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玲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扎根于华夏的文化土壤中几千年,在经历传承与发展,成为融合中国特色文化素养、审美观念、哲学观念的艺术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深深地影响着后期的艺术创作,对西方油画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融合和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美学。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油画创作;影响;借鉴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以及油画创作对其的借鉴
中国艺术思想产生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数千来,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统一的和持续的传统,深深渗透到中华民族的心理、意识、趣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无可否认的重要地位,其基本特征有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油画创作中吸收了本民族的营养,把中国传统美学运动到油画创作中,让油画民族化,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1)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艺术思想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理论上,便是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通观整个中国艺术思想史,美善统一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的艺术思潮中,对善的实质、内容的理解,以及美善如何获得统一的看法有所不同,中国艺术思想要求作品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注意艺术的社会价值。如董希文在1953年创作的《开国大典》,热情洋溢的描绘了新中国开國大典的盛况, 这幅油画虽然表现的是重大历史政治题材,但作者使蓝天与红柱子、红灯笼、红旗以及地毯造成强烈的对比,以浓烈的红色、黄色和蓝色相辉映, 营造出一种平面装饰的艺术效果。董希文在带有装饰性处理的开国大典这幅画里, 则尽力想做到富丽堂皇, 把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的一个庄严而热烈的场面描写出来。
(2)情与理的统一
中国艺术思想远比西方的古典艺术思想更为强调艺术的情感方面,它总是以情感的表现和感染作用去说明艺术的起源和本质。中国美学强调情感表现,同时又十分强调“情”与“理”的统一,即要求艺术表现的情感是合乎伦理道德之善的情感,而不是无节制,非理性的情感。这里讲艺术真实,但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摸拟再现和真实,而是情感表现的合理和真实。中国艺术思想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贯注在个体人格中的情感的真实无为的表现。“理”与“情”应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在艺术创作中,不在于技,而在于情,并且,这情非卿卿我我风花雪月,而是一种对人世间喜怒哀乐的悲天悯人。绘画不在是仅求一点的视觉的清快,装点了一角的空虚,是这样的话,他早就别人轻视了。这个情就更加强调艺术家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艺术家没有思想就是匠人,这样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思想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情感是创作的动力。没有思想、没有激情的画面是空洞没有感染力的,假如一张美术作品只有空洞的形式尽管能够用到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线条色彩如果没有内容或者说没有能够传递作者的想法和理念那么这张作品也许只能够吸引住观众片刻的注视之后就会忘却。形式是美术作品的肉体,是内容的灵魂。光有形式没有思想就象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画家通过画面来将自己的感受,心理传递和感动观众,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透过形式以后感知的便是作品的内容。作品内容是它的形式的含义,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在构思过程中,要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
(3)人与自然的统一
基于中国哲学中重要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艺术思想总是强调人与自然、生命的欲望与实现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两者统一。外在自然物的美根源于它同人的生命发展有密切关系,它的运动节奏、韵律同人的内在的伦理道德情感要求之间存在着某种吻合、一致、同一。中国艺术思想高度重视形式美,但又总是把形式与情感的表现相联系,从来不用纯自然的规律去解释形式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虽然画作是作者的客观意象,但它实际上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正如宗白华所说“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意象虽然产生于人,它超越实体,但它也是自然的真实体现,最终回复自然。中国这种高于写实又源于自然的意象表现手法,对油画创作者的思想必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并将其中的思想用于油画创作。传统的油画重视模仿自然的艺术理念,创作者借用颜色的变换将物体的凸起凹陷、阴影与光亮、坚实与柔软准确描述出来。我们虽然不能否认这种创作形式,但是从西方油画后期的发展可以看到,他们在创作中都逐渐采用中国“意象”理念,以虚写实,事物的外形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注重的是意境。它不拘泥于事物的外在表象,而注重作者内在的情感抒发,画作给予观众无限的遐想。
有些画得很写实的作品让人觉得很肤浅,而有些画得很抽象却让人着迷。这些是什么原因呢?这就和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有关系。艺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当画家面对自然对象的时候,我们是运用语言如实的画下来,还是经过提炼加工在出现在画布上呢?写实与自然主义艺术掩饰了艺术的媒介,因为当画面的形象和色彩依附自然主题时,观赏者总会在画面上寻找他画的是什么,而忽略了形象和色彩固有的特质与功能,这个是用艺术来掩盖了艺术
抽象美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呢?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似乎可以理解“似”视为对生活的尊重,离开了生活,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但是艺术又是高于生活的,过于“似”艺术将会流于肤浅,成为对生活简单描摹的技艺卖弄,失去艺术表现高于生活的那部分情操和意境追求。面对“似与不似之间”可以用中国的传统美术中提到的形似和神似,我们做到以形写神,神形皆备就是掌握似与不似的平衡点。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物,而是要变不可见为可见。吴冠中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强调形式美、抽象美意义的画家。
在创作的过程中,当你对表现手法很熟练了,实践能力很强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提高自身的修养呢?油画乃是舶来之物,西方的绘画无论是古典的写实主义,还是追求光色为主的印象派绘画,其主旨都是以科学的态度客体进行分析研究。在中国的画油画,就要吸收本国的营养,在传统的绘画中吸取营养,让油画民族化。传统绘画讲气韵,重意境在艺术语言上,书法用笔的书写性、线条感以及中国画做特有的书写特点都成了我们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二、总结
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整合,从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从而探索出一条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发展出具有民族气魄的中国油画。如此一来,维护、固守、和张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油画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重构和再现,也不能完全舍弃油画艺术最根本的艺术语言,同时,赋予当代中国油画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内涵,这样就能创作出具有中国气魄的油画,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国油画。
【参考文献】
[1]陈正雄.清华艺术学丛书:抽象艺术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小明.搞艺术最要紧的是有种[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3]刘淳.中国油画名作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