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的相关思考

2014-04-29 00:19龚静
时代金融 2014年30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摘要】预算业务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有效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业务控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风险。本文在对这些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预算业务的编制、执行、评价和监督环节着手,对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业务控制 内部控制 预算业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的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状况并不容乐观,从思想层面到执行层面都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风险。

一、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一)预算控制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预算控制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是认为编制预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向国家财政部门要钱,而与本单位财政预算无关。因此,虚报、多报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二是单位财务部门编制预算缺乏现实依据,认为单位财政预算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与单位其他部门无关。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得不到单位其他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全面掌握各部门的资金实际收支情况,预算编制只能凭历史数据和主观经验进行,从而导致了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调整和追加预算的情况时常发生,给政府财政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编制缺乏科学性

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往往时间很短,加上各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财务部门缺乏科学的预算方法,从而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编制情况与实际业务活动脱节,预算项目不明细,预算约束不够、预算松弛及资金浪费等诸多问题。譬如,在对公用经费项目的预算上,预算编制长期沿用增量预算法,即简单地根据上年度的基数加本年度增减因素来确定本年度的收支规模,指标基数缺少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因而经费预算比较笼统,对基期数额中不合理的因素不但没有剔除,反而在下一年度延续,从而不利于单位预算和财政开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强,监督机制不完善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管一直是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造成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预算执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而超标准或超额度执行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预算追加和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大,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本身的严肃性,给人们造成执行预算时也可以随意执行的错误认识。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层“重预算,轻执行”的做法,致使预算监督机制无法有效督导预算的全面落实,预算执行中的各类问题被掩盖或忽视,这样一来,预算的效力大打折扣。

(四)预算评价分析机制缺失,预算控制作用被弱化

预算评价分析机制是有效指导和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缺乏科学的预算执行评价分析体系,无法对预算执行的进度、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实际资金需求做出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同时,缺乏相应的预算考核奖惩机制,预算执行好的部门得不到奖励,不执行预算或预算执行的不好的部门也得不到惩罚,从而使得各部门人浮于事,预算控制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弱。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的措施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预算控制意识薄弱、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执行力度不强。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价分析机制不完善等是目前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中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和着手。

(一)增强预算控制意识

预算控制意识是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前提,在预算业务控制中起到思想统领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提高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预算控制意识,组织重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预算知识的学习和预算业务培训,保证各部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预算对单位财政规划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参与到财务预算各项工作中来,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编制,为财务部门提供所需资料和相关数据,为预算业务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财务部门预算工作人员来说,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立足本单位的基本现状,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并对可能支出的项目进行重点考察,统筹安排;对于单位管理层领导来说,也要从思想上切实增强预算控制意识,由“重预算,轻执行”转到“重预算,更重执行”上来,切实保证每项预算都能落实到位。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规直接关系到预算执行的效果以及预算的效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首先,要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切实做到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年度的计划和目标,在科学合理的假设前提下,综合选用科学的预算方法进行预算。比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推崇“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以及“零基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综合预算方法都是比较科学的预算方法。其次,要遵循相关预算编制政策,及时调整预算编制标准,在有关预算编制的标准和政策随着国家宏观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调整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我国财政部规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要遵循“二上二下”的程序和时间要求,要符合人员定额、实物定额等标准,要符合严控“三公经费”等行政经费支出的政策要求,要符合完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等等。

(三)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和考核力度

预算监督和考核机制是预算执行能够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是保障预算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相关的预算执行制度和规则,建立与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使预算执行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政、审计和事业单位内控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其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合理性,确认各项开支是否严格控制在安排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内,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责令限期进行整改。此外,还要加强单位预算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保障专款专用,避免单位预算资金的盲目使用。其次,要完善与健全单位内部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结合預算实际完成的情况,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保证预算编制得到切实执行,对预算编制执行好的部门要给予适当奖励,对预算编制执行不力的部门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同时,通过预算考核评估也可以考核和监督单位所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与标准是否合理。

(四)大力完善预算控制信息系统

鉴于事业单位存在的预算控制滞后于实际业务的发生,预算难以实时监控的情况,事业单位可以大力推行和完善预算控制信息系统,组织和开发预算管理信息软件,通过系统软件实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到信息系统中,这样一来,管理层就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系统随时关注和了解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存量情况,并及时与单位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从而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带来的矛盾:大大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控制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业务控制流程,不仅能够增强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国家财政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及时发现目前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预算控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不断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和考核力度,并大力完善预算控制信息系统,确保预算业务控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效力,为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碧媛.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02:31-32.

[2]王汉国,孙妮娜.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J].绿色财会,2012,10:17-19.

[3]窦静.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10:44-45.

[4]刘秀梅.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控制初探.现代商业,2013.29:24-25.

[5]卢已连.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106-107.

作者简介:龚静(1980-),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大学本科,任职于成都市老年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