而言之,请把面子的事儿搞慢一点,里子的事儿搞快一点。” 公众人物通过组织或个人的方式表达对公众事件的关注,能极大的引起社会的关注度,将舆论推向前进。紧跟公众人物,网友对此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质疑政府工作的同时,更希望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传统媒体的介入与提升。众多传统媒体早已开通微博,一方面进行“微博化传播”,发布媒介生产内容,设置话题引发讨论;另一方面进行微博内容的“去碎片化”整合,生产独家新闻产品。32013年3月23日凌晨,潇湘晨报就在其新浪微博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该事件的第一条消息:“22日晚,长沙下起暴雨。涂家冲赤黄路上的一个下水道井盖由于涨水被冲走,路过此处的21岁邵阳女孩掉入下水道。至今生死不明。”该条微博转发量达6953,评论1257条。

传统媒体介入微博舆论场,其主要通过提供背景等内容的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来对其进行跟进和提升,尤其传统媒体相对来说更具权威,因此,这会进一步扩大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间接助力微博舆论。同时,这些报道与评论需要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到微博平台,通过其粉丝的一次次转发与评论,与微博上原本存在的各种意见进行交锋,直接构成对微博舆论场形成的助力。

二、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特点

一是纷繁复杂的话题设置。微博实现了对极大多数原本处于绝对受众地位的人的赋权,加上信息发布的简便和低成本,不同于传统媒体,微博上的话题呈现不可控的状态。无人能够在微博上有效的控制他人言论,爆发式、碎片化、持续时间短的微博消息能够瞬间消解话题,使话题无法具有连续性。而关于某一话题的言论越来越多,议程设置自然形成。长沙坠井女孩事件,议题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但由于微博用户个体看法并不一致,群体与群体取向相左,话题和意见不一,各说各话,使整个微博舆论场存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微博发布、评论和转载的内容从“救援工作”、“责任追究”、到“质疑政府工作”、等信息不时泛滥。

二是碎片化的传播。该事件中,微博信息传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事故发生情况、政府救援情况、民众对于市政服务的不满和建议。在对研究样本的统计中,关于个人情感抒发的微博达11418条,关心救援情况的96条,关于责任追究分析的,有573条。

微博140 个字符的信息发布篇幅限制,决定了微博用户片断的、即兴的碎片式的表达行为,这也使得微博信息呈现及接受都具有浅层次的特征。大量有关此事件的微博信息也都是用户琐碎的思考和随意的表达,有人将责任归结于城管,有人大骂政府失职,这些内容缺乏深度的理性因素。

三是非线性的受众情绪变化。在长沙坠井女孩事件中,微博网民的从最开始对杨丽君坠井的惋惜,到对相关责任部门的谴责,再到对谣言传出与辟谣这一过程的无奈。直到3月26日央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亡羊补牢,长沙下水道井口加装防坠网】22日,长沙暴雨,下水道吞噬21岁女孩杨丽君。据新华网,事故发生后,长沙各区市政部门对全市留泥井、泄水井盖的安全进行排查,并试装配泄水井盖防坠网,可承载600公斤重量。已经4天4夜了,丽君,我们还在等你的消息……微博用户将对于政府亡羊补牢行为的愤懑表现在其评论内容之中。

然而随着救援工作的毫无进展,受众注意力转移,受众情绪得以平息。直到5月22日尸体找到,受众情绪又一次被拨动,众人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接受现实。央视新闻、潇湘晨报等對找到杨丽君的消息进行转载,没有了痛斥谩骂,网友表示天堂里没有吞人的井盖,该事件告一段落。

三、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影响

微博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和干预公共事件的能力,其影响力在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中清晰可见。微博不仅是舆论形成的中心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亦参与舆论形成、发展、高潮、消亡的整个过程。这其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是加快突发事件舆论的扩散,促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多角度开展。微博对突发事件的参与性报道,使网民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个人意见。对于该事件微博信息传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人情感抒发、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救援情况等,在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中,关于个人意见表达的达11418条,关心救援情况的96条,关于责任追究分析的,有573条。这些发自一般用户的信息,虽然主观情绪较浓且缺乏专业水准,但让我们知晓了底层立场,给我们从底层立场去思考突发性事件带来了启示。并且,这从平明视角弥补了传统媒体报道的缺失,让我们能更加真实、全面的再现事件真相,公正、理性的评价和思考突发事件。

二加强了微博舆论场和传统媒体舆论场的互动。新媒体崛起,微博成为舆情的重要发起点。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抢占舆情源头首发方面已颓势渐现。《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 2013》中表示,舆情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入,舆情和传播媒介发展相关联,新的网络媒介类型的诞生引发舆情呈现新特点。2009年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应用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不仅具有媒体性质,更是社会救助、社会公益的发源地,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在对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微博通过UGC产生丰富事实和意见信息,往往会迅速成为舆论中心,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但是,微博浅层的信息呈现方式以及纷繁复杂的话题设置不利于问题的深度探讨,这时权威、深刻的传统媒体及时跟进对于将事件的社会意义提升意义重大。传统媒体舆论场需要借助微博舆论场的丰富信息来作为讨论的前提,微博舆论场也需要传统媒体舆论场来对问题进行提升,两者的互补极大增强了两者互动。

在该事件中,潇湘晨报新浪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次日,在潇湘晨报相关版面就此事进行了报道。而其他媒体多在官方微博上对该事件进行转发。微博用户的转发评论使其传统媒体的舆论场得以扩大。同时,在电视上央视《新闻1+1》栏目也对该事件进行采访评论。并且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信息将视频链接提供给用户,使更多人了解该事件。

微博作为个人意见表达平台,拓展了言论空间,也容易成为言论垃圾场。因此,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积极应对,承担责任,运用官微引导民众理性沟通。另外,媒体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理性报道事实,学会分辨真假消息,尽量不要在其官方微博上传播谣言,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网民要不断改善媒介素养,理性、温和发言,切不可在微博中泄私。

三是导致信息泛滥成灾。微博内容生产的低要求以及病毒式的信息扩散方式,加之突发事件本来关注度就高,极易导致信息泛滥。另外,泛滥成灾的信息面临并不严格的微博监管体系,谣言的滋生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大有可乘之机。该事件中,央视两次错误信息,一次是转发女孩尸体于24日中午被找到,另一次是转发救援工作已经停止,两次都进行了辟谣表示转发错误消息。这使公众有了质疑,产生了对官方媒体的不信任感。微博发布不良信息,对于社会传播体系、民众思想认知等多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结语

新媒体强势,微博影响力巨大,其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在民意表达的灵活性以及舆论影响的深远性上都无法回避,也不可或缺。因此,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其在公共事件传播及舆论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

注释:

[1]卢增锴:框架理论视野下的微博舆论场要素——基于“小悦悦事件”的实证研究,人民网研究院。

[2]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71。

[3]陈娟:微博以及报刊的若干“玩法”——当下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视角[J].新闻记者,2010(3)。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孟令俊.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1 .

[3]涂光晋 陈敏.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场分析——以北京“7.21”暴雨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2 (6).

[4] 马晓红.自媒体时代微博舆论场的建构与舆论自净[J]中国出版,2012 (12).

[5]贺小桐.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新闻传播,2011 (5).

猜你喜欢
微博特点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