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及防护对策

2014-04-29 05:35于华英于翠香
医药与保健 2014年3期
关键词:防护护士护理

于华英 于翠香

【关键词】 护士;护理;针刺伤;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1],本人在工作中曾经被乙肝大三阳病人的注射针刺伤过,并且导致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护理人员针刺伤时,面临着被传染艾滋病、乙肝及丙肝等危险。调查资料显示[3],1075名护理人员中有966人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高达80.6%,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60%,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为方便护理人员对针刺伤上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加重视和防护。现综述如下:

1 针刺伤的概念

针刺伤是一种由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扎伤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2 针刺伤的危害

2.1 现已证实有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最常见的为乙肝、丙肝、艾滋病,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2%-10%、0.2%-0.5%[4]。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5],据统计全世界发生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4]。

2.2 针刺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的心理影响,尤其是发生了HIV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刺伤,目前不能治愈,一旦感染意味着生活状态、工作、家庭发生很大变化,甚至生存也成问题。

3 导致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分析针刺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对针刺伤的认知、技术熟练程度有关。

3.1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操作行为大体分两类[2]。一类是与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行为,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抽血、由注射器将病人的血液、体液注入标本容器等操作行为,一类是与处理针头相关的行为,分离或连接静脉管道等操作行为时。

3.2 护理对象的不合作 据报道,有29%的针刺伤是由病人的突然运动造成的[2]。

3.3 护士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低 标准预防是指针对医院所有病人的一种预防性措施。所有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采取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我曾做过调查,临床工作中标准预防的依从性常常低于50%。

3.4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有调查显示[6],虽然92.5%的护士认识到自我防护不当的最严重结果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但对感染的机率问题认识不足,有35.2%的护士认为机率较小,有3.1%的护士对被血液、体液的污染的针刺伤持无所谓态度,高达69.9%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时从不带手套,有37.1%的护士不知道刺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3.5 不正确的个人习惯 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技术不够熟练,粗心大意等都是针刺伤发生的因素,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有:(1)分离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头时。(2)用双手回套针帽时。(3)用后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4)用手折安瓿或徒手处理用后的安瓿。(5)为不合作的病人作治疗缺乏必要的协作。(6)将针头丢弃于一般塑料袋等不耐刺的容器中。(7)收集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时。(8)抽取药液,配液加药时。

3.6 工作环境和工作量大是导致针刺伤的另一因素如操作环境拥挤、嘈杂、照明及采光不良等。个人工作中发现针刺伤集中发生在上午9:00-11:00,因為在该时间段的护士需要集中完成一天中绝大多数护理和治疗。

3.7 护理器材护理工作涉及的针及锐器的类型有很多,但与针刺伤有关的针及锐器只有几种,主要与它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有关,当针头使用后可分离或还需操作的(如将抽血针与真空管连接)易发生针刺伤,其针刺伤的发生率是一次性可弃式注射器的5.3倍。

4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4.1 加强针刺伤的教育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是避免职业性伤害的关键,增强护士的预防意识十分必要,教育内容包括:①尽量不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采用单手操作;②不徒手处理玻璃器械;③加强标准预防的培训,时刻牢记“预防措施”;④使用过的针头和锐器丢入利器盒内;⑤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或锐器时,不要把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⑥操作完毕及时收尾,不留给他人;⑦利器盒放于适当位置,不易过满,3/4满即停止使用;⑧禁止徒手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⑨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时必须有其他人的协助。

4.2 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严格执行手卫生;戴手套;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4.3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为躁动不安和不合作病人做治疗时应有同事协助;对所有住院患者都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检测,及时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有利于医务人员提高警惕,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4.4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及药瓶、刀片等尖锐物均放入利器盒中,并不可存放过满3/4满时即停止使用。

4.5 规范折安瓿的方法 虽然现在玻璃安瓿装药品使用易折安瓿,但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建议折安瓿前用砂轮切割,碘伏棉签消毒,戴手套掰安瓿,徒手折安瓿或用镊子敲安瓿也会增加刺伤的机会。

4.6 改进防针刺伤护理器材 ①没有针头。②器械高自动性。③安全性作为器械性能的必要指标。④使用者很容易辨别器械的安全模式是否已经启动,并且在使用时器械安全模式不能自动失活。⑥器械性能稳定。⑦对病人安全有效。

4.7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目前我国护士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低等原因护理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床、护比例失调,护士常超负荷工作,从护士安全的角度出发,应按规定合理配置人员。

4.8 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全体护士进行HBV、HCV、HIV的基础检测存档,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对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阴性的所有护士接种乙肝疫苗,接种6个月后检测是否产生抗体,抗体阴性者予以加强免疫,以增强护士的抵抗力。

5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

5.1 处理伤口 ①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挤出污染血液。②肥皂液/流水清洗。③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④75%酒精/0.5%碘伏消毒。

5.2 立即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 对受伤者及病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體检测,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 后期处理 ①误伤者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②病人是HBV 阳性时:受伤者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按0、1、6月间隔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③丙肝患者应注射干扰素300U/d,共3d,观察6-9个月。④可疑HIV阳性立即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后决定是否用,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服用大剂量的叠氮脱氧核苷(AZT),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等。⑤确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应立即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方案和要求;暴露后2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5.4 心理护理 护士在针刺伤后感到非常害怕,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迫切需要得到的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伤害。

参考文献

[1] 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6.

[2] 张玉芝,周俊卿,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1):11-13.

[3] 徐群友.护士针刺伤问题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5,21(9):1312-1313.

[4] 谢婉花,周军,王玲,等.247名儿科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研究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5,5(7):100-101.

[5] 张菊兰.手术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与防护[J].临床实践,2005,23(10):115.

[6] 陈超南.护士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37-38.

猜你喜欢
防护护士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低温冻害对浙中地区枇杷生产的影响及防护对策探讨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